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科偉、柏品慧2016-12-21 10:51:47來源:克而瑞
??一葉可知秋,廈門市場反映的問題也是當下熱點一、二線城市的真實寫照。一邊是限購、限貸政策持續發力,調控政策愈加嚴苛;另一邊則是樓市房價加速上漲、地市“三高“地塊逢拍必出,更難打破地價、房價輪動上漲的市場預期。
??限貸、限購標準堪稱二線城市“頂級”,穩房價、控地價意圖彰顯
??囿于地價、房價過快上漲,廈門分別于7、8月份出臺限貸、限購新政,國慶期間更是升級限購、限貸政策,集中表現在以下幾點:其一,加大中高端改善性項目調控力度,限購住宅面積由144平方米升至180平方米;其二,進一步拉長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個人所得稅及社保繳存年限,由之前的2年內連續繳滿1年轉變為3年內連續繳滿2年;其三,購房首付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最高首付比例達70%。與此同時,土地供應端調控同樣發力,率先試行“限地價、競配建”出讓方式,成為福建省內第二個限地價城市。
??無論是需求端的限購、限貸政策,還是土地供應端的限價,本質上還是在于打破地價、房價輪動上漲的市場預期。從時間周期來看,下半年廈門密集出臺多款調控新政,足以彰顯廈門市政府深度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決心,穩房價、控地價已成為廈門樓市調控的主旋律。
??房價仍在快速上漲且未來預期不改,限價難擋土拍高熱
??在4月份以來,廈門樓市呈明顯的“量跌價升“格局,尤其是9月份以來房價加速上漲,11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達到37283元/平方米,成為全國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的第四高房價城市,也是二線城市房價最高的城市,造成廈門市場長期量跌價飛漲的核心原因是新增住宅供應嚴重不足。1-11月廈門商品住宅供求比僅有0.51,縱然有嚴苛的限購、限貸政策,但購房需求基數依然龐大,長期的供不應求造成房價加速上漲。
??既然企業都明白廈門樓市存在這樣的客觀事實,且這樣的預期沒有任何改變,土地市場的激烈爭奪自然也是意料之中。以12月14日土拍為例,3宗限價地塊全部到達限價上限,海滄區H2016P02成交樓板價31476元/平方米,創造海滄區新的單價地王,海滄區H2016P03更是以57億元成交總價刷新廈門總價地王紀錄,土地市場熱度可見一斑。
??地域面積本身狹小加之供地結構不合理,住宅用地更顯緊俏
??廈門土地市場長期存在著供應不足的問題,住宅屬性用地更是如此。2011年以來,廈門住宅屬性用地成交建筑面積長期維持在較低水平,年均成交建筑面積僅有200萬平方米,明顯不及同期商品住宅成交量。尤其是島內土地供應近乎絕跡,湖里區和思明區住宅屬性用地斷供已長達數年之久。這其中既有自身天然缺陷,但更多是城市規劃不盡合理。首先,城市地域面積本身狹小,供地指標提升空間著實有限。廈門土地面積僅有1573平方公里,略高于舟山、銅陵兩市,排名全國地級市倒數第三位;其次,住宅與商辦用地供地結構長期不合理,住宅用地愈加短缺。盡管廈門經營性土地供應長期受限,但是商辦用地成交異常活躍,個別年份占比甚至超50%。
??綜上所述,造成廈門乃至熱點二線城市市場今日這樣的結果,其根源在于過去兩年多數城市土地供應沒有嚴格落實”有供有限“政策,普遍”一刀切“地減少土地供應,該增加的沒增加甚至減少供地;另一方面,供地結構的不合理,讓商辦物業庫存高企,住宅卻供不應求,今年以來的中央提出的商辦用地轉性增加住宅供應也沒有生根落地。
??我們認為,在“資產荒“背景下,要扭轉熱點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預期、防范資產泡沫,下一步亟需加大城市土地供應力度,以匹配旺盛的購房需求。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與此同時,要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