2021-03-10 10:02:46來源:中宏網
??保護誠實守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各級法院審理各類合同糾紛案件886萬件,切實保護誠實守信一方合法權益,弘揚“言而有信”“有約必踐”的合同精神。保護“貨真價實”,懲處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嚴懲網絡欺詐、假借“以房養老”坑害老年人等違法犯罪。
??嚴懲證券市場虛假陳述行為,該入刑的入刑,當賠償的賠償。嚴懲碰瓷違法犯罪,將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9人碰瓷團伙繩之以法。懲治網絡流量造假行為,審理手機應用流量劫持案,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開放司法區塊鏈平臺,支持網絡著作權人上傳作品、保存證據,預防和懲治網絡抄襲。嚴懲利用虛假訴訟逃避債務、非法融資、騙補騙保等行為,對通過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制造63起系列虛假訴訟的某房地產公司頂格處罰6300萬元。
??堅持懲戒失信與褒獎誠信并重,建立失信名單分級分類管理和信用修復、正向激勵等機制,鼓勵自動履行生效裁判,全國197萬人次失信被執行人主動履行了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運用法治手段治理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讓虛假陳述者付出代價、制假售假者受到懲處、碰瓷者落入法網,讓誠實守信者受到激勵,促進誠信社會建設。
??解讀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說,雖然經過一系列的措施,執行失信現象趨緩,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執行工作中的主要矛盾還是逃避執行、規避執行,我們必須保持定力,馳而不息,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打擊少數逃避執行、規避執行行為,形成對失信行為長久的高壓態勢。
??他提到,失信懲戒措施關系各方當事人切身利益,必須保持敬畏、謹慎用權,精準采取失信懲戒和限制消費措施,將信用懲戒的著力點聚焦到打擊少數規避執行、抗拒執行等違法失信行為上來,把握信用懲戒的規范性、適度性,堅決避免濫用、過度適用失信懲戒措施。
??劉貴祥說,2019年,最高法院出臺了關于善意文明執行的意見,進一步嚴格規范失信懲戒的適用條件、程序、救濟措施,比如,進一步明確了各地法院可以結合案件實際情況,對于決定采取懲戒措施的被執行人,給予其一至三個月的寬限期,在寬限期內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義務的,就不再采取懲戒措施;未履行的,再采取。
??他還提到,一些地方試行納入失信名單預通知制度,先禮后兵,是一種有益嘗試。
??“目前我們正在抓緊研究制定懲戒分級分類機制及信用及時修復機制,對不同種類、不同程度的失信行為在懲戒時限、懲戒范圍方面進行細分,使得懲戒措施更加精準、更加符合比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