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彥接受中房網專訪
以共建為方式 開展全過程全領域監管
中房網:人居委正在推動“中國人居環境綠色住區共建項目”,作為示范和代表項目,主要特點是什么?
開彥:綠色住區從目標上講,首先要有一定規模,具備一定的城市功能,比如新城新鎮的開發,能健康引領為城市化可持續發展。當然,作為單個開發商項目同樣也有指導意義,主要強調的是實施開放的綠色住區,能與城市實現資源設施共享,互為補充互為貢獻。
第二,要強調人的作用,調動開發商、設計人、建設者認知水平,目標一致協調工作。提倡普及綠色行為方式。強調綠色出行,實施碳消費碳匯林制度。在規劃設計中體現最大化資源能源措施,創造舒適健康生活,方便的步行環境,享受公共空間設施,增強個性特色和選擇性。
第三,在文化領域,提倡保留有價值的文化痕跡和沿襲歷史、傳統生活習俗。綠色住區模式的核心,是創造一定的宜人空間環境和交際場所,提供給老年人、孩子、成年人各自活動和交往空間。
中房網:目前“中國人居環境綠色住區共建項目”發展情況如何?
開彥:“中國人居環境綠色住區共建項目”的發展勢頭很好,已經簽訂合同的有三四個項目,正在談的有七八項,但是這個進度我們并不滿足。共建是參與的手段,從項目立項開始,到項目投入使用及后期管理,我們全程跟蹤,全程監督。
同時,因項目限制,將根據項目自身的條件,力爭使更多的綠色理念及技術措施效果在原來基礎上落實更進一步。人居委在德州康博項目和浙江金昌項目就是分屬不同的情況,分別就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應對措施,以達到不同的預計效果。從目前來看進展是比較滿意的,基本達到了我們的預定溝通和共建目標。
中房網:人居環境委員會在綠色住區方面下一步的工作計劃是什么?
開彥:人居委下一步還是要多做項目,在做項目的基礎上擴大綠色住區模式和建設導則的影響力。現在就需要全力加強宣傳,在城市化浪潮和房地產轉型的大好局面中,使城市的決策者、管理者和開發商理解綠色住區的價值和意義。特別是二三線城市潛伏著巨大的能量,未來一定有無限廣闊的天地。其實許多城市開拓者、開發商都在蘊釀創新自己的產品,但不知道人居委“綠色住區模式”這個理念正是他們中意的追求,一拍即合,非常感謝“綠色建設導則”這個成果。人居委有100多位專家和金牌試點項目的經驗,有足夠的資源和力量,能滿足有理想目標的諸位的要求。
充分發揮社團力量 呼吁建立協會標準
中房網:推動綠色建筑概念,需要幾方力量共同推動,長遠來看,政府、企業、行業研究人員各自的角色是什么,承擔著怎樣的責任?
開彥:在這個問題上,政府應該是舵手,把握方向,社會團體和學術機構承擔引導性標準制定和組織教育功能,企業來執行推動。其中社會團體和研究機構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標準的作用很大,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我國的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這個體系層次清晰。但缺少作為社團組織民間協會這一層次的標準,因此也局限了民間社團的聯系廣大基層、機動靈活的特點。人居委作為一個二級機構,自主權并不大,我們希望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兩會)能夠建立自己的行業社團標準。在發達國家的美、英、日、加等國家也都是這么做的。
目前我國的綠色建筑標準主要編制方向是以大眾普及的需要編制的,存在著不少不足的地方。國際上綠色建筑運動的實踐驗證了正確的綠色建筑應向引導類標準發展。否則很容易走上不務實的誤區,人們只顧掛牌,而忘卻了綠色是持續發展的需求,是人類的希望,而不是敷衍了得的。若等整個行業的一旦理念做壞了,扭轉起來將是代價沉重的。現在就是迫切需要一個正確的理念,正確的方法、一個符合國際化引領性的標準將是絕對重要。需要指出的是,綠色標準在國際上只用一個水準來衡量,可以做不到,但不可以降低。綠色建筑絕不是局限在一個建筑、一個區域的范圍內、廣義的來說它是一個社會目標,是一個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