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9 16:08:05
十四五期間居家養老發展空間與趨勢
??3月29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最新一期熱點研究報告。此次報告匯總了近期在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召開的論壇觀點,圍繞“居家養老視角的城鄉住房發展”進行了分析。其對于當前養老地產的發展有很大的啟示。
??3月13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居家養老的產業如何培育,其發展需要注意什么問題,這都是十四五期間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也是房地產企業轉型中應該迫切關注的。
??此次論壇上,發布的《十四五期間居家養老視角的城鄉住房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居家養老最初由西方社區照顧演化而來。2001年起,我國民政部在全國開展以建設社區老年人設施為內容的“星光計劃”工程,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網絡。至2018年底,全國已有社區養老照料機構和設施4.5萬個,社區互助型養老設施9.1萬個,社區留宿和日間照料床位達到347.8萬張。報告認為,居家養老是一種區別于傳統意義上居住在家、完全由家庭成員提供生活服務的家庭養老,它是由個人、家庭、社區、國家共同支持,以社區養老服務和社會養老網絡為載體,將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方式。
??從各地實踐情況看,上海于2005年率先提出“9073”養老模式,即:90%家庭自我照顧、7%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機構養老。2014年《上海市養老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3-2020年)》明確,規劃全市社區居家養老設施建筑面積千人指標為40平方米/千人。2018年上海提出努力打造并完善“大城養老”模式,重在社區嵌入,努力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十四五期間居家養老視角的城鄉住房發展研究》報告認為,按我國養老“9073”基本原則,至2030年,我國將有3.3億60歲以上老年人將以居家養老方式渡過晚年。而根據聯合國2015年的預測,2030年,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79.6歲,這意味著每位60歲以上老人居家養老的平均時間將近有20年。其也意味著后續居家養老的市場地位將更高。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流通研究所所長崔裴表示,當前我國正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發展居家養老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中的基礎內容。發展居家養老應該有創新。比如說,住宅適老化改造涉及住宅對于老年人居家養老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的提升。一些涉及安全性和基礎便利性的內容,政府應給予資金補貼以全面推進適老化改造。
??上海樓宇科技研究會秘書長錢平雷表示,要在區一級成立CCHC(持續照料社區英文Continuing Care Home-based Community的簡寫)。此類社區模式應該在黨的領導下,以社區為依托,最終形成社會性的養老方式。此類模式也可以提供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的社會化服務業務,包括生活照料服務,形成小機構、大社區、零距離的管理效應。
??中國老齡協會負責人曹錫南表示,對于老年人來說,其收入水平或退休工資相對不高,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顯得很為重要,如果生病了,那么養老問題也會變大,所以需要不斷強化“自己為自己健康負責”的理念。另外也需要關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或心理健康。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要讓老年人在退休后有豐富的養老生活,真正享受居家養老的幸福。
??點擊查看完整版報告:[易居研究院]十四五期間居家養老發展空間與趨勢(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