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3 09:55:49來源:中房網
隨著“新國五條”及地方細則陸續出臺,房地產市場面臨全新發展形勢。如何及早洞悉行業未來的政策取向,長遠布局,關系到企業生存與健康發展。2013年4月26日,由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主辦的中國人居會客廳活動“走在未來之前——新形勢下房企可持續發展懇談會”在濰坊成功召開。行業領導、業界知名專家、學者、房地產開發企業及規劃設計單位代表匯聚一堂,就2013年房地產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開放的交流,共謀企業未來發展布局。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苗樂如、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元端分別為大會作致辭。苗樂如指出:房地產行業正在迎來后調控的新浪潮,理性的認知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產業,將成為房地產調控后各界的共識。在穩中求進的主基調下,積極總結房地產調控的經驗,加快長期性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設,加強保障性工程的建設,實現透明的公平、分配和管理,做到雙軌協調,保障落實則成為住房解困的關鍵。具體來看,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因為調控政策的影響已經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趨勢。這些變化和趨勢都要求我們的企業盡快做出調整,尤其是從中長期來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從而獲得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是應對市場發展的新格局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要求,加快轉型創新。歸納為:選好業態、選定城市、選準項目;二是貫徹生態文明戰略,堅持綠色地產發展。
張元端認為,在宏觀調控成為常態的情況下,品牌、環境、質量是新形勢下房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們房地產業界要在這場歷史性的考驗中繼續保持前進的步伐,就必須因時而變、隨事而制,積極轉變增長方式,既重視產品數量,更重視產品質量,走高品質的綠色地產開發之路。這不僅是房地產企業應對當前市場變化和調整實施產品差異化策略的有效路徑,也是贏得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綠色發展成為此次會客廳對話討論的焦點。與會代表普遍認為,我國房地產行業在歷經了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和初始累積之后,當前正處于調整與轉型的關鍵階段。原有的建立在資源、能源大消耗和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基礎上的粗放發展模式亟待改變。以“綠色發展”為核心的住區模式正在成為廣大房地產企業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向綠色轉型的方向。
在談到綠色住區發展和推廣時面臨的主要問題,很多代表談到了綠色技術的系統整合和產業鏈各環節的融貫綜合。以分享、互動、合作為宗旨的“中國人居環境綠色住區共建平臺”啟動成為此次活動的亮點。
人居委執行主任王涌彬介紹了平臺成立的背景與意義。他說,人居委通過住建部重點課題《城鎮規模住區人居環境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和《中美綠色建筑評估標準比較研究》等研究成果,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指導城鎮人居環境和綠色住區建設的理念、方法和建設導則,并在啟動了“中國人居環境綠色住區共建項目”的實踐活動,以系統整合的綠色住區理念對房地產項目提供全面的技術咨詢,指導項目品質升級,促進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得到了業界和市場的高度認可。
為了使綠色住區模式更具操作性,進一步貫徹和落實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筑美麗中國的戰略布局,人居委決定正式啟動“中國人居環境綠色住區共建平臺”。據介紹,該平臺是人居委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針對住區開發、城鎮人居環境建設開展的一項綠色實踐行動,旨在通過綠色住區產業鏈上下游相關資源的整合,為行業綠色轉型積極搭建分享、互動、服務與合作平臺,推動綠色住區創新發展。該平臺的搭建將真正打通綠色住區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使綠色住區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使城市、企業、居住者共同受益。
平臺將匯集人居委十余年來共建的百家優秀住區開發企業、追求綠色創新的規劃單位、權威專家團隊,以“中國人居環境綠色住區共建項目”為依托,以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和中國房地產協會主導的中國房地產采購平臺為基礎,以綠色住區規劃設計為龍頭,鼓勵行業創新和綠色發展,倡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人居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積極促進綠色住區信息、技術、市場等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在行業內樹立正確發展理念,規范行業發展,形成綠色發展、品質發展的良好氛圍。平臺倡導的“企業+學術團隊+政府”的人居共建模式,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共同推動住區建設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不斷探討和實踐。
在平臺啟動儀式上,主辦單位還對7家首批中國人居環境綠色住區共建項目、18家中國人居環境綠色住區共建單位頒發了平臺成員證書。
附:首批中國人居環境綠色住區共建項目
1、頂秀美泉(開發企業:北京頂秀置業有限公司)
2、集云·文澤府邸(開發企業:江蘇集云置業有限公司)
3、信華•觀瀾盛世(開發企業:江西華安投資有限公司)
4、康博公館(開發企業:山東康博置業有限公司)
5、盛世·園田居(開發企業:遼寧盛世園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6、建投·福美國際(開發企業:河北建投福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7、夏邑南部新城(開發企業:商丘富力置業有限公司)
首批中國人居環境綠色住區共建單位
1、 北京梁開建筑設計事務所
2、 山東凱華置業有限公司
3、 金都房產集團有限公司
4、 浙江金昌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 北京中外建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6、 中國電子產業開發公司
7、 北京博雅方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8、 北京海迪莫克土地開發顧問有限公司
9、 遠驥都市建筑工程設計事務所
10、 洲聯集團
11、 浩岳景筑(北京)國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12、 北京騰遠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13、 上海復旦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
14、 北京清城華筑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15、 江蘇元測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16、 圣象集團有限公司
17、 布朗(上海)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18、 瑞士凱樂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