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7:00:09來源:貝殼研究院
??背景: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內目前有超過1400家經營范圍同時包含“豬”和“房地產”的企業,其中6成以上的企業成立于近5年。
??有利可圖
??從2015年開始,國內養豬行業進入新一輪周期的上行反彈階段,并在2016年中達到峰值,隨后轉入下行調整期。從2015年到2016年的豬價高位運行觸發了新一輪養豬投資發展。“千家房企”布局養豬業務,也大多從這個時間節點開始。2020年上半年,受非洲豬瘟和新冠疫情的影響,生豬市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供應缺口,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因此吸引更多的市場關注。
??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養豬頭部企業溫氏、牧原、新希望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38.39%、63.27%、42.6%,較前一年同期分別增長31.69%、58.93%、23.56%。較高的利潤與增長空間使“養豬”具有較高發展價值。相比之下,房地產行業上半年平均毛利率27.42%,且至三季度下滑至25.77%,房企毛利率水平集體下滑成為行業趨勢。房企向高價值業務布局在情理之中,而像碧桂園、恒大、萬科等房企確有較多關于“養豬”業務的實質性動作,與其自身的多元化發展相結合,融合“扶貧”、“產城融合”等相關業務領域,謀求長期的“養豬”事業。另外,我國生豬長期以散養為主,規模化程度較低,大型企業的進入有望提升養豬行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和智能化。
??以豬之名
??非洲豬瘟爆發后,國家相關部門對生豬養殖生產給予較多的傾斜政策,除財稅方面的補貼外,2019年為加大生豬養殖用地的支持力度,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保障生豬養殖用地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生豬養殖用地作為設施用地按照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增加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取消15畝上限規定等。同時,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采取了更靈活的辦法。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破除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法律障礙:刪除了原來土地管理法的第43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的規定,增加規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依法登記,并經三分之二以上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同意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直接使用,同時使用者在取得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之后還可以通過轉讓、互換、抵押的方式進行再次轉讓”,取消了集體建設用地不能直接進入市場流轉的限制。
??土地方面的相關政策,是吸引房企紛紛入場“養豬”的另一主因。目前統計的“房地產”和“養豬”相關注冊企業已超過千家,可真正行“養豬”之實者寥寥。
??入“豬市”需謹慎
??國內房地產行業處于下行發展周期,房企謀求多元化的發展進入關鍵時期。近年來房企在物業、長租公寓、新能源等方面拓展不斷,“養豬”是房企多元化的業務選擇,同時具有一定的行業風險。除了“疫病”對養豬事業的威脅外,通常情況下,一個“豬周期”是3-5年,且近年來由于養豬企業與養殖戶的規模逐步增大,“豬周期”的時間長度也在逐漸拉長,收益將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特征。相較于房地產行業“養豬”業務前期投入大,收益慢,營收規模較小。房企在選擇進入這一領域前,還需結合自身特點和發展戰略,尤其對于中小型房企,不宜盲目跟隨。另外,相較于約10萬家的工商注冊房地產企業,目前僅有約1%的房企與“養豬”業務相關,整體上尚未形成大的趨勢,仍需長期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