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8 08:29:12
◎ 研究員 / 朱一鳴、汪慧
??2019年,深圳發展迎來新的轉折點,繼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之后,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發布了《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國家級政策利好疊加,深圳的戰略地位再次升級,城市發展優勢和潛力進一步提升。
??作為城市建設和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備受關注。先行示范區地位的確立,對深圳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有著短期刺激和中長期驅動的積極作用。值得注意的是,10月10日,在先行示范區建設推進的背景下,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關于公開征求《深圳市落實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用地供應的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告。根據《暫行規定》,住房用地供應需落實2035年前籌集建設各類住房170萬套的任務,這無疑為住房市場提供了更大的增長空間。對于房企來說,如何有效參與到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之中,將是分享市場增長紅利的關鍵。
??01 政策利好機遇下,房企分享紅利面臨挑戰
??在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政策支持下,深圳房地產市場增長預期向好,充滿機遇,但同時,介于深圳市場發展特點、現狀與趨勢走向,房企也面臨了相當挑戰。
??一方面,在市場需求基數和購買力支撐下,深圳土地資源向來備受房企爭搶,高價項目頻現,且面臨較高的拿地門檻。相比粵港澳其他城市,深圳市場確定性高,加劇了土地市場的競爭。較為典型的是,今年6月深圳成交的5宗宅地,地塊采取“單限雙競”掛牌方式出讓,萬科、華潤、招商、龍光等數十家房企都參與了競拍,最終5宗土塊均觸及最高限價,總成交價達223.8億元。其中,龍光自2003年進駐深圳,多次拿下地王項目,今年在疊加政策利好的驅動下,再次以總價65.85億元拿下龍華民治街道宗地,可售樓面價達6.7萬元/平方米,甚至與周邊樓盤售價相當。政策利好進一步推高了市場預期,地價高企無疑會加劇房企拿地負擔,高成本下如何實現利潤將是房企面臨的挑戰之一。
??另一方面,深圳市場成熟相對較早,土地資源日益稀缺,土地儲備量將是決定房企在深圳市場表現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深圳公開市場新房土地供應已經不多見。根據深圳市土地房產交易中心,截至9月底,今年深圳土地市場共成交26宗,從土地用途結構來看,主要為工業用地、商業用地及綜合用地,住宅用地鮮少。雖然在政策推動下,各房企積極布局大灣區,但就深圳市場而言,房企土地儲備較為有限。其中,本土起家的老牌粵系房企萬科2018年末深圳土儲410.5萬平方米,但2019年以來并未在公開市場上拿地。還有龍光,作為深耕型房企,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在大灣區的土儲達2169.4萬平方米,深圳土儲為193.3萬平方米,占比8.9%,今年更是在深圳積極加倉,增強自身的儲備。土地儲備作為房企業績增長的推動力,在供不應求的狀況下,如何提高自身儲備能力將是房企立足深圳市場的另一挑戰。
??此外,先行示范區的定位對房企在城市更新與運營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意見》的指導下,深圳將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桿和可持續發展先鋒,未來深圳發展必然兼顧城市功能的綜合性和發展的協同性。在高標準的政策目標和城市定位下,房企的產品服務、運營管理、開發模式也要更加適應發展趨勢,在建設的推進下更加強調參與性和互動性,這是分享政策紅利的保證。
??02 房企參與到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的切入點
??房企參與到深圳先行示范區面臨的挑戰主要可以總結為三點:一是投資開發的成本與利潤,二是土地儲備,三是城市建設與運營的質量與效率。
??針對以上問題,房企尋找市場機會,找到可行的切入點是重點。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著力點在于產業的導入和創新,對于房企來說,需要兼顧自身效益和城市建設兩大方面的互動性,當前大致可以從存量土地、開發模式兩大方面進行切入,具體途徑主要包括參與城市更新、打造TOD項目等。
??1、參與城市更新。深圳已經踏入存量時代,特別是6月11日,《關于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工作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印發,明確全市城市更新規劃期增加至2035年,利好城市更新開發中長期發展。根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數據披露,近兩年來,城市更新供地都維持了一定的規模,2018年全市完成拆除重建供應用地257公頃,今年計劃全年城市更新改造供地246公頃,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深圳城市更新單元項目簽訂土地出讓合同25項(不含補充合同),累計供應用地面積69公頃,城市更新成為深圳土地供應重要來源。
??對于房企來說,在土地招拍掛市場供給有限、競爭日趨激烈以及土地一級市場價格高企的情況下,通過參與城市更新拓展土地儲備,適用于在深圳這樣核心城市的發展。城市更新具有低成本高售價的配比優勢,盈利空間較大,也能較好地保證企業的利潤。而從城市建設角度來看,城市更新有利于更新建筑設施,改善空間格局,整合城市功能,提高城市運營效率,是深圳建設和實現高質量成長的有效途徑,先行示范區的建設將會增加深圳城市更新需求,加快項目的推進。綜合來看,城市更新項目兼顧了效益和效率兩大優勢,發展前景可觀。今年下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房企積極參與到深圳城市更新中,各區也披露多個城市更新項目情況,城市更新在今后深圳城市發展的地位將越來越突出。
??2、挖掘TOD開發模式價值。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通過挖掘軌道交通物業的商業價值,提升物業溢價能力和實現價值增長,近兩年來在城市發展中越來越多地被關注,并逐漸成為城市更新與開發的首選模式。根據規劃,深圳至2035年將形成33條線路、總里程1335公里的軌道網絡,顯然由軌道交通發展延伸出來的TOD開發模式將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和戰略意義。
??此外,TOD模式的最大的優勢在于在城市建設中具備參與性和互動性,一是TOD模式可以有效改善交通擁堵,實現高效資源配置,二是其本身可以實現高質產業的引進,制造新經濟中心,吸引更多的人才,三是通過整合多形態滿足需求,提升城市功能的綜合性。通過TOD開發,融合產業、公共服務資源,可以形成新的商業中心和生活中心,從而推動城市更新、改變城市發展格局,對示范區的建設進程起到了推進作用。
??房企挖掘TOD開發模式價值,可以在新的開發思路下打開市場,這符合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另外,可以提升物業溢價能力,提高售價,一般TOD項目價格都較高,很好地覆蓋成本。
??隨著城市地位與建設的不斷升級,深圳的發展空間進一步被打開,TOD模式價值優勢凸顯。較為典型的房企即龍光,龍光在深圳發展的地鐵上蓋或沿線項目數量達到13個,包括位于深圳北中心紅山地鐵站上蓋龍光?玖鉆項目、坪山高鐵站的龍光?玖云著及光明高鐵站的龍光?玖龍臺等。
??03 收并購、合作開發,或成為重要的參與方式
??區別于傳統的項目,城市更新項目與TOD項目增長空間大,但在項目獲取與開發上都存在相當的難度和風險。由于各企業在規模、資源、能力上的差異性,造成風險收益有所不同,從而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參與度。從風險控制和門檻角度,房企通過收并購、合作開發等方式是控制成本、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有效途徑。
??當前,深圳市場聚集本地房企與外來房企,從深圳市場成交數據來看,本地房企表現強勢,占據市場較大的份額。克而瑞深圳區域成交榜單顯示,1-9月流量銷售前五位分別是萬科、華僑城、華潤置地、佳兆業、招商蛇口,緊隨其后的是新錦安、華強永興、勤誠達,都是深圳本地企業。本地房企在深圳市場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先發布局,土地儲備的量和質上占據比較優勢;二是對于區域的市場以及客戶需求更加熟悉和了解,并且擁有一定的品牌沉淀,市場接受度高。
??從比較優勢來說,越秀、恒大等外來房企積極尋求與本地房企合作,有助于充分借助本地企業市場積累與品牌沉淀的優勢立足當地市場,特別對于城市更新項目,本地房企對于政策、資源、渠道及產業、人口規劃方面擁有顯著的競爭優勢,更有利于城市更新項目的獲取和推進。而對于本地房企來說,特別是中小房企,市場集中度高,但是由于市場預期較高,項目獲取與開發的風險也加劇,因此持續能力難以支撐,通過合作分攤自身投資、開發等環節的壓力,增強可持續能力。今年以來,深圳市場拿地和城市更新項目合作的案例頻出,包括萬科、碧桂園、華發等房企都積極參與其中。
??總結:先行示范區的建設是一項中長期系統工程,房企的參與性必不可少,但同時面臨市場機遇與風險,找好切入點和參與方式,是實現收益和降低風險的第一步。這個過程也是動態的,房企也需不斷調整與創新,與趨勢接軌,增強可持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