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玲、俞倩倩2016-08-16 11:53:04來源:克而瑞
??一、 背景:政策出臺國內融資環境寬松,房企轉戰國內募資
??1、證監會降低公司債發行門檻,營造寬松融資環境
??2、海外利好空間收窄,倒逼企業轉戰國內
??3、一二線土地成本趨高,房企對資金的內在驅動
??二、 總量:公司債發行總額達4607億元,兩類房企公開發行逼近上限
??1、50家房企發債總額達4607億,非公開發行占比逐月攀升
??據CRIC監測,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50家房企1公司債的發行規模為4606.95億。此次發債潮起始于2015年下半年,50家房企的公司債融資總量逐月增加,2016一季度達到了融資的最高點1181.5億元,二季度則略有下降,但依舊維持在高位。
??公司債發行規模前10的房企以大規模房企為主,且主要是民營企業,富力地產、恒大地產、萬達商業位列公司債發行規模前3名。一方面,公開發行公司債的規模與企業凈資產規模是正相關的,規模越大的房企可發行公司債額度越高。另一方面,央企、國企融資能力相對更強融資成本相對更低,公司債發行對于他們而言只是錦上添花;對融資成本相對較高的民營企業,尤其是原先在境外發行了較多高息債券的房企而言,境內公司債發行的放開顯得更為重要,發債也更為積極。
??150家房企包含:萬科地產、恒大地產、綠地控股、中海地產、萬達商業、保利地產、碧桂園、華潤置地、融創中國、華夏幸福、綠城中國、世茂房地產、金地集團、招商蛇口、龍湖地產、富力地產、雅居樂、遠洋地產、榮盛發展、新城控股、泰禾集團、首創置業、保利置業、旭輝集團、陽光城、中國金茂、融信集團、首開股份、金科股份、越秀地產、龍光地產、濱江集團、中南建設、中糧地產、時代地產、合景泰富、中駿置業、禹洲地產、建業地產、金融街、北京城建、中國奧園、寶龍地產、金隅股份、華發股份、花樣年、當代置業、信達地產、景瑞控股、北辰實業
房企發行的公司債主要分為兩種:一類是公開發行,可面向公眾投資者,也可自主選擇向合格的投資者發行;另一類是非公開發行,此類發行方式主要面向的是合格投資者,且每次發行對象不得超過200人。2015年房企非公開發行總額僅占公開發行的1/3,2016年上半年二者便達到了不相伯仲的境地。
究其原因,主要是與公開發行和非公開發行的發債門檻與限制條件有關。公開發行的要求明顯較多,對于資金用途和發行額度(發行人累計發行的公司債余額不超過最近一期凈資產值(含少數股東權益)的40%)均有限制,而且還需獲得證監會核準,而非公開發行則相對自由度較高,只需向證監會備案即可。故而除了華潤、招商、濱江、保利置業從未發債,發債房企基本采取了先公開發行,再以非公開發行來進一步融資。
2、兩類房企公開發債逼近上限,金融創新拓寬融資渠道
3、大型房企發債額度仍充足,央企公司債依賴度相對較低
三、 成本:平均融資成本為4.95%,非公開發行拉高成本
1、平均融資成本為4.95%,融資期限以3~5年為主
50家房企公司債的平均融資成本為4.95%,從期限集中度的角度來看,以3~5年居多,發行數量達到了100筆,發行額度為2940.75億元,占公司債融資總量的63.83%,而該期限內的平均融資成本為4.85%;其次為5年以上,總發行金額達1010億元,平均融資成本為4.52%。
?
一般而言,發債年限越長,融資成本越高,但是從50家房企的平均融資成本來看,1-3內和3-5年內的平均利率更高,之所以呈現出時間越長融資成本越低的現象,我們認為主要和各期限分布房企的規模息息相關。
大型房企尤其是央企,憑借良好的信用評級一般可以申請期限較長但利率較低的公司債,從而拉低了五年以上融資成本的總體水平。據統計,2015年銷售額500億以上的房企平均發債期限在5年以上,而平均融資成本卻是在5%以下。如保利地產,公開發行2016年第一期公司債券品種二的期限達7年,融資成本僅為3.19%;而中小房企因信用評級等各方面限制,公司債一般期限相對較短且成交相對較高,如時代地產于2015年10月發行的30億元人民幣境內公司債,3年期限融資成本便高達7.85%。
2、發債成本先減后增,非公開發行比例增加拉高成本
比較50家房企不同季度公司債的平均融資成本,我們不難發現,2015年基本維持在5%左右,隨著融資總量的上升,2016年一季度有了明顯降低,低至4.47%,而二季度又有了明顯上揚,重新浮動至5.07%。
之所以呈現出先減后增的趨勢,主要是公司債公開發行與非公開發行的成本差異所致,因公開發行有諸多要求限制,安全性較高,故在融資成本方面低于非公開發行債券,房企也傾向于先發成本較低的公開發行債券,待逼近額度仍有融資需求時再發成本較高的非公開發行債券募資,相信隨著房企日后發債量的逐步增多,公開發行的利好優勢難再,總體的融資成本也將有進一步攀升的趨勢。
3、各房企之間分化較大,國企和規模性房企優勢明顯
從單個企業來看,融資成本較低的以央企、國企和部分具備良好聲譽和較強綜合實力的民營企業為主。央企和國企自不用說,憑借國家信用融資成本與國債不相上下,如保利在2016年1月發行了第一期公司債,募資25億元,票面利率低至2.95%;而這些融資利率較低的民企,一方面受益于債券市場本身帶來的低利率,另一方面其自身的融資能力也不容小覷,以萬科為例,不僅成功將公司債的融資成本壓縮至4%以下,其于2016年4月發行的港幣計息的擔保票據,票面利率也僅為2.5%。
融資成本較高的除恒大外,基本都是100~300億規模的中小民營企業,這一點也不難理解,一方面受限于規模,可公開發行的公司債較少,而非公開發行則會客觀上拉高整體融資成本;另一方面100~300億規模的企業尚屬成長期,亟需資金實現戰略擴張,抵御風險能力較差,故融資成本也相對較高。時代地產、花樣年、中國奧園都屬典型,對于這類企業而言,利用多元化的金融創新降低成本才是王道。
恒大之所以發債成本趨高,與企業本身的債務結構不無關系。據其2015年年報,一年內的借款為158.7億元,占總借款296.9億元的一半以上;且借款中優先票據的實際利率高達10.18%;除了常規的債券融資外,恒大賬面上還有757.37億元的永續債,客觀上也存在著一定的財務風險。而高風險對應著高收益,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自然會對回報率有著更高的要求。雖然公司債的融資成本為6.73%,但對比其2015年末總有息負債平均融資成本8.96%,還是存在一些優化空間的。
四、 總結:強者恒強,大型民營房企和央企或將成為下半年發債主力
目錄
一、背景:政策出臺國內融資環境寬松,房企轉戰國內募資
1、證監會降低公司債發行門檻,營造寬松融資環境
2、海外利好空間收窄,倒逼企業轉戰國內
3、一二線土地成本趨高,房企對資金的內在驅動
二、總量:公司債發行總額達4607億元,兩類房企公開發行逼近上限
1、50家房企發債總額達4607億,非公開發行占比逐月攀升
2、兩類房企公開發債逼近上限,金融創新拓寬融資渠道
3、大型房企發債額度仍充足,央企公司債依賴度相對較低
三、成本:平均融資成本為4.95%,非公開發行拉高成本
1、平均融資成本為4.95%,融資期限以3~5年為主
2、發債成本先減后增,非公開發行比例增加拉高成本
3、各房企之間分化較大,國企和規模性房企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