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 12:38:51
??3月14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8年1-2月全國房地產行業的各項數據,目前來看,“房住不炒”理念基本已深入人心,2018年調控主基調也已明確,樓市供需也在謀求新的動態平衡。在去年年末銷售火爆的“慣性”作用下,1-2月銷售金額、面積也顯著好于去年同期,東北地區的表現尤為突出;開發投資額小幅回升,同比累計增速創2年來新高;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2月新開工累計同比增速卻回落了4.1個百分點,土地購置增速更是由正轉負。
??1 前2月銷售金額、面積同比微增
東北地區銷售“爆發”去庫存顯著
??2018年1-2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46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1%,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3.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3%。商品房銷售額12454億元,增長15.3%,增速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5.7%。
??CRIC點評
??2018年開年,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顯著好于去年同期,同比分別增長了4.1%和15.3%。因基數原因影響,1-2月銷售面積增速還是比全年回落了3.6個百分點,而銷售金額增速則提高了1.6個百分點,成交均價仍處高位。
??從銷售區域來看,非重點城市即多數三、四線城市市場“熱度不退”,成為了樓市銷售的有效支撐,數據顯示,中部、西部、東北部銷售面積增速、金額增速雙雙維持在10%和25%以上,遠超東部區域。以東北區域表現最為突出,1-2月份,東北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416萬平方米,增長15.2%,增速提高8.2個百分點;銷售額達314億元,增長35.2%,增速提高13.4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在近期克強總理發布的“兩會”報告中再次強調了供給側改革,核心是要“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大任務,雖然東部多數城市調控從嚴,但實際上市場并無庫存風險,隨著中部、西部、東北部三四線城市銷售發力,將對整體去庫存起到積極的正向作用。
??2 前2月房產開發投資額達近3年同期最高
同比累計增速創2年來新高
??2018年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83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9%,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7379億元,增長12.3%,增速提高2.9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1%
??CRIC點評
??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超預期增長,同比累計增速達9.9%,創2年以來的新高,與2017年穩步下行的態勢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主要是基于去年銷售情況良好、土地購置相對充足,普遍存在“補庫存”的強烈沖動,加快存量項目和新開工項目開發進度,也為開發投資的回升提供了動力。目前來看,2018年樓市調控主基調基本已定,在嚴密的調控政策下,多數房企基本都已明確了自身的發展策略,并逐步找到了投資銷售的應對之道,因而開發投資額實現了穩步上升。
??3 前2月新開工累計同比增速回落4.1個百分點
土地購置增速由正轉負
??2018年1-2月份,房屋新開工面積17746萬平方米,增長2.9%,增速回落4.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3032萬平方米,增長5.0%。
??2018年1-2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3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去年全年為增長15.8%;土地成交價款794億元,同比持平,去年全年為增長49.4%。
??CRIC點評
??1-2月,新開工面積達17746萬平米,較去年同期小幅微增2.95%,但累計總比增速僅為2.9%較2017年末回落了4.1個百分點,呈現低位波動。這主要源于一方面2018年剛剛開年,且恰逢春節假期,房企新開工意愿并不強烈。另一方面,此前部分企業所獲的部分高價地塊一般都處于房價較高的核心一、二線城市,這些城市也尚在“限價”之中,“以時間換空間”成為房企與政策之間的博弈。隨著政策導向逐步明確,預期下月開工量有望小幅微增。
??此外,2018年1-2月全國土地購置面積增速由正轉負,跌落至-1.2%,一方面是2017年初同期基數較高,另一方面則是2018年剛開年,多數地方年度供地計劃尚在制定中,土地供應周期性“斷檔”,故而1-2月全國土地購置面積增速有了顯著下滑。
??4 商品房待售面積降速趨緩
商業營業用房去庫存效果顯著
??2018年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8468萬平方米,比去年末減少45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42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減少71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減少362萬平方米。
??CRIC點評
??1-2月銷售面積穩步增長,促使商品房的待售面積穩步下降,比12月末減少455萬平方米,庫存量仍處于下降通道過程中。其中,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約1.48億平方米,較2017年末減少362萬平方米,去庫存效果顯著;對比之下,住宅和辦公物業的庫存量雖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總體降幅較小,不得不說,未來多渠道去庫存的道路依舊漫長,銷售的風險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