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6 15:00:21
文/ 楊科偉、柏品慧
??調研感受
??限價政策略有松動,“搶人”目標百萬18年超標完成;
??高端下滑幅度有限、改善“夾生”,剛需結構性分化;
??光谷東短期陣痛,但高收年輕群體會繼續“買買買”;
??渠道營銷大行其道轉化率是硬傷,多盤脫掉“精裝外衣”;
??投資退場、剛需及改善持續釋放,公寓去化慘淡;
??外來房企“登臺唱戲”,東原、華發單盤爆發打天下。
??01 調控政策
??分區域限購、認房不認貸 部分高價盤突破區域限價紅線
??2016年,武漢重啟并升級限購,本市戶籍家庭限購2套,非戶籍家庭社保連續繳滿2年限購1套。不限購區域僅剩蔡甸區、漢南區、新洲區,以及東西湖區、江夏區、黃陂區的部分區域。
??認房不認貸,首套首付比例不低于30%,二套普通住宅不低于50%,非普通住宅不低于70%。精裝貸款雙合同,毛坯商貸、精裝消費貸,消費貸最長期限不超過10年。
??分區域限價,各區域皆有隱形的房價監管紅線。老盤加推售價原則上不超過2017年10月,新盤售價不超過周邊競品。根據毛坯售價分段限定精裝標準,最高不超過5000元/平方米。
??不過,2019年以來限價政策略有松動,部分高價盤以地價+開發成本綜合測算售價,預售價格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所在片區最高限價。
??武漢落戶條件相較寬松,本專科畢業生不滿40歲、中專畢業生滿足相應條件皆可落戶。受此影響,2018年武漢新增戶籍人口再創新高,全年戶籍人口凈增長30.08萬人。
??02 市場綜述
??高端、改善持續下滑但幅度有限 剛需從火爆到結構性分化
??2018年,武漢市場結構性分化,剛需盤銷售持續火爆,去化率基本能達到90%;改善類產品去化明顯放緩,去化率大都在50%-60%;豪宅去化普遍不暢,去化率僅在30%左右。
??2019年,武漢市場進一步降溫,中高端產品去化持續不暢,尤其是售價在2.7-2.8萬/平方米的中檔“夾生”產品,高不成低不就。據統計,年內售價2.8萬/平方米以上的高價盤潛在供應量約150萬平方米,去化壓力可見一斑。不過,盡管高端產品開盤去化不佳,但進入持銷期成交表現尚可,尤其是那些渠道分銷項目,月均成交量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剛需市場結構分化,三環內人口高度集聚,高性價比產品最受市場歡迎,毛坯售價1.3-1.5萬/平方米+精裝3000元/平方米的項目大都開盤即售罄。反觀,三環外人口分布稀松,疊加土地供應持續增多,占比提升10個百分點至70%,吳家山、陽邏等板塊供求壓力浮現,且有加劇的趨勢。
??綜合而言,武漢高端市場下滑幅度有限,改善市場“夾生”,剛需市場結構性分化。
??而從市場數據來看,2018年武漢房地產市場供應明顯放量,供應量升至2500萬平方米,但基于限簽、備案延遲等多方面因素,成交數據“失真”,實際成交量約2160萬平方米,全年房地產庫存量凈增加300萬平方米以上。預計2019年實際成交量將小幅回落至2000萬平方米,同比減少7%。
??03 熱點區域
??光谷東短期陣痛供需顯著失衡 長期購房需求堅挺去化問題不大
??2019年,光谷東市場陷入階段性陣痛期,前20強房企扎堆進入,產品高度同質化,皆開發高品質住宅。
??據統計,光谷東潛在供應量約150萬平方米,但月均成交量僅5-6萬平方米,短期去化壓力著實不容小覷。不過,光谷高科創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小米、華為等高科技企業大量導入,帶動60萬就業人口、40萬常住人口,且普遍有著較強購買力,現階段月供9000元基本無壓力。長期來看,光谷東購房需求依舊堅挺,房地產市場可高看一線,在售項目成交去化問題不大。
??04 營銷去化
??渠道分銷常態化但轉化率低至10% 從搶房必須加裝修到改賣毛坯
??2019年以來隨著市場轉冷,在售項目營銷層面出現以下兩點新變化:
??其一,渠道分銷常態化,且多以“跳點”的形式結算傭金,意即渠道分銷量達到一定的成交套數,便可以結算更高的傭金比例。不過,受客戶質量參差不齊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渠道客戶轉化率偏低約10%。
??其二,從原先的一房難求搶房必須加裝修,到現階段的精裝改毛坯,進而降低總價門檻,并減輕購房者月供還貸壓力。
??05 客戶結構
??成交主力剛需及改善、投資占比極低 因住宅供應充足公寓難去化
??受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影響,本地自住以及改善性購房需求穩居市場成交主力,即使光谷東這類熱點區域,投資性客戶占比極低。
??公寓可謂是住宅“補充”產品,一方面,2016、2017年房地產市場異常火熱,住宅供應緊俏,致使公寓出現一波搶購熱潮。另一方面,2018年以來住宅供應充足,公寓難言性價比優勢,成交去化顯著放緩。
??06 競爭格局
??TOP20集中度降至不足50% 憑單盤爆發東原、華發躋身TOP10
??2015年武漢房地產市場逐步市場化,隨后3年約40家標桿房企扎堆進入。相較而言,頭部房企土儲充足,不著急高價拿地;外來房企拿地態度普遍激進,甚至不惜虧本拿地。“僧多粥少”致使市場集中度持續走低,TOP20房企銷售業績占比由60%-70%降至現階段不足50%。
??縱觀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近年來外來標桿房企排名迅速提升,已然取代本地房企,排名穩居市場前列,典型如本地房企武漢地產很難重回前5名。其中,萬科、保利毫無疑問是兩大龍頭房企,年均銷售金額都在200億元左右;2020年融創或將迎來銷售業績爆發期,多盤集中入市銷售,預計全年銷售金額能達到150億元。
??我們認為TOP10房企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大類型:其一,萬科、保利以及金地,持續深耕武漢市場;其二,國企武漢地產、中建,有一定的資源性優勢;其三,萬達、華僑城以及綠地,發展節奏穩健;其四,新晉10強東原、華發,項目少而精,單盤爆發、銷售業績喜人。
??07 總結與展望
??成交量下滑幅度有限 房價整體運行平穩
??展望未來,2019年武漢市場進一步降溫,但實際成交量下滑幅度有限,預計同比跌幅將在10%左右。受限價、限簽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房價整體運行平穩。具體而言,豪宅、改善市場并不差,進入持銷期往往都有不錯的成交表現,成交量整體跌幅有限;剛需結構性分化,三環內低價盤供應持續偏緊,成交去化依舊不成問題,三環外供地明顯過量,短期將面臨較大的去化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