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6 11:36:51來源:中房網
??歷時十天,跨越加拿大四大城市,由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攜手加拿大世界頂尖名校——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西蒙弗雷澤大學共同舉辦的“中加綠色住區與可持續發展城市國際交流活動”于近期成功舉辦。
??此次交流活動是在我國首部綠色住區行業標準《綠色住區標準》正式實施后,為了更好的貫徹實施好該標準,推動行業深入轉型升級而精心籌備、組織的一次高規 格的國際交流活動。活動系統解讀了綠色低碳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的原則與要點,深入分析了綠色住區的開發與運營管理經驗,為房地產業界加快業務轉型、實施海 外拓展搭建了高效務實的技術交流和商務合作平臺。以下為活動主要研究內容:
麥克·富蘭克林·哈考特:謝謝邁克爾熱情洋溢的歡迎!同時也歡迎來自中國的地產商,設計師,還有政府官員。1992年第一次到的是中國香港。1976年我帶了一個代表團到中國去,是一個政府代表團,包括很多的成員,參觀了廣州、上海、北京、哈爾濱、沈陽。我到中國有22次,我很震驚中國的發展速度以及現代化,整個中國的發展。14個對外開放的地區,在這個期間,我在當市長的時候,溫哥華跟廣州成為了友誼城市。然后我就當了省長,我當省長的時候是廣東省和BC省又成為一個友好的省。當我當市長的時候,就是姐妹城市。廣州市長后來成為廣東省的省長,我是前市長,又成為了BC的省長。這個廣州市市長的父親也是當時參加過紅軍長征的老紅軍了。因為講到加拿大和中國有特別的關系。就是你第一次來我們很高興你來,第二次你就成了我們的朋友了,第三次你就是老朋友,第四次你來我就很了解你了。我們是長期的友誼,我們可以互相交換意見。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場合,能夠理解我跟邁克爾都是非常認真的。
實際上我們面臨的都是這樣一個挑戰,就是全球城市的挑戰,就是我今天講的這個“城市海嘯”,海嘯本來就是一個沖擊。城市海嘯主要是指人口的增長沖擊,特別是集中在城市里面,而且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所以你們可以看到,從工業文明開始1801年的時候,人口從10億要增長到2050年的90億,現在全世界是60億人口,30億在城市里,30億在鄉村。所以到了2050年全部人口大概有接近90-100億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70-80億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到2050年。所以,基本上所有人口的增量都在城市里。1867年當加拿大這個國家成立的時候,我們有2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有80%的人口居住在鄉村。所以到目前有80%的加拿大人口居住在120個中等和大的城市里。如果把那20%的人口基本上也居住在城市的周圍計算進來,其實有9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和城市的周圍。所以有些居住在城市里和城市的郊區,以及城市郊區和混雜的地帶。城郊混合帶就相當于城市的邊界外圍,但很接近城市。實際上兩個內容,第一個,人口在不斷增長;第二個,城市的人口增長更快,大家都往城市里面來。所以我們中國同行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怎么樣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使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適宜人居。我們把這個叫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我把可持續發展城市分為四個類型價值體現。第一個就是對經濟的,環境的健康,能呼吸新鮮空氣,不會說是有污染的,喝干凈的水,還有食物和土壤;第二個保護環境以及我周圍的自然條件;第三個,關于社會層面的,你要幫助這些無家可歸的人,新來的人等等。有些人沒有可居住的房子,所有的這些都是非常有重要價值社會的體現,還有文化。文化不僅僅是跳跳舞、唱唱歌這種類型的一個表面形式,實際上是更深層次的,包括人的一些活動放在里面,創造力。
2006年我做的一個報告,就是加拿大的城市和在全球的作用。因為中國政府在創造可持續發展城市里面這個作用更大,我們面臨著同樣的挑戰,怎么樣使這個城市從不可持續變為可持續。城市蔓延,高速公路,還有電力、工廠,這個城市變得不宜居。我們怎么樣去改變它?所以我們現在提出來有混合使用、高密度開發等等這些概念,還有綠色建筑,就是對公共交通的可選擇余地更大,自行車、步行。我們應該用更多的來自于水的發電,還是用可替換的能源,怎么樣我們在整個完整的系統里面把這個揉在一起。所以現在目前也是加拿大城市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怎么樣把城市變得可持續,而且使這個社區能重復發展,也是加拿大城市面臨的一個問題。
我們還有兩個不好的城市的例子,傳統的北美城市的發展模式,辦公地區只是個工作的場所,人們不住在這里,城市郊區不斷蔓延,有小城市,高速公路的發展,使得城市不斷擴張,使得出行的距離越來越遠。實際上使得自然的承受壓力越來越大,自然要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中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好像在復制,底特律或者洛杉磯這樣的模式,不要這樣干了。我們需要4個地球,我們現在有幾個?只有一個。所以我們必須考慮到我們怎么樣使用這個地球上本來有的資源,使我們能夠在這里生存,怎么樣去規劃,怎么樣去使用。我們也知道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氣候變化,全球變暖,主要來自于城市。我們現在降低這個溫室氣體排放,我們要降低這個氣候變化的頻率,和減輕氣溫上升的可能。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塑造城市的方式,城市就是有選擇的,不是說我們已經決定這個城市什么樣子。你可以選擇作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還是不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取決于你是要做一個可持續發展城市這樣一個規劃戰略,還是你只是選擇另外的方式。
我選擇這個告訴,這個城市是我們選擇的,到底你是選擇好,還是不好,這個可以看到。我們在過去40年到50年里面,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圖片來顯示,我們有4-5個選擇,看看哪個選擇是好的。1956年5月份我加入溫哥華市政府成為市議員的時候,就相當于那個時候把DAVID這樣一個街區從低密度變成高密度開發的一個地區。就相當于我改變城市《區劃法》,這個公寓都變成高層。
當時這個賓館是1957年最高的一個建筑。這是10年之后。這就是我們新的《區劃法》通過之后,15年之后,這個地方很快有一個重新發展的現象。像香港和紐約曼哈頓這樣一個高密度地區一樣。當時這個地方是加拿大跨太平洋鐵路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船舶在這里卸貨的一個地方。當我是市長的時候,我把這里的區劃變成了一個混合使用的一個地區,同時也是高密度開發的一個地區。
這個是北岸,我們看的是北岸。當我原來當市議員的時候,我們今天上午去的那個島,還有奧運村里都是一些工業的廢地,是產生污染的地方,就是非常非常壞的一些場所。在1970-1980年代的時候,我們把這個地方重新做了區劃,把這里變成一個混合使用的,高密度開發的這樣一個地區,目的就是為了把這些走失的人口把他拉回來,讓他們再重新在這里生活。
上面那個圖是1987年的照片。20年之后就變成這個樣子。
這是北好萊塢的高速公路,在洛杉磯。原來我們溫哥華也想照這個來規劃,我們看到這個山景,這條路如果修就會把我們整個歷史街區,包括唐人街,剛才那個煤氣鎮全部都會破壞掉。如果這條路成型會使得很多居住在這里的人離開這里,有一個年輕的律師在1970年的時候,所以我們阻止了這個高速公路的修建,同時我們也阻止了一些,如果是修建一些建筑會把那些低收入家庭趕出去,這樣一個措施我們也阻止了。這就是成為我們國家級的一個規劃,圍繞我們整個城市。所以1978年當我到中國訪問的時候,我看到中國居民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是相當于可持續發展相對應的一個例子,它是一個城市里的蔓延。所以我們需要重新組織這樣一個城市,這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獨家住戶,郊區居住這樣的模式,它跟高速公路連接的,還有里面很多的道路來連通,但是公共交通是弱的。沒有服務中心為他們提供,所以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這個,溫哥華南邊有一個城市叫做素里,素里原來就是這個發展模式,但是后來他們改了,在素里建了一個素里的中心。我們SFU那里有個校園,新的市政府、市政廳。
這是5年前的一個照片,實際上現在可能有更多的建筑已經產生了,包括學校,購物,還有辦公等等場所。還有一個快速的軌道交通和它聯系起來,并且建筑里面考慮了溫度的調節,還有保溫的問題。這是通過軌道交通和溫哥華聯系起來,也考慮到了怎么樣通過這六個方面來做這樣的一個工作,使得不可持續的一個城市變得可持續的狀態。我本人也幫助一些規劃師實現這樣的做法,所以我們在這里做了很多的一些工作,包括這個省,包括土地的混合使用,還有能源的有效管理,這里特別提到了有六個這樣的規則,包括提高它的有效性,還有能源的最優化,以及如何管理這個熱能,包括減少浪費,使用這個可更換的能源,以及利用網絡協同的戰略等等。包括聯邦政府、省政府、地方的城市政府,還有包括開發商和一些商界,還包括加拿大的能源組織,還有非政府組織,大學機構和研究機構,實際上我們就是想把這個規劃放到社區里面去,實際上在能源這方面更加著手去實現,社區里面的能源管理的一個規劃。邁克和我可以發給你們一些資料,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到2030年使得整個加拿大城市和社區都能夠做這樣能源管理的一個規劃,實際上是走向可持續發展的一個路徑。所以我們做這個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能源的有效性,使得能源最優化的使用,實現熱能的有效管理,減少浪費,使用可再生能源。使用包括太陽能、風能等等這些,使用聰明增長這樣一個戰略。
這是安大略的一個城市,它有兩個城市已經加入了這樣一個體系,他可以給我們一些資料,還有溫哥華。所以溫哥華有一個作為全球最綠城市的行動計劃,這個報告其實是個國家報告,是給總理的一個報告。實際上我們認為可持續發展社區開始的初衷就應該是首先對能源的使用,是一個聰明能源使用的社區。這樣的能源使用社區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個就是這些能源的使用降低60%;第二個溫室氣體的排放能夠減少50%。我們現在要找出解決的辦法,各位代表團來也是為了尋找這樣的方式和方法。我們第一個就是要做一個這樣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戰略,我想可以從戰略上升到行動,而且中國有那么多例子。我們在加拿大有180個城市他們同時都在做社區的能源規劃,以及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的一些計劃。我們必須記住,我們是生活在地球的可用資源范圍里頭,我們不能超越它,我們必須考慮自然資源、能源、水、空氣、土壤等等這些內容。我們現在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實際上就相當于我們以前住在郊區里面,通過高速公路實現小汽車的交通,來回有多次的交通,實際上浪費了很多的能源,包括4倍能源的使用。
這是一個艾倫(音)的一個報告,這個報告是非常震驚的。所以他也講到了在過去30年里面,對城市的基礎設施投資的量非常大。在過去的30年里面,全世界有350萬億美元的錢用在城市基礎設施上,來重建我們的這個城市。其中有185萬億美元是用在私人的投資上,不是所有的錢都是由公共來投資的。就相當于我們的污水處理,我們的老年人和兒童教育等等,這些都是由政府投資的。世界經濟是有70萬億美元,所以這個全世界所產生的價值其中有15%-20%的錢能拿來做城市的更新。我們都希望跟同行一起來合作,大家共同來解決這個問題。希望你們在溫哥華的訪問能夠愉快,而且我知道有非常好的中國餐廳。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