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4 16:59:07來源:中房研協測評研究中心
??近期,正榮地產因債券無法按時償還問題受到市場廣泛關注。
??1月4日,正榮地產發布公告稱,將于2022年3月5日贖回一筆2億美元的永續債。然而,2月18日,正榮地產再發公告表示,將無法償付3月5日到期的2億美元永續債,并對該永續債提出“同意征求”:希望豁免債券持有人提出的任何索賠及違約,并將其票息重置日改到2023年3月6日,相當于展期一年。如果方案不通過,可能無法悉數贖回債券,并進行債務重組。
??2月21日,正榮地產再發公告稱,擬對2022年到期的5筆債券的債權人提出交換要約及同意征求,其中4筆為美元債務,合計存續規模為7.98億美元,1筆人民幣債券存續規模為16億元。同時,向2023年至2026年到期的8筆債券的債權人提出同意征求,以尋求作出建議修訂及豁免。
??2月23日,正榮地產舉行投資者電話會議指出,目前公司已經梳理了一批合作項目和投資性物業,正與現有的合作方以及央國企洽談項目股權轉讓事宜,預計今年上半年可以完成30-40億左右規模的資產盤活處置。
??熱點評析
??高負債、低權益、現金流持續惡化等因素導致正榮地產違約風險持續加劇
??從企業經營數據來看,2021年,正榮合約銷售額為1456.43億元,同比增長2.64%;合約銷售建面為880.2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07%。在房地產調控高壓下,仍然保持了97%的業績目標完成率和銷售額的同比正增長,整體來看銷售情況并不是十分悲觀。但根據CRIC統計數據,自2021年3月份以來,正榮地產合約銷售額進入持續下滑通道,2022年1月單月合約銷售額跌至78.97億元,同比下滑29.5%,環比下滑了21.1%。銷售額的持續下滑,使公司現金流壓力持續加劇,而在此之前,正榮地產經營性現金流已連續五年為負。此外,正榮地產在合約銷售金額快速增長的過程中,權益銷售金額增長緩慢的問題同樣突出。2017-2019年,權益銷售金融分別只有351億元、361億元、372億元,幾乎原地踏步。反觀負債,在實現規模快速擴張的過程中,正榮地產負債規模不斷攀升。2020年末公司總負債已高達1837.8億元,2021年年中再增至2033.05億元,增加了近200億元,以2021年6月末為參照,公司一年內需償還的債務為203.43億元,兩年內需償還的債務為418.53億元。在“三道紅線”政策使借新還舊難以持續的背景下,現金流持續惡化加劇了正榮地產債務違約乃至爆雷風險。
??2022年房企償債高峰將至,房企爆雷風險或將持續
??隨著“三道紅線”、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等政策的發布實施,房企融資受到嚴格監管,房企爆雷甚至破產現象也持續加劇。根據人民法院的數據,2021年,全國宣布破產的房企達到396家,平均每天約有1.1家房企破產。截至2022年中旬,又有超過50家房企破產倒閉。與此同時,藍光發展、華夏幸福、恒大、陽光城等千億規模乃至龍頭房企也屢屢爆出陷入流動性危機、債券無法及時兌付等違約風險。2月11日,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繼2018年提出“活下去”口號后,再次在年會上發言稱,房地產行業進入“黑鐵時代”,“要么死、要么活,沒有中間狀態”。房企低迷情緒繼續蔓延。
??從數據上看,盡管自2021年四季度以來,中央層面不斷釋放樓市維穩信號,地方層面也相繼發布購房補貼、信貸支持等需求端改善政策,但根據克而瑞重點監測29個重點城市成交情況來看,2022年1月,29城整體成交1429萬平方米,環比下降37%,同比下降46%;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5256億元,單月業績規模同比降低了39.6%。房地產市場整體仍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下行趨勢。在融資方面,克而瑞重點監測的100家典型房企1月融資總量為929.46億元,環比上升26%,同比下降56%,融資量環比有所提升,但也是2019年以來1月融資量首次不足千億。據中國網財經統計,2022年-2024年三年間,房企需要償還到期信用債、海外債達18403.7億元,其中,2022年占比高達35.8%。在銷售持續承壓、信貸規模增長有限的情況下,房企未來仍將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爆雷風險仍將持續。
??行業發展邏輯轉變,房企應圍繞“降成本、提品質、強營銷、增效益”積極調整
??從企業成長角度來看,面對房地產行業步入低增長甚至收縮期,房企“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運營模式已行不通,房企必須轉變“規模為王”的觀念,重點圍繞“降成本、提品質、強營銷、增效益”進行策略調整。在“降成本”方面,向經營和管理要紅利,如精簡組織架構、減少中間環節,提升管理效率,實現扁平化管理等;在“提品質”方面,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既要注重產品的適配性,又要保障產品品質,如智能家居、管家服務等,打造更貼近客戶需求、更高品質、更優服務的產品,形成以“產品+服務”為核心的品牌競爭力;在“強營銷”方面,既要注重人才培養和管理,也要加強營銷標準化建設,提升營銷水平;在“增效益”方面,要強化精細化運作和管理,注重經濟性、適配性,提升土地、資金、人才等資源利用效率等。此外,面對債務危機,必要時房企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通過出售資產、尋求股權合作等方式謀求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