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缺失 亟待建立體系
- “信用缺失是全社會的通病,很多人沒能理解什么叫做信用。”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房地產研究所副所長季如進在接受中房網記者采訪時談到,房地產作為支柱行業,它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
- 信用是市場經濟下不可缺少的一個必要因素,信用危機會制約著企業的發展,信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房企融資、發展的突破口。“從長遠來看,企業的信用決定著企業在市場經濟下的生存。在規范的市場條件下,具備更完善信用體系的房企,其生命力會更強。”季如進告訴中房網記者。
- 然而,目前房地產企業普遍存在嚴重的信用缺失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開發商對企業信用以及企業信用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沒有正確的認識,加上政府沒有給與足夠的政策鼓勵和支持等。
- 季如進表示,企業信用評級對企業客觀綜合實力的比重較小,更為關注的是企業的經營信用,同時,將房企的社會責任也納入企業評級中。企業的信用評級實施5年以來,起到了一定的制約和引導作用,企業的信用評級有一定的必要性。
- 對于購房者來說,購買住房對大部分人而言都是家庭最大的支出,而如今樓市逐步進入買方市場,購房者的價值更加重要。此時,購房者對房企的信任就顯得尤其重要,在逆市之下,房地產企業更應該注重自身信用的完善。
- 我國房地產信用口碑不佳,更加凸顯出房地產企業的誠信經營必須加強。現代市場經濟中極為重要的信用體系一直沒有建立起來,而房地產被妖魔化的背后恰恰是其存在的信任危機。
- 由于企業信用評級對企業和社會有一定的引導作用。盡管目前的信用評級無法達到讓市場選擇企業的理想目標,但其對企業的引導作用不容小覷。
提高信用 以質量為先
- 季如進指出,目前房地產開發呈現出的特點有: 房地產企業品牌影響較弱、行業發展不均衡、房地產開發周期不確定以及售后服務較復雜等。
- 房地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大調整,品牌競爭將更加激烈,而品牌的完善與發展需要實現消費者對于品牌的信任感,其根本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之上的,因此房企建立品牌應該先從提升信用底線開始。
- 對于企業品牌的建立,最基本的要求即是產品的質量,對于購房者而言,更為關注的是產品的質量和售后的服務,由于產品建筑和房地產產品售后服務的復雜,購房者與開發商之間屢次出現糾紛。
- “任何商品,出現個別質量問題都是不可避免的。相對來說,大型品牌房企的建筑質量相對會更好一些。一般來說,規模大、知名度高的房企,其企業信用也會更加完善。大房企有更多的成敗經驗,有更長遠的發展規劃,因此對企業的品牌效益、企業的信用體系更加重視,但也不排除小企業也存在信用度高的例子。”季如進對記者說。
- 但是大房企由于項目多,存在的問題也更多。據記者了解,今年以來,從素以質量聞名的新加坡仁恒置地,到綠地、萬科、招商地產、保利置業、首開等眾多知名房企相繼出現質量問題。
- 季如進表示,上半年以來,房企的業績差強人意,經過此輪樓市調整,開發商要清楚地認識到,房地產高增長時代一去不復返,企業需要盡快適應市場和對自身的調整。未來購房者對樓市的需求還將增加,房企應該有信心應對未來的挑戰。好的東西是不會過時的,企業信用還將一直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房地產企業應當把完善企業信用放在宏觀的戰略上。
逆市之下 如何完善
- 在當前房地產市場整體處在下行的情況下,盡管房地產企業資金和盈利水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行業也出現了整合的時機,如何提高行業的集中度,健全企業的信用體系,發揮企業的品牌示范效應,將成為未來房企需要面臨的問題。
- 在季如進看來,整個房地產市場要達到更為完善的企業信用體系,需要從政府、企業自身、購房者和媒體等方面著手。
-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政府應該給與更多政策上的鼓勵和支持,積極探索建立激勵機制,鼓勵開發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保護那些依法經營、誠信經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并積極創造條件,使其做大做強,更好地發展,更好地服務社會。
- 企業自身要對信用有正確的認識,加強自律,對自身行為進行規范,做到不違法、不違規、不違約、不違德。
- 對于購房者而言,履行契約精神尤其重要。對于近來屢次出現的“棄房斷供”以及由于降價引發糾紛的現象,季如進表示,在市場經濟下,購房者與開發商是平等的關系,雙方都應該遵守誠信,房子是商品,價格有漲有跌,因為房價下跌而引起的糾紛確是沒有道理。
- 對于媒體而言,媒體應該發揮其客觀性,正確地引導受眾對樓市的認識,不能偏離媒體在新聞宣傳中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在大量樓市報道中,片面、誤導,甚至虛假、失實等信息或新聞常常充斥著媒體的版面,這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受眾。
- 最后,季如進還對記者說:“信用的最基礎層次是‘言有信,行有果’,其次是‘言必信,行必果’,當企業將信用上升到社會責任,企業自身責任的高度時,企業信用才達到了最理想的狀態。”
工作背景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早在十六大、十七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就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從2007年開始由商務部、國資委牽頭開始在各個行業開展信用評價工作,到目前為止,已有164個行業協會在開展這項工作,覆蓋了包括房地產、建筑、機械、石化、電力、醫藥、內外貿流通等在內的大部分行業和領域,共評出A級以上信用企業7000多家。這項工作經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批準,已成為國家“評比達標表彰保留項目”。
為推進房地產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企業信用和風險防范意識,履行社會責任,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展了房地產行業信用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