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網訊 9月2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眾多中外專家齊聚,分析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展示未來居住技術發展方向,交流會員單位和房地產企業創新經驗。
??在本次論壇上,上海大學戰略研究院特聘院長、教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李仁涵發表主題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上海大學戰略研究院特聘院長、教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李仁涵
演講主題:人工智能AI發展與轉型
李仁涵:尊敬的李部長,劉部長、馮會長、各位領導大家早上好,非常榮幸受邀來向大家匯報: 人工智能發展與轉型。開始的時候我就不敢來講,因為房地產這個行業我從沒有接觸過,今天是第一次,對我來說,我完全是門外漢。下面我就向大家匯報,有不對路的地方請大家諒解。
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一個百年未遇的歷史轉折期:一是中美貿易問題,將使供應鏈發生秩序重構;二是是軍備競賽將導致的秩序重構;三是國內經濟由粗放向集約型發展,將導致秩序重構;四是人工智能的出現,導致了人們的生活生產的秩序重構。
縱觀歷史演進,歷時的車輪滾滾向前,不可阻擋。人類社會每一次的秩序重構(變化),無論是戰爭還是工業革命導致的秩序重構,都是對虛擬經濟的一次清洗,對實體經濟而言,都是一次充實與優化,也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強心針。因此,當前對我們的命題是,如何借"秩序重構"(或者"變化")的東風,在這個時代的轉折點上,更上一層樓 。
今天我主要匯報三個方面,一是對人工智能的基本認識;二是對人工智能與轉型的思考;三是試談轉型案例思考兩則。
一、 對人工智能的基本認識
首先,人類已從物理空間和人的空間,即二元空間,走向了三元空間,即物理空間、人的空間、信息空間(Cyber)。
第二,由于信息的無處不在,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信息變成數據,再從數據中分理出你所需要的數據變得不那么復雜,因此,很多人認為未來最有價值的不是石油而是數據。沒有數據,人工智能就沒有用,因為人工智能是基于數據的基礎上才可以發揮它的作用,2016年,英國政府科學辦公室發布相關人工智能報告指出:如果數據是燃料,那么人工智能是數據革命的發動機,我簡單的理解就是如果人工智能是發動機,那么數據就是燃料。
第三,信息技術發展至今,已有60多年了,現在我們大家在應用的人工智能實際還是屬于信息技術范疇,因為還是在"0"和"1"的世界里,未來神經網絡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出來并正式應用,可能就另說了,總的看,信息技術自上世紀中葉發展以來,已對人類社會生活在深度和廣度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當信息技術發展到數字化、網絡化乃至高級階段智能化后,將加速對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產生影響。
第四, 2016年上半年開始,Gartner曲線顯示:"人工智能"為炒作期的頂峰,各行各業也開始進行探索與實踐。當時的基本認識是:人工智能經過60年的曲折發展,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從資料上看,2017年前后,發達國家政府相繼出臺AI規劃,我國政府是2017年7月發布的。但從去年11月德國政府、今年7月美國政府以及今年初開始中國政府已比較明確:從"重視、加強AI發展"到"全面布局,具體行動"。
第五,2017年中國政府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中提出了"五大方向":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混合增強智能、自主無人系統等。自我國AI規劃發布以來,各地、院校、企業已開始對AI理論、技術、平臺、應用等方面開始布局與行動。
第六,今年8月"數據創新中心"發布的《在AI競賽中誰正在贏》的報告中指出,美國領先。中國正在追趕,且有些領域已經世界領先。歐盟國家落后中、美。
第七,從2019年大數據和AI圖景中,提到的相關基礎設施、分析和機器智能、應用與企業、開源平臺等中可以看出,我們還有差距。
第八,由于人工智能的應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將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專門提到了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等重大問題。為此,2017年12月由上海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秩序的重構》一書,今年世界最大的出版商Springer英文出版,全球發行。書中專門對公眾認知,倫理道德,法律法規,就業影響,人才培養,安全保障,國際準則等方面進行了論述。2019年2月15日,中國政府還專門成立了國家新一代AI治理專家委員會;2019年6月17日,國家新一代AI治理專家委員會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突出了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這一主題,強調了和諧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隱私、安全可控、共擔責任、開放協作、敏捷治理等八條原則(今年6月28日G20大阪會議前)。
二、對人工智能與轉型思考
首先,介紹一下2018年11月15日德國聯邦政府正式發布了《德國聯邦政府人工智能戰略報告》。該報告提出,人工智能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要使 "人工智能德國造"成為全球公認的產品標識;把遵守倫理和為倫理而設計的理念作為一個整體,來推行"AI歐洲造"商標(價值觀)。報告涉及AI研發與廣泛應用,及其帶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安全、法律、倫理、國際合作等等方面可能出現的變化,提出了行動計劃。而且強調,到2020年將進一步修改完善,應對AI的快變。為了抓住機遇,搶占市場,近期的定位為"弱AI"。與此同時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等許多國家也有相類似的行動規劃出臺。值得引起重視的是,世界發達國家都在加緊布局,將人工智能嵌入到社會、經濟、治理等方方面面。同時,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發展,他國也在發展,而且起點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我們的轉型,就是要向高質量發展。因此,我們的經濟發展(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社會發展(社會管理、民生、安全等)、社會治理(法律、標準、產權、倫理等)等方面要將AI嵌入進來,實現高質量發展。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模式判斷是:很可能是以數據驅動的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將成為主流。
第三,提兩個不成熟的觀點:
1、現在很多人認為,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世界第二,發展接近天花板,我個人不關注這種觀點,拿經濟總量說事,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我們回到真正的KPI上,應該是人均GDP,當前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要使中國人均GDP不斷提升。有關機構預測,2019年中國人均GDP 排世界第72位,人均10000美元左右,離發達國家還有明顯差距,但表明我們的發展空間巨大、市場巨大,機會無處不在。
2、當前,大家普遍的認識是,今后在國內發展,賺快錢的機會可能不會很多,甚至沒有。需要做好長期、持續性發展的準備。由于大數據、網絡化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未來趨勢可能主要呈整體化、區塊化與個性化發展; 一哄而起的事情,除非很有把握,否則有可能大家都賺不到錢;跨界融合是未來企業發展的特點,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有機合作也將成為未來的亮點之一。除本行業向深度和廣度擴展外,未來最有可能賺錢的業務,個人認為主要來自三個方向:一是未來的事初見端倪時,大家還沒有感覺,進行布局,你有可能會贏;二是傳統角度大家不看好的事(系統性、復雜性),進行布局,你有可能會贏;三是大家遺忘的小事、雜事、邊緣之事等等 ,進行整合布局,你有可能會贏。
總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規律,一般情況下,一旦確定方向,成功的做法就是多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在新的游戲規則基礎上,整體規劃、系統設計、分步實施、點上做起,再到線和面。同時,要用好各種人才,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苦干3-5年,可能就會開始賺錢。
第四,從應用出發,搶占市場,首選應該是"弱"AI方向。人工智能可簡單分為: "弱"人工智能和"強"人工智能兩大方向,"強" 是指人工智能系統具有與人類類似甚至超越人類的智能。 "弱"則專注于解決基于數學和計算機科學方法的具體應用問題,由此開發的系統能夠自我優化。"弱"AI方向主要有:一是推理系統,機器證明;二是基于知識系統;三是模式分析和模式識別;四是機器人技術;五是智能多模人機交互等。總之,沒有"弱"AI的大量應用,未來"強"AI的應用可能就沒有基礎。
第五,企業轉型類型主要有三種:一是從粗放型(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再到技術密集型;二是從粗放型(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密集型加技術密集型;三是從粗放型向(勞動密集型)到勞動密集型加資本密集型加技術密集型等。另外,我們在轉型的時候還要判斷一下自己的企業在什么水平,是跟跑型、還是并跑型、還是領跑型企業,這樣主要可以客觀地認識自己、科學合理安排自己的未來。
三、試談轉型案例思考兩則。主要圍繞地產行業怎么為實體經濟服務。一是工業與服務業怎么深度融合,需要用服務實體經濟的整體觀來看,生產性企業(主要是制造業)如何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生產性企業的內部供應鏈與外部供應鏈進行深度融合。就地產行業轉型而言,是否可以考慮:地產+生產性服務業+金融+智能系統(大數據、人機物網聯(含5G)+人工智能等)。二是如何為工業企業的智能化服務,在這方面我們的空間很大,發展機遇多于挑戰。(具體略)
結束語。總而言之,我們這個時代物質豐富,科技進步,很多過去不能解決的問題,今天都迎刃而解了,而且還帶來了很多意向不到的好處,所以是最好的時代。但時代在變革,而新的思想和機制又沒有完全建立,人們難免會迷茫,甚至會犯錯,而防止我們可能走入最壞的時代(擔心的問題),需要我們的勇氣和智慧(WISTOM,不是SMART)。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大家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