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6 11:38:33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寧夏不斷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功能,按照“分級屬地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現政府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農民工、銀行等各方信息互聯互通,有效提升勞動保障監察管理服務水平,著力解決監管難點,全力維護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
??一是密切協作,實現全領域監控。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打通與工程建設領域其他信息化平臺的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實現全區數據集中,打破信息壁壘。橫向協調聯動,對農民工用工全領域進行監控,覆蓋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行業部門,聯通農業銀行等20余家金融機構,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資金落實、施工許可、勞動用工、工資支付等信息的及時共享,開展多部門協同監管。縱向指揮到底,貫通全區27個市、縣(區),形成各方參與、相互促進、高效運轉的“勞動用工和工資支付監管信息數據庫”,有效提高了監管效率和監控預警準確性,避免企業重復采集、上傳信息。截至7月底,自治區4349個工程項目已納入監控預警平臺監管,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源頭上從項目用工開展實名制信息采集,累計實名制采集15.87萬名農民工信息。
??二是精準處置,實現全鏈條監管。監控預警平臺聚焦實名制管理、專用賬戶和工資支付等方面存在的潛在風險,突出預警防控,讓監管跑在風險前面,形成從勞動用工到工資支付的“全過程動態監管鏈條”。工程項目納入平臺監管后,從項目開工到竣工期間,平臺按照預警規則對項目專用賬戶開立、保證金、實名制、工資代發等關鍵指標進行監控,發現異常情況自動產生預警信息,第一時間提醒企業及時落實各項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并推送至相關責任單位限時處理,形成“數據監管”和“監督問責”閉環,提升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主動治理、未訴先辦能力。截至7月底,監控預警平臺共推送“未開立專用賬戶、未按月撥付人工費、未按時發放工資”等預警信息1000余條,全部動態及時處置。
??三是優化服務,實現全方位保障。監控預警平臺開通勞動保障監察案件投訴舉報功能,優化投訴舉報登記、流轉分發、核查處置、結果反饋等核心辦案功能,打通與寧夏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信用寧夏、寧夏“互聯網+監管”、寧夏社會保險、勞動關系等平臺的對接,建立起欠薪線索統一歸集、核查處置全程監管,案件辦理回溯監督的管理服務新格局。同時,企業通過預警平臺進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和工資發放,及時掌握勞動用工情況,堵塞管理漏洞,遏制惡意討薪事件;農民工通過“我的寧夏”“寧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網”“寧夏根治欠薪微信二維碼”等手機端、PC端服務渠道,進行維權投訴,方便快捷,縮短維權時效,實現勞動者“指尖維權”。截至7月底,監控預警平臺共辦理欠薪投訴案件2401條,辦結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