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5 18:03:43來源:中房網
??中房網訊 9月2日-3日,第十一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在本次論壇上,同時召開了以“綠色健康·智慧宜居”為主題的分論壇。該論壇旨在分享高質量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解析綠色智慧的創新水平、跟蹤科技發展的新動向、探求“綠色住區-百年建筑-健康居住-智慧生活”的發展方向,從而推動行業在高質量建設的路上闊步前進。會上,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BIM中心主任魏來發表主題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BIM中心主任 魏來
魏來:大家中午好!我是來自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的魏來,我是做BIM的,但是是建筑師出身。最近這幾年一直做BIM,我相信大家對這個詞已經基本上都了解。BIM實際上是數字化的一種,所以我今天是從數字化的角度上跟大家匯報一下關于智慧住區等等這些方面的體系和思考。
實際上現在各位也能夠感受到包括這一屆的房地產科學發展論壇,主題就是往數字上靠。這是一個全球化的趨勢。應該來講,現在全球很多房地產會議主題目前都是數字化。這是一個非常重點的方向。包括今天的分論壇,剛才也仔細地想了一想,咱們這個分論壇實際上是幾個詞,綠色、健康、智慧。這一切三合一是為了宜居。這是我對今天分論壇題目的理解。
剛才也跟大家匯報數字這個事在全世界都是廣泛發展而且是矚目的一件事情。前兩天在日本舉行的G20大阪峰會,開的第一個會就是數字經濟研討會,為了建立全球的數字經濟秩序。G20能把數字這個事當成各國領導人開會的第一件事,這也顯示了全球每個國家對數字經濟這樣一個發展的期待和關注。我們國家是全世界第二大數字經濟大國。這個數字我那會兒查到的時候也很驚訝,我們國家的數字經濟規模是31.1萬億元,占整個GDP的34.8%。這個比重有一點超出我的預期。說明三分之一以上的經濟是跟數字化掛鉤。待會兒也會跟大家匯報這個問題,我們這些數字經濟大量是來源于消費領域,跟建設領域目前來講還有很大的憧憬。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個表是2018年的GDP統計。大家看建筑業包括房地產業,數字全部可以和下面的IT業去對比,尤其是建筑業,還有房地產業。這都屬于相對來講房地產業的增長率是3.8%,建筑業是4.5%,IT是30.7%。這就說明數字化的發展非常迅猛。同時說明整個建筑領域數字化的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好事在哪里呢?就是發展空間比較大?,F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都在談智慧,談智能,談數字化,這說明正在進入我們的建筑領域。
建筑領域在全國規模還有好大,這也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500萬以上的建設項目非常多。BIM是數字化建筑領域的一種,這個技術大家都比較熟悉,也不展開講了。我想說一個我個人對于BIM的理解。很多人說BIM是一個工具,設計院就用BIM給我出出圖,建建模,做做分析。這個理解對,但是我們不能把BIM局限于這個理解,而是把BIM看作是實施整體數字化的一個必然的技術。而且這個技術手段是核心技術手段。我一點都不夸張。BIM是用來干什么的?是用來構建整個生存的工程環境的數字化。除了BIM還有很多其他的技術,這就是我們現在經常會聽到的一些技術,這是美國gartner一個咨詢公司,每年都會做十大技術預測。這是2019年的,到現在2019年過去一大半。因為時間關系,不一一展開說了。這里面有很多東西,或者說全部的東西跟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是相關的。我們怎么樣應用這些技術,包括BIM。里面有很多東西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AI、智能APP。要想做數字做智能要有一個智慧化基礎,否則都是一紙空談。數字化基礎的總體概念是什么?2019年數字局部仍然在。這都是正在發展的技術。我認為這個技術和BIM技術還有地理信息系統還有其他技術融合在一起才能為智能智慧這個事賦能。
咱們要思考標準體系,國外是怎么做的呢?這是芬蘭的Espoo。Espoo這個城市并不大,跟中國城市相比,是很小的。這個城市是全歐洲最宜居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性每年都是第一名,連續兩年了。另外一個,在去年智慧社區論壇評選的全世界,這是最佳的智慧城市,這是標桿。我也查了一下,咱們今天主題是智慧住區。智慧住區實際上在國外也有一個詞是智慧社區,我們也會談到智慧城市。待會兒會跟大家匯報一下這幾點的城市。Espoo這個城市的整體愿景是要建設一個可信賴人道主義的城市,就是以人為本。另外一個,適合很多事情,包括人居,適合居住,適合學習,適合工作,也適合干事業。居民本身有影響力,這就是人文關懷。人生活在這個城市甚至生活在這個房間里,住宅里包括剛才專家提的在養老院里,一定要讓這個人有存在感。我們現在很多情況下技術感太強,人文感太弱。Espoo提了這么一個口號,我覺得很好,city as a service。今天講一些典型的場景。
數字應用,比如說綠色出行,盡量減少汽車交通。另外就是特殊人群的看護。剛才也看到類似的技術,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有一個公共服務中心,這個公共服務中心除了服務以外,實際上是一個公共的或者集群式的數據處理中心。現在,咱們做智能家居或者智慧社區也好,數據的孤島性是非常強的。做這個傳感器的,做那個傳感器的,做這個數據的,做那個數據的,大家互相不溝通。不溝通整個智能化就缺乏一個整體系統。
思路有很多,套路也有很多,技術也有很多。這幾個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BIM、IOT、還有定位技術,這些技術把建筑也好,社區也好,樹木也好,人也好,物也好都要建模型,都要數字化。這就是今天我講的一個核心觀點,我們要全面數字化。數字化以后再提供這些管理、維保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這個,大數據分析與決策輔助。如何感知人的行為,讓數據更好地為人服務,當然不要太過。還有一個隱私性的問題。我看到一個智慧的社區的案例,它講人回家了,一進車庫就知道這個人回家了。這個人把車停好,進樓門的時候,這個樓門就知道這個人回來了。這會讓人感覺到暴露感太強。我們做智能的時候還是要注重人的隱私性。如果注重人的隱私性其實有一個很好的手段就是讓大數據去做決策。大數據做決策的好處就是時時刻刻讓人感覺到舒適又不是很明顯地在收集他的數據。這就有一個數據化學的東西。技術性的東西不是今天的主題,我就不展開說了。各位應該都做得非常專業。
住區也好,社區也好,城市也好,這個圖就想跟大家匯報一個觀點,我們做住區,不能脫離社區的觀點。做社區,不能脫離城市的觀點。這三個層次,所關注的目標或者愿景是不一樣的。從大的來講智慧城市一定是全球全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福祉、環境安全等等。社區是在這個大的愿景之下還要以人為本、經濟活躍、充滿活力、安全和諧。對于住區來講是以居住為主的空間,已經具體到住宅或者每一個房子,就要生活便利、健康舒適還要人文關懷還要穩定安全。我覺得這樣一環一環套下來就有一個思路,將來做智慧住區也好,智慧社區也好,標準化的構建就要充分考慮這三個層次。我要為整體的愿景去服務。綜合到什么程度?智慧為什么服務,為健康服務,為宜居服務,為綠色服務。
因此,將來標準體系當中要考慮幾大因素。底層的資源數據,包括工程包括自然環境,包括氣候氣溫等等,人、物等。這些都要進行數字化,沒有數字化就不可能去進行分析。另外一個是傳輸和接口,這肯定要考慮。這很技術。另外就是平臺的建設,這是我們在智慧包括工程BIM這一塊比較弱的一塊。數據集中不起來,當然我這里所強調的數據集中并不是把數據全部放到一個地方。這恐怕實施起來是非常難的。數據可以分散,在分布式存儲的基礎之上進行集中處理。這個集中處理就要有一個平臺建設。我覺得每一個住區,甚至每一棟梁樓都應該有數據集成機制。另外一個,基于這些,進行應用拓展,拓展到為人服務,為行為服務,為我們的文化服務。最終我覺得還要再考慮可持續發展。我也看了目前幾本正在編制的包括地方的關于智慧住區一些標準。可能在這方面考慮得不是特別充分。
做好這個目標還有幾項工作,咱們一起來思考。一個就是提高認識和認知?,F在我覺得,我做BIM,不是很多人對數字化理解得非常清楚。覺得智能可能靠一些傳感器,就可以完成??赡芪覀冞€需要提高認知。特別對于數字化的認知。另外,就是標準和標準化。標準和標準化在數字領域是比以往更加要強調的。為什么呢?數字化這事,數字技術是一個全局性支撐技術,全局性支撐技術意味著要社會級的協同。社會級協同無論是生產鏈條上的哪一個環節都要尊崇同一套標準。加強軟硬件研發,這就是工具,數字這個東西,你有什么樣的工具,工具能干什么,數字化就能到什么程度。另外就是生產關系的變革,這都是一步步要往下走工作。數字化這個事道路很遠,可以說是今后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包括我們過去的照相機的變革,手機的變革,現在大家網上買菜、網上訂餐都很方面,都是數字經濟帶來的好處。還是那句話,數字化在建設領域,在工程管理領域還很薄弱。咱們一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