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3 14:05:48
??2018年第三季度以來,中國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增長,結構調整繼續推進,供需總體平衡,經濟運行韌性較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制造業和民間投資增速回升,就業穩中向好,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但受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及需求端“幾碰頭”等因素影響,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5%,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3%。
??面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中國人民銀行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繼續強化政策統籌協調,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一是適度增加中長期流動性供應,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7月、10月兩次定向降準,并搭配中期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二是深化對民營、小微企業等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通過定向降準、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信貸政策等措施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資金投放;在宏觀審慎評估(MPA)中增加對小微企業融資的評估指標;推動實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為部分債券發行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提供增信支持。三是適時調整和完善宏觀審慎政策。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好宏觀審慎政策的調節作用,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重啟中間價報價“逆周期因子”,在香港發行中央銀行票據。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穩步推動資管新規平穩實施。通過優化MPA指標結構,鼓勵金融機構落實資管新規和債轉股相關工作。
??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成效。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優化,貨幣市場利率中樞整體下行;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較為穩固,金融機構貸款增長較快,信貸結構繼續改善;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金融風險防控成效顯現,金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宏觀杠桿率趨于穩定,市場信心得以提振。2018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保持在8%以上,9月末M2余額同比增長8.3%;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2%,比年初增加13.1萬億元,同比多增2.0萬億元,比2017年全年同比多增的8782億元大幅增加;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6%。9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4%。9月末,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2.35,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792元,前三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年化波動率為4.2%。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外部環境也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總體延續復蘇態勢,但不同經濟體之間差異擴大,全球經濟增長的同步性降低,全球經濟金融脆弱性有所上升。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金融領域的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微觀主體韌性較強,但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貨幣政策傳導仍然面臨一定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