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2 12:19:29來源:農業農村部
??近年來,為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建設,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以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為重點突破口,鞏固農安縣信用檔案建設的實踐成果,深化頂層設計,“一盤棋”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由擴面求廣向點面結合、精準規范發展。2020年,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明確推進20個省級信用管理行業示范,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江蘇農產品質量安全新型監管機制成為示范項目之一。目標到2022年底,實現全省涉農縣(市、區)和涉農鄉鎮100%試行信用管理,納入信用信息系統的主體信用檔案基本全覆蓋。目前,逐步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前信用承諾、事中信用監管、事后信用評價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正穩步推進,為提升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具體而言,重點抓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試點應用,完善務實管用的管理辦法
??2015年印發《江蘇省農業委員會種養業黃名單和黑名單管理制度(試行)》(蘇農規〔2014〕5號),明確了種養業失信行為分級標準、“黃名單”和“黑名單”認定辦法。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指導意見和工作部署,提請省政府將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安全示范省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印發《關于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建設的意見》(蘇政辦發〔2019〕6號),要求各地加快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并在64個國家、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單位開展主體信用檔案建設工作,探索形成縣級地區農業信用體系建設經驗與發展路徑,為全省面上工作扎實有效開展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2019年11月印發《關于做好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化提升工作的通知》,將信用體系建設納入鄉鎮監管的星級評定內容,要求鄉鎮監管站“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建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完善信用記錄,對監管對象進行分類分級管理”。2020年,編制《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相關信息的歸集與分類、信用等級評定、信用評價結果公開與應用等辦法。印發《關于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試點工作的通知》(蘇農辦質〔2020〕5號),組織昆山市、淮安市淮安區、高郵市、句容市開展全方位、全流程的信用監管試點,通過試點豐富和完善信用等級評價標準、信用信息財經管理程序和方法、信用評價、信用結果應用、信用修復、法律責任等內容。2021年編制地方標準《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質量安全信用等級評價規范》初稿,目前正在籌備送審,為全省下一步全面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奠定了基礎。
??二、推動主體入網,加快電子信用檔案建設
??2019年印發《關于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監管對象電子信用檔案的通知》(蘇農質〔2019〕13號),統一全省重點監管對象范圍,要求各地依托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組織鄉鎮監管站在線采集、審核上傳重點監管對象信息,入網即信用建檔,實現建檔主體信用信息電子化管理。2021年,為貫徹落實省委領導調研講話指示精神,以中共江蘇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名義印發《關于實施十萬規模主體入網監管行動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通知》(蘇委農發〔2021〕4號),要求各地推動登記在冊并正常運行的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符合省定標準的規模種養殖戶“應入進入”,確保到2021年底,納入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監管的主體達10萬家以上,組織開展入網主體基本信息核查,全面實施入網主體信用檔案管理,力爭實現入網主體日常巡查全覆蓋、產品質量追溯全覆蓋、生產經營檔案電子化管理全覆蓋。目前,全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累計入網生產主體9.2萬家,采集的信用檔案數據包括基本情況、生產情況、投入品使用情況、追溯(合格證)標簽打印情況、被監管執法情況、農產品被抽檢情況等多種信息。
??三、完善平臺系統,加強信用監管信息化支撐
??以省級集中建設為重點,升級整合原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系統,2019年正式上線“全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設立監管、追溯、監測、執法4個子系統,基本實現農產品“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2020年起,對照信用管理要求,依托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組織信用管理模塊開發,涵蓋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領域。主體基本信息、生產檔案和投入品使用信息與平臺追溯子系統數據融合,監管、執法、農技服務培訓信息與監管子系統、執法子系統數據融合,產品質量信息與監測子系統數據融合。平臺數據關聯基本完成調試。對照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信息計分標準,機器評級、自動記分、結果分析、查詢、信息告知、信用信息移動端應用等功能模塊正在加快更新和完善。
??四、強化信息應用,探索分級分類監管
??強化主體生產信息應用。2021年起,由追溯平臺生成某一時段、某一區域、重點產品的生產主體名錄,根據名錄嚴格實行“雙隨機”抽樣、“雙隨機、一公開”風險排查。上半年,開展例行監測6804批次,例行監測合格率99.4%,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開展監督抽查1608批次,發現不合格產品18批次,問題發現率明顯提高;風險排查抽取了22個縣(市、區)46家生產經營主體、21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印發了《關于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排查反饋意見的函》,切實促進了掌握真實情況、真正發現和解決問題。強化檢測、監管、執法信息應用。印發《關于在農產品評選薦優活動中加強質量安全管理的通知》(蘇農辦質〔2021〕9號),要求將各類獲獎產品抽檢不合格及行政處罰信息,及時通報評選鑒優組織機構;要求各組織單位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評選、推薦、遴選等的前提條件和否決項,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與監管工作無縫銜接。對信用評價結果的應用,目前正在調研完善信用等級評價標準,計劃年底前完成3萬家以上主體的等級評定,下一步將推動監管與信用等級深度結合,將監管力量集中到真正危害質量安全的生產企業和生產環節上來。
??五、加強資金扶持,保障信用監管示范創建
??加強與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信用監管示范創建有足夠地投入。2021年,省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下達1億元約束性資金,對各地開展主體入網行動進行獎補;下達180萬元指導性資金,支持各試點縣推進信用(精準)監管試點;省級單位農業項目資金累計落實110萬元,推動實施全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優化升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研究等工作,有效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
??今后,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將按照部里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指示精神,高質量推進以信用為基礎的江蘇農產品質量安全新型監管機制示范創建,著力破解科學信用評價、分級分類監管和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三個課題”,切實提升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