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0 19:38:12來源:中房網
建業總部的辦公樓就設在自建項目“建業城市花園”內,時值五月,小區內高大的法國梧桐早已綠樹成蔭。而小區門口的紅色橫幅乃至整個建業路,“建業二十年 感恩一億人”的標語都格外醒目。中房網編輯和《第一財經衛視》的幾名編導和記者在5月9日這天到達鄭州,見到了正在為5月22日將要舉行的二十年司慶做前期工作會議發言準備的建業董事局主席胡葆森。
建業20年在戰略上沒有失誤
2012年3月29日,建業地產公布2011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全年共實現合約銷售81.2億元,同比增加48%,較全年銷售目標73億元超額完成11%,年內合約銷售總面積超過132萬平方米。同時,CRIC研究中心聯合新浪樂居于3月31日晚上10點發布的《2012年一季度房企銷售TOP50排行榜》顯示,第一季度建業地產銷售金額同比增幅達400%。
在調控持續深化、嚴密的大背景下,這份成績單對建業人來說,足以振奮人心。但是如何做到的?胡葆森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簡單總結為一句話,“堅守戰略的勝利”。建業所在的河南省城市化率遠低于全國城市化率16.9%的水平,如今正處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的階段,剛需旺盛,再加上主要市場放在未限購的鄭州以外的地、縣級城市,因此80%的業務沒受到政策的影響。
建業的省域化發展步驟分了四個十年。未來十年的目標是進入河南100個城市。目前已進入30個城市,其中18個地級城市,到明年底,將在18個地級城市基礎上將將加入30到40個縣級城市的發展規劃。得益于省域化發展戰略的成功,剛剛進入的縣級城市對建業地產投資回報率目前已達到10%左右。胡葆森解釋稱,這個水平在房地產行業不算太高,但是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講,仍堪稱可觀,“基本滿足一個上市公司的利潤率要求。”
備足糧草穩求發展
在被成為史上最嚴調控年的2011,萬科、恒大等一線大房企曾陸續提出準備過冬的言論,市場寒意對房企的影響在資金壓力上的體現尤為明顯。建業地產2011年報顯示,2011年公司的資金流動比率是1.08,低于行業的平均數值。建業資金壓力情況如何?對此,胡葆森坦言,每一個房地產企業在現階段都會存在不同階段的現金流問題,大多數企業在資金壓力不再拿新地。而建業在去年逆勢拿地,獲得省會鄭州拿了兩塊地,總價32億元,公司土地儲備增加了300萬平方米。因此,出現資金壓力在意料之中。
為了更好地實施省域化發展戰略,近年來,建業地產嘗試拓展各種融資渠道,曾多次募集資金。4月12日,建業地產發布公告稱,將發行本金總額1.75億新加坡元的4年期優先票據,年息率為10.75%。胡葆森表示,融資的出發點一為滿足土地儲備增長的需要,另外一方面的考慮是公司在銷售情況未知的情況下,將困難估計到最大值,以提前“備足糧草”。所得款項將擬用作新建及現有物業項目資金(包括土地出讓金)、償還現有債務及用作日常企業用途。在胡葆森看來,盡管行業遭遇冰凍期,但是不同房企的生存狀態迥異,“普遍而言發展比較謹慎,大多數企業也處于生存期,在不求發展,但求生存,建業還是爭取在去年基礎上有所增長”。
2012年足球投資增至1億元
建業1994年接手河南足球隊,正式組建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是中國最早成立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之一;是迄今為止中國第一人口大省河南唯一一家職業足球俱樂部;是中國唯一沒有易幟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也是中國足球史上第一家規范化完成股份制改造的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18年勵精圖治,期間經歷過兩次降級,也曾在2006年問鼎中甲。對建業而言,很長一個時期內,足球是一個企業回報社會的載體,“追求卓越,堅忍圖成”的企業文化與足球精神不謀而合。他們在堅守的過程中對足球賦予了很多訴求。過去18年,建業對足球的投資每年在3000萬到5000萬元之間,2011年這一數額達到8900萬元。預計今年的投資不少于一個億。
跋涉在通往偉大的征途中
過去的十年中,胡葆森不止一次的被問到這樣的問題:在大房企都走全國化道路時,建業為什么會選擇“退守”中原?也有人拿出數據列舉區域化運營和全國化戰略的差距。2010年,萬科成為第一個銷售額過千億的房企,而同年,建業地產旗下35個項目合同備案銷售額共計54.9億,銷售面積為111.4萬平方米。胡葆森對這個問題的標準回答幾乎數十年未變:省域化發展是建業地產的定位和戰略方向。企業的基本目標是實現持續經營和發展,在做好這些規定動作的同時,作為經營者,胡葆森更愿意建業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收獲尊敬。企業的戰略由定位決定,而定位則是有價值觀決定。建業的理想是“和河南人民住上好房子”,這一樸素的理想使得她成為中原城市化進城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這個“有著偉大基因”的企業,今年正迎來二十周歲生日。企業月刊編輯部出了一本《百人講述建業》的書,筆者在建業有幸閱讀,在為該書所著的序言中,胡葆森寫道:建業謀取更大商業成就的目的,與財富無關,與市值規模無關,甚至與規劃中的百城建筑無關,更與我個人與家族的生活品質無關。 建業未來的商業成就,是其社會核心價值主張外化的前提 - 因為實力決定著影響力。建業雖具有偉大企業的基因,但還跋涉在通向偉大的征途中。
胡葆森:對于一個企業來說,能夠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是檢驗一個偉大企業和普通企業的分水嶺,也是檢驗企業家和普通商人的試金石。對于建業,生于斯長于斯,根治中原,造福百姓,我也希望乘著城市化的東風,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