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5 17:27:22
??4月下旬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房地產利好政策密集發布,意在穩定市場預期,扭轉行業頹勢。4 月18 日,央行、外匯局提出要求要因城施策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合理確定個人住房貸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貸款利率要求;4月24日,住建部黨組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提出要高度重視房地產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城鄉建設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4月25日,央行決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網傳央行召集商業銀行及世茂、中梁、綠地、奧園、恒大等12家房地產公司開會,內容涉及房地產并購、不良資產處置、支持房企合理融資、保證按揭款發放等問題;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有效管控重點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央層面持續釋放穩地產的信號,各地也紛紛因城施策,響應中央號召。據不完全統計,僅4月以來,就有50余個城市及地區優化調整房地產市場管控措施。從政策內容看,政策調整主要圍繞放開“四限”、發放購房補貼、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以及下調房貸利率等方面進行,此外,針對二孩、三孩家庭的購房寬松政策亦是重點方向之一。
??從具體城市來看,鄭州、大連、南京、寧波、蘇州、沈陽、佛山等城市從放開限購、限貸、限售條件、放寬戶籍要求等方面發布政策;天津、南京、無錫、蘭州、淮安、宜昌等20余個城市則從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首付比例、下調房貸利率等方面促進居民合理住房需求釋放;綿陽、無錫等地區給予二孩、三孩家庭購房支持;上海臨港區、淮安、常熟、南通通州區提出,支持產業發展和吸引人才,降低人才置業門檻,或在購買新房時給予相應的人才補貼或購房補貼。
??熱點評析
??從中央到地方,利好政策頻現,穩樓市導向明確
??4月以來中央各部門陸續發聲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定,直至月末最后一個工作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會議中對房地產市場提出的要求,是本輪政策的最高指示,是行業基本面改善和投資者信心提振的催化劑。會議上強調的“要有效管控重點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說明穩市場、穩預期仍是政策面的基本導向;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的基礎上,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意味著中央將堅持調控底線不動搖,各地可以在此基礎上,基于樓市實際情況來制定政策、平衡供求關系,在當前樓市遇冷的背景下,為各地政策松綁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有利于促進合理需求的釋放,也有利于打通二手房、新房和土地市場的循環,后續有望對剛需和改善型購房提出更具體的信貸、稅收等支持措施;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有利于提高房企對商品房預售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對此前部分地區過于嚴格的預售資金管理辦法,亦有一定的糾偏作用。與去年12月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的表述相比,此次會議更加注重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而對“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相關內容未作提及。
??為響應中央號召,各地政府也隨之因城施策放松調控措施,且力度不斷加大。從出臺政策的城市能級來看,調控松綁的城市正在由三四線城市逐步向一二線城市擴圍,這是近期地方樓市新政呈現的最大特點,意味著熱門地區同樣存在穩樓市的需求。
??從出發點來看,各地新政,不僅是為了落實中央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導向,也是根據自身房地產市場實際情況,針對性地優化調整管控措施:部分城市放開“四限”,降低置業門檻和購房貸款利率,提高購房意愿,減輕置業壓力;部分城市提高各類購房群體的公積金貸款額度,充分體現了公積金貸款在落實“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中起到的作用;部分城市側重產業結構和人口結構調整,結合人才引進政策,強化對二孩三孩家庭的住房支持,加大需求端扶持力度,有助于加快潛在的剛需及改善需求釋放。
??房地產市場能否回暖仍有待觀察
??綜合來看,雖然政策暖風不斷,但具體政策落地仍需時間,當前樓市不確定性仍然較強,市場信心較弱,整體投資意愿下降,行業預期尚未出現明顯改善。一方面,從需求端來看,在多地樓市持續遇冷、疫情反復、防控舉措嚴格的影響下,購房需求釋放受阻,觀望情緒較重,市場恢復節奏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從供給端來看,企業主體信用風險仍在繼續發酵,房地產產業鏈投資依舊面臨下行壓力,房企銷售承壓,去化周期拉長,拿地及推盤意愿不足,部分熱點城市新增供應不及預期,行業供給受限。
??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市場的恢復節奏不會太快,二季度整體市場依然不容樂觀,政策的覆蓋范圍和力度都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預計二季度仍將是政策集中發力期,將有更多城市加快政策調整節奏,后續隨著宏觀政策、調控政策改善空間進一步打開,購房者預期和置業信心有望逐步企穩;而隨著多方助力拓寬融資渠道,房企流動性風險也將逐步化解,房企拿地重新開始活躍,市場交易數據將隨之改善。
??分化將是未來的主旋律
??盡管樓市利好政策頻出,但分化將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特點之一。
??對城市和地區而言,部分城市和地區雖放松了限制性政策,但短期效果有限,市場仍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與此同時,個別熱點城市市場情緒有所修復,新房、二手房成交規模整體呈回升態勢,房價穩中有漲,以北京為例,3月以來,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周度成交面積、二手住宅周度成交套數整體均呈現上行態勢,環比增長近一倍,其中新房成交面積逐漸接近2021年同期水平;二手住宅3月成交超1.7萬套,為2021年下半年以來月度最高值。除此之外,廣州、杭州、合肥等城市新房、二手房市場均出現一定企穩跡象。預計后續,熱點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有望率先恢復,并帶動二線及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回暖,而部分基本面較弱的城市或將繼續調整。
??對房企而言,在行業規模基本見頂、利潤空間持續受到壓縮的背景下,房企間分化加劇。那些信用狀況良好、長期保持財務自律、現金流充沛的優質房企,在穿越行業周期時有能力掌握主動權,保持風險可控。在高層密集提出為房企提供金融支持的背景下,資源調配也會向優質龍頭房企傾斜。預計后續,更為精細化的利好政策也將不斷釋放,推動優質房企兼并收購困難房企,加速行業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