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古都西安,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辦公大樓,樓外細雨如絲,樓內氣氛熱烈,一場專業會議正在進行中。
??參會人數不多,但組織規范,規格極高,示范性很強。五十來人,都是法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行業協會的代表,不是領導就是業務骨干,還有兩位全國人大代表專程赴會。會議名稱: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巡回區房地產及建工領域糾紛訴源治理經驗交流及工作推進會。
??名稱雖長,關鍵詞很明確,房地產及建工領域糾紛。“僅僅在六巡轄區——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新疆兵團,只算涌入法院的訴訟案件,每年就有好幾萬件,動輒數十億的巨額‘真金白銀’,牽扯著成千上萬企業經營發展和百姓安居樂業,事關國家經濟發展、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六巡副庭長吳兆祥告訴記者。
??寥寥幾語,意義之重大,影響之深遠,一目了然。那么,房地產及建工領域的矛盾糾紛,現在究竟是什么情況?人民法院和相關部門都作了哪些努力?今后有什么標本兼治長治久安之策嗎?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困境:購房者住不上房,農民工拿不到錢,企業糾紛纏身,法院受案量越來越多,審理壓力越來越大
??房地產及建工領域的矛盾糾紛,多數牽涉到建筑公共安全、老百姓住房、農民工工資,都是人民群眾的切身福祉,是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陜西法院2020年受理建設工程糾紛案件1.39萬件,審結1.21萬件,2021年受理1.78萬件,審結1.44萬件,2022年受理1.84萬件,審結1.46萬件。”甫一采訪,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王建敏即給了記者一組數據。房地產及建工領域矛盾糾紛現狀,由此可見端倪。
??陜西高院法官李勇杰是《陜西法院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審判白皮書(2020—2022)》的執筆人,對這方面情況非常熟悉。他告訴記者,陜西法院受理的這些案件,涉案標的普遍很大,三年標的總額近744億元,其中2020年近204億元,2021年近259億元,2022年上升到近282億元,年均增長25.03%。
??其他地方的數據同樣嚴峻。以青海、寧夏、甘肅和新疆兵團等地為例,記者得知,受案數量都不同程度呈現上升趨勢。青海,近三年審理涉房地產案件8400余件,建工領域糾紛案件1.03萬件。寧夏,2020年以來受理房地產及建工領域糾紛案件3.66萬件。甘肅,2021年呈上升態勢,2022年有所回落,2023年上半年呈猛增態勢。新疆兵團,近三年受理房地產及建工領域糾紛案件1.53萬件。
??“這種態勢不是西北地區專有。3月初和5月初,我們分別赴上海、深圳調研走訪部分頭部房企,總體來看,這些企業過去一年案件數量都大幅增加,從幾百件到幾千件不等。”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法律委員會秘書長康俊亮透露。
??數量和標的額不斷上升之外,房企在糾紛解決和保交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亟需關注。中房協法律委4月中旬曾兩次邀請大型房企開會座談,發現當前關聯案件大幅增多,開發企業一旦陷入困境,因優質資產有限,金融機構、總包以及購房人為了自保,有一方訴訟,其他相關方都會跟進。
??“大面積的訴訟發生,客觀上對開發企業就形成了‘訴訟擠兌’。‘訴訟擠兌’與‘現金流擠兌’互相強化,開發企業困難重重。”康俊亮解釋道。
??大量案件涌入法院,房地產和建工企業處境艱難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少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困境。
??吳兆祥告訴記者,當前受多種因素影響,一些房地產中小企業甚至極個別頭部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等困難,導致不能及時交樓,引發了購房者停供房貸問題,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建工案件中,承包人、實際施工人追索建設工程價款的案件占比很高,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農民工集體維權事件還時有發生。
??這些都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利益問題,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急難愁盼。這類案件往往各種問題交織,利益訴求難以達成一致,單獨通過訴訟程序化解難度大、實現權利慢、信訪風險高。
??諸多因素累積疊加,傳導到法院后的具體表現之一,就是矛盾糾紛的審理難度越來越大。
??六巡法官李偉介紹,審理難度加大,既與目前法院系統案多人少的整體困難有關,也與此類案件錯綜復雜、對法官的專業能力要求高、審判作用發揮慢等因素有關。建工項目從規劃、立項、設計、招標、動工、建設、驗收、竣工、結算,冗長的施工過程中極易存在違規隱性問題,等到積累到矛盾糾紛無法調和時,才會選擇進入法院訴訟。
??“此時,案件已經過漫長周期,不僅調解結案難度大,驗收報告、設計變更、工程量等也很難查清,通常都要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鑒定,客觀上更延長了案件審理的周期,極易造成積案,加重法院、法官的工作壓力。”
??破冰:堅持黨的領導,將訴源治理納入平安建設
??人民群眾利益得不到切實保障,房企和建筑企業壓力山大,法院審理難度不斷增加,因果循環,日積月累,莫非矛盾糾紛就此陷入僵局?中央三令五申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等一系列任務安排,該當如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怎么提升?
??“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直面新時代新問題,六巡轄區法院迎難而上,大膽破局,轉變理念,在防范化解矛盾糾紛的同時,推進訴源治理、綜合治理同頻共振,摸索總結出一大批寶貴經驗,為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如何將房地產及建工領域糾紛消除在源頭、化解在基層?吳兆祥透露,在這方面,陜西法院的探索實踐,尤其是“堅持黨的領導,構建訴源治理新格局”“創新訴前鑒定模式,促進解紛提質增效”“制發合規管理建議,助力企業防范糾紛”等三個方面,非常值得關注。
??據介紹,“堅持黨的領導,構建訴源治理新格局”,陜西的實踐經驗是省委把訴源治理和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工作納入全省平安建設總體工作,平安陜西建設領導小組發布了《關于加強訴源治理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的實施意見》,確保訴源治理工作正確方向,強調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訴源治理工作中的職能作用,堅持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促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現代化。
??六巡法官孫茜告訴記者,將訴源治理納入平安建設,充分發揮黨對訴源治理工作的統一領導作用,有效推動“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法院裁判終局”多元共治、分層遞進解紛新格局,對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解紛需求,提高非訴解紛力量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水平,意義重大。
??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房地產和工程建設領域矛盾糾紛化解聯動機制不斷健全。2023年3月,陜西高院與省住建廳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房地產和工程建設領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聯動機制的意見》,將人民法院審判職能和行政機關行政執法職能相結合,加強訴源治理力量。
??陜西省住建廳副廳長李衛軍表示:“這是推動行政與司法有機結合,化解住建領域矛盾糾紛的實踐創新。”
??“創新訴前鑒定模式,促進解紛提質增效”的工作經驗,要從一樁建工施工合同糾紛說起。原告公司承接被告公司技術改造項目土建工程,后訴至陜西省勉縣人民法院,請求確認工程應付款。立案之初,經審查、釋明和當事人同意,法官對案涉主要矛盾,即室外場坪、道路、攔水壩等工程價款,委托訴前司法鑒定,通過訴前鑒定明確爭議。訴前鑒定后立案,法院主持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順利實現案件事了人和。
??這類案件的特點是,雙方爭議焦點集中在工程量和工程造價上。陜西高院法官張叡婕告訴記者,當事人提交訴訟材料后,立案庭在“雙確定”即“確定屬于適格原告,確定屬于本院管轄”前提下,向當事人介紹訴前鑒定程序,這樣便于當事人在訴前對工程價款、工程質量等專業問題有進一步了解,而且可以對案件走向提前預判,減少案件對抗性,增加訴前調解可能性。“鑒定意見一經作出,法院立案后不到一個月就促成調解,大家省時省力省錢。”
??下沉一線,因企施策,精準服務,是陜西高院針對“制發合規管理建議,助力企業防范糾紛”的實踐經驗。據介紹,鑒于建工合同糾紛審理周期長、難度大,為了從源頭預防和化解糾紛,陜西高院對某大型建筑企業風控人員開展培訓,發送《企業合規管理十條建議》。企業認真組織學習,并書面致函感謝。
??陜西高院副院長王麟表示:“這是人民法院‘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具體實踐,方便司法經驗直接指導企業合規管理,最大限度發揮建工審判的示范引領作用。”
??記者得知,近年來,陜西法院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訴源治理大格局,從源頭治本、非訴治早、訴訟治難三個方面多維發力,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積極打造多元解紛新模式。
??“目前,房地產及建工領域糾紛,基本形成了從源頭到末梢的完整治理鏈條。”王麟表示。
??一直關注這項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付浩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房地產及建工產業是我國基礎性、支柱性產業之一,一端連著發展大局,一端連著民生福祉。陜西法院積極、穩妥、有效處理矛盾糾紛,訴源治理工作穩步推行,成效初顯,值得肯定和點贊。”
??突圍:“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唯其至難,方顯可貴。面對矛盾糾紛不斷疊加的壓力,人民法院扎實推進訴源治理,開創性地蹚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可復制、易推廣、能見效的“新路子”。
??歷史會證明,5月23日將是六巡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日子。當天下午,兩個合作框架協議、審判白皮書、典型案例等四件精雕細琢、干貨滿滿、操作性強、邏輯論證嚴密的訴源治理實踐成果集中釋放。
??“‘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這些成果是六巡及轄區法院對‘抓前端、治未病’實踐經驗和艱苦探索的凝練升華,是能動司法的集中展現,對于總結經驗、統一思想、明確方向、堅定信心,推動巡回區房地產及建工領域訴源治理工作,具有深遠意義。”六巡副庭長羅智勇告訴記者。
??——《關于推進房地產及建設工程領域訴源治理工作合作框架協議》,系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區高院和新疆兵團分院,與相應住建部門簽署協議,聚焦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司法建議辦理、信息共享等十余項機制,推動訴源治理工作落實見效。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法規司一級巡視員劉昕告訴記者,這是大力推進矛盾源頭化解、隱患排查預警的實踐創新,也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扎實實便民利民的務實舉措。“住建部門將攜手人民法院,有效防范化解風險,依法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為西北地區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
??——《關于協同推進房地產和建工領域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合作框架協議》,系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區高院和新疆兵團分院,分別與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簽署協議,目標是充分發揮人民法院、房地產行業組織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強大合力,不斷拓寬人民群眾解決糾紛、維護合法權益的途徑。
??現場目睹簽約過程的全國人大代表黃云娜告訴記者:“依托‘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大格局,積極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房地產訴源治理工作必將探索出更多更好路徑,成效會更加顯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定會大大提升。”
??——《陜西法院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審判白皮書(2020—2022)》,對近三年陜西法院建工合同糾紛案件運行態勢進行深入分析,數據顯示,對比同一時段民事案件相關指數,建工糾紛案件各指標存在“一長三高一平均”的特點,即審理周期長、上訴率高、發改率高、長期未結案占比高、一審調撤率基本達到民事案件調撤率平均水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程建設組織模式、生產建造方式的變革,審判工作迎來新的挑戰、提出更高要求。陜西法院將不斷提升建工糾紛案件審判質效,做實府院聯動,深化訴源治理,發揮多元解紛機制作用,持續推動建筑市場健康有序良性發展。”王麟表示。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巡回區房地產及建設工程領域訴源治理典型案例》,聚焦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健全非訴解紛機制,強化“府院聯動”,推動司法建議落實見效,促進企業合規管理等領域,充分展示了人民法院在房地產及建工領域矛盾糾紛訴源治理方面的經驗實效,實屬推動完善非訴糾紛解決機制,做好房地產和建工領域訴源治理工作的藍本示范。
??“黨的領導是訴源治理工作關鍵所在,以人民為中心是訴源治理工作根本追求,府院聯動是訴源治理工作核心機制,多元共治是訴源治理工作鮮明特征,能動司法是訴源治理工作重要保障。”吳兆祥高度評價這些案例,并給予高度凝練概括。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理念一新天地寬。“按照院黨組和張軍院長的要求,這次會議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協同推進房地產及建設工程領域訴源治理,以實際行動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對做深做實新時代能動司法,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奔著問題去,扭住關鍵改,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臨萍的講話,擲地有聲,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