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7 13:43:31來源:中房網
??提前水城,碧波蕩漾、綠樹掩映、風光旖旎、景色秀美、生活怡然自得,自古至今,人們對水城都極盡贊美之詞,以表達對水城的無限憧憬之情。但如今這樣的水城景象卻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模糊起來。盲目的追求經濟速度,卻喪失了水城的生態質量,水質由清變污、空氣由凈變臭,黃浦江死豬、松花江污染、西湖垃圾山……,昔日的水城也一晃成為“污泥之城”和“垃圾之城”。水城污染在帶來社會輿論影響的同時,也引起了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用綠色生態引領水城發展,還水城一片藍天、一池凈水、一抹綠色,已經成為世界諸多水城的生態復興之道,從荷蘭、新加坡、匹茲堡到中國的大連、青島、昆山、上海……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世界綠色水城之首——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有句俗話說“受人寵愛的孩子有許多名字”,斯德哥爾摩就如此。
??在人們眼中,斯德哥爾摩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首都,一度以北歐的威尼斯聞名于世,被稱為“水中之城”、“眾橋之城”、“梅拉倫湖王后”。水城的天然地理屬性,賦予了其美和綠的天然靈秀氣質,但這個美麗的水城卻也沒有逃脫工業化的魔咒。上世紀50年代,與歐洲許多其它工業城市一樣,斯德哥爾摩也曾是垃圾與廢水的集散地,垃圾橫飛、臭氣沖天、生物絕跡、人人走避。20世紀80年代后,斯德哥爾摩著手環境修復和生態治理工程,使水城風貌重新恢復。現在的斯德哥爾摩已經成為世人向往的綠色水城,世界各國打造環保城市不可缺席的取經勝地。2009-2011,斯德哥爾摩連續三年被美國《新聞周刊》和《讀者文摘》評為世界綠色城市之首,并于2010年被歐洲綠色聯盟評為歐洲綠色首都之首。
??斯德哥爾摩的成功經驗,無疑能為我國水城的綠色生態化打造提供有益的借鑒參考。
??斯德哥爾摩水城打造成功點一:以綠色涵養水源
??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快速城市化進程,斯德哥爾摩迅速膨脹,對于用地空間的擠占非常嚴重,濱水岸線資源岌岌可危。與此同時,工業衰退騰退下來的廢棄工廠用地也使部分濱水岸線出現衰退,且人走避之。一度令城市驕傲的“水”卻頓時蒙上了“灰色”的光環。在這種情況下,斯德哥爾摩并未一味去攤大餅拓展更多的城市用地,抑或騰退工廠建成住宅,擠占濱水資源,而是堅持城市“接近自然、與水相連”的特色魅力,通過綠色空間的營造促進水分良性循環、涵養水源、提高水質,保持土地與水域生物多樣性。
??城市中嚴格劃定城市建設區和保護區,城市中首先界定清晰城市未來發展必須保留的有價值的綠地,城市發展建設只能在劃定的城市建設區內進行,限制城市蔓延增長。綠色也向城市建成區內延伸,并通過“生態綠楔”的方式打入城市內部,串聯各個城市組團。不同尺度的組團綠心、大型城市公園及保護綠地共同構筑了斯德哥爾摩的綠色城市底板。現在的斯德哥爾摩,45%的城市土地得到了開發,21%的土地屬于空曠野地,20%屬于森林,14%屬于水域。另外有7個自然保護區,一個文化保護區以及室內國家公園。當一塊新開發的土地被用作住宅用地時,另一塊面積相當的地塊將在別處開發作為自然綠地保留。甚至于斯德哥爾摩還實施了“綠色地圖”項目,即在城市規劃指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確定內城和郊區的綠地品質——生態部分以生物小區圖(biotop)為基礎顯示生物群落的分布,社會人文部分以“社會小區圖”(sociotop)為基礎標定市民活動和體驗的空間。
??圖1:斯德哥爾摩“綠楔”規劃
??水道、梅倫湖和波羅的海邊內城建筑共同構成了城市的鮮明特色。與周圍環境和諧共存的開放性公共綠地和綠色廊道,構筑了城市的“生態廊道”和“城市綠肺”。人們可以在城市中體驗水城自然美景、親近豐富的植物和動物種群,甚至可以到市中心的湖里游泳并暢飲。
??斯德哥爾摩水城打造成功點二:以減排控制污染
??斯德哥爾摩的成功不僅在于用綠來保護濱水岸線,同時為了盡可能減少人類活動對水質的破壞,斯德哥爾摩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個“零碳城市”和“環保城市”。
??精明增長一直是斯德哥爾摩城市規劃的重點,1999版城市規劃更是將理念升華為“建設內涵式發展的城市”。沿軌道站點布局高密度的城市用地,外圍則是低密度的城市用地開發及自建獨棟住宅。與軌道站點無縫接駁的環形有軌電車將城市中各個開發片區相連,作為放射地鐵線之間的聯絡線,充分保證城市中各個組團都能有便利的公共交通工具可達。城市組團內一直堅持高度混合的建成區用地開發,保證了居住區1km半徑范圍內能便利地到達商業、商務、公園等各種公共服務設施和游憩設施,保證了組團內部步行交通的可能性。為進一步鼓勵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斯德哥爾摩還大力開發步行道和自行車道。發達的城市交通體系設計,使得現在斯德哥爾摩高峰時刻內有77%的人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33%的市民騎車或走路上班、上學,避免了城市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對小汽車過度依賴,降低了小汽車所帶來的能源污染。
??不僅如此,為了充分降低城市交通體系對環境和氣候產生的壓力,斯德哥爾摩所有的市內公交車、軌道交通及私家車都在使用可再生資源,真正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據統計,截至2012年初,斯德哥爾摩共有綠色汽車14.4萬輛,覆蓋私家車車輛總數的96%。86%的城市車輛燃油使用的是環保燃油。2012年到2015年,斯德哥爾摩市在交通規劃方面的環保目標是:銷售的新私家車中至少有50%屬于綠色車輛;10%的重型車輛必須通過環保認證;16%的燃油銷售屬于綠色燃油。增加自行車與徒步出行的居民數,市政采購的綠色交通工具合同比重增加,進而降低城市交通對環境和水源水體的影響。不僅地面交通如此,連空中航班也采取“綠色降落”,即飛機在著陸過程中,通過連續下降方式,使用最小推力實現著陸。現在,在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降落的航班基本都須如此,通過綠色降落措施,既節約了燃料,減少了碳排放,同時也減少了噪音等其他環境污染。
??除了交通運輸需要耗費能源,城市中的供水、供電、供暖都需要燃燒石化燃料,這種石化燃料恰好是導致土壤和水質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斯德哥爾摩建設了大規模的熱力、污水及垃圾處理系統,并通過先進創新的節能技術與堅持不懈的長期規劃等措施,使自己成為了引領世界的環保增長型城市。甚至于,斯德哥爾摩市在能源使用上做到了智慧選擇,其目標是在2050年實現無石油燃料運營的城市。過去20年整個瑞典的能源消耗增加了12%;但2000年到2008年期間,斯德哥爾摩市人均能源消耗量減少了9%,從每年的25,432千瓦時降到了23.963千瓦時。2009年斯德哥爾摩市每人產生溫室氣體3.4噸,而在1990年是5.4噸。
??城市中綠色建筑的使用,從源頭上接近城市高速發展中碳排放嚴重的問題。斯德哥爾摩建筑布局采用阿拉伯數字中“8”字造型平面,保證每戶皆有采光;采用土樓概念規劃的山型圍合式住宅,保證社區的通風的同時,可圍出面積最大的公共庭院,營造良好的社區微環境;綠色墻面、屋頂花園、大面玻璃采光等手段,又能進一步提高建筑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所有這些減排措施,都是在避免污染對水質污染及水城綠色景觀造成的破壞,并向著斯德哥爾摩的綠色可持續性政策目標所邁進:通過高效能源測量方法降低10%的城市運營能源使用量;市政新建房屋每平方米最多只能使用55千瓦時的能源、城市建筑將大量使用節能創新技術。最終的目標是實現斯德哥爾摩市每人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最多為3噸。
??斯德哥爾摩水城打造成功點三:以教育培養意識
??當然一個好的綠色城市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綠色城市行動也一定是全員參與的城市管理活動與方法。斯德哥爾摩綠色城市的建設中也非常強化全民綠色價值觀的培養。
??首先,制定法律法規規范民眾行為。自1964年和1969年,斯德哥爾摩首先引入《自然保護法》和《環境保護法》以來,它就成為歐洲綠色環境政策制定的先鋒。現在,斯德哥爾摩的綠色城市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已經涵蓋了農業、林業、漁業、環境、水資源、城市建設、食品等諸多方面。這些法律法規從氣候變化、土地利用、水、食品、生物多樣性、污染物排放、能源、健康等多種方面去全面評價和定義城市綠色規劃,完善了綠色城市標準,也有助于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正確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
??為了進一步強化綠色意識,斯德哥爾摩的綠色教育可謂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開始,在學校課堂中開展綠色教育,讓孩子從小就樹立正確的綠色價值觀。同時,斯德哥爾摩也讓綠色理念走入市民心中,斯德哥爾摩成立了多家企業協會,并定期舉辦綠色活動或組織綠色論壇,并積極與綠色組織合作,開展綠色培訓教育。通過全方位的教育宣傳,目前斯德哥爾摩已有近44家機構和70家企業員工都參與了這項培訓,擴大了綠色理念的認知度。
??當然綠色不止是行為理念的教育與約束,全民參與綠色城市建設也是最好的一種教育方式。斯德哥爾摩就定期邀請環保組織、建設公司、建設管理者、道路使用者、年輕人、本地居民以及公司之間展開一系列圓桌會議,要求參與者基于自身的體驗清晰表達自己的環保建設觀點。通過深入的討論與交流,讓每一個人都能從管理者角度考慮環境建設問題,加強公眾環保意識。甚至公眾還參與管理措施的制定,如2006年9月,斯德哥爾摩市民就公決批準了收取交通擁堵費的提議。不僅如此,斯德哥爾摩還根據企業的能源消耗、CO2排放等建立企業綠色賬戶,不斷累積積分,并根據積分兌換不同的獎勵,讓所有企業真正感覺到“我參與、我自豪、我光榮”。
??通過綠色涵養水質、減排控制污染、教育培養意識三大策略,斯德哥爾摩現在已經成為環境優美的綠色水城建設典范。用斯德哥爾摩市市長斯滕·努丁的話說:“我們建立‘綠色首都’的首要經驗是,經濟發展與環境的可持續性必須緊密相連,而不可相互對立。兩者必須兼顧,這很重要。另一個經驗是,當興建小區時,必須要有長遠的規劃,有50年的可持續性,既要前衛,又要著眼于未來。”長遠的綠色城市建設規劃,讓斯德哥爾摩不僅擁有傲人的經濟建設成就,同時更擁有秀麗的水景、潔凈的空氣,甚至居民在城市街頭打開水龍頭即可喝到純凈的飲用水。
??綠色城市建設也讓今天的斯德哥爾摩的城市競爭力大幅度提升,在2013年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中斯德哥爾摩位列第八,在吸引投資、提供就業崗位和旅游方面表現優異,成為3個進入前十的歐洲城市之一。
作者:白雅文
??華高萊斯國際地產顧問(北京)有限公司城市研究三部 ??
??www.rl-consult.com??
??技術要點法律聲明:??
??文章版權歸華高萊斯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本公司允許,不得擅自進行轉載或作其他任何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