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報告克而瑞研究中心 2023-08-21 09:33:29 來源:克而瑞地產研究
- 城市:全國
- 發布時間:2023-08-21
- 報告類型:市場報告
- 發布機構:克而瑞
??導語
??房價下跌或深調,新房供需錯配加劇,剛需轉戰二手是核心問題;建議可增加有效供給+延長限售以穩預期,四季度將改善但難回高點。
??◎ 文 / 楊科偉、俞倩倩、李詩昀
??2023年上半年,各地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鄭州、青島、長沙、天津這四個典型城市也不例外,利好政策頻出。就政策松綁力度而言,鄭州、青島松綁力度最大,長沙雖然政策出臺頻次多,但多為公積金等弱刺激,又或是限購的小步微調,整體受益范圍有限。天津上半年的政策都是對去年916新政的細節補充,落戶放寬變相松綁限購、公積金額度調整、允許土地出讓金分期等。從政策落地效果來看,難挽成交頹勢,2023年二季度以來四城成交、去化、來訪、認購持續走低。事實上,四城GDP規模皆在萬億以上,都是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且四城均為千萬人口大市。基本面不差的鄭州、青島、長沙、天津,政策利好加持下緣何樓市表現平平?
??PART.01
??“人+錢”基本面穩增、樓市刺激政策寬松
房地產市場卻表現平平(本節有刪減)
??(一)基本面:GDP超萬億為區域經濟中心、常住人口均超千萬且持續凈流入(本節有刪減)
??青島、長沙、天津、鄭州GDP規模皆在萬億以上,都是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天津早在2014年就地區生產總值就突破了萬億,其他三城也在2017年前后躋身萬億GDP俱樂部。長沙、鄭州既是省會也是經濟中心,首位度都在20%以上,青島GDP占山東省的17.1%,比例高于省會濟南。
??人口層面來看,四城均為千萬人口大市,截至2022年末,天津、鄭州人口在1300萬左右,青島、長沙人口也在1000萬以上。
??四城均為人口凈流入型城市,2013年-2021年,常住戶籍人口比都在1以上,表明人口整體處在凈流入狀態中。從變化趨勢來看,青島常住戶籍人口比長期持穩1.2左右,長沙、天津戶籍人口穩步增長,常住人口的增減走勢決定了常住戶籍人口比值變化方向。
??(二)政策面:鄭長高頻發布寬松政策,鄭青松綁力度大
??四城中,鄭州、長沙政策出臺頻次最高,各有5次寬松性政策落地,排在全國城市的前10位。天津有5月相繼出臺公積金和土拍新政,加上四月的落戶政策松綁也將側面影響房地產市場。而青島作為2022年出臺過8次新政、頻次排名全國第5位的城市,今年上半年政策發布節奏放緩,僅在6月調整過相關政策。
??就政策松綁力度而言,鄭州、青島松綁力度最大,長沙次之,天津力度最弱。鄭州兩次限購縮圈,限購范圍收縮至二環內,一改自2017年以來市8區+近郊4區市的限購格局,限售期限也在2022年4月出臺的取證滿1年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只要網簽、契稅、取證任一滿1年即可。青島一舉松綁了限貸、限售,首付比例下調至首套2成、二套3成起,限售年限也有所縮短,并重啟貨幣化安置、試點房票以激活購房需求。長沙雖然政策出臺頻次多,但多為公積金等弱刺激,又或是限購的小步微調,整體受益范圍有限,對市場的刺激作用也不明顯。天津上半年的政策都是對去年916新政的細節補充,落戶放寬變相松綁限購、公積金額度調整、允許土地出讓金分期等,信號意義大于實際效果。
??四個典型城市現行限制性購房政策由嚴到松排序:長沙、青島、天津、鄭州。一度以調控嚴苛著稱的長沙,即便歷經多輪政策松綁,也是四城中限制性政策最多的,就拿限購來說,其他三城戶籍居民都可以買兩套,而長沙首套滿4年才能買第二套,非戶籍更是需要滿24個月才能購房,反觀天津、青島購房的社保或居住年限要求都已調降至6個月。購房政策門檻最低的當屬鄭州,首套房最低2成起、認貸不認房,以及低至3.7%的首套房貸利率,都為促進剛需購房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房地產市場:規模沖高后顯著回調,今年上半年去化來訪認購走低(略)
??PART.02
??核心問題:房價下跌或深調,新房供需錯配加劇,剛需轉戰二手(本節有刪減)
??(一)新房房價滯漲、二手房價持跌,購房財富效應減弱加劇觀望(本節有刪減)
??短期來看,購房信心缺失是各城市成交低迷的重要原因。房價滯漲甚至不漲反跌使得居民觀望情緒加劇。縱觀四城新房房價走勢,經歷了前期快速爬升之后基本都到了階段性瓶頸期,部分城市諸如鄭州、青島甚至出現回調。
??分城市來看,長沙房價持續上漲,由2013年的6108元/平方米升至2023年的12995元/平方米,其余三城基本都處于快速爬升期后的滯漲期,自2018年之后整體增速明顯放緩,鄭州、青島2013年前7月房價較2022年穩步下滑,青島回落幅度4%,鄭州微降1%,整體房價回到了2021年水平。
??從項目層面來看,鄭州價格戰持續加劇,主城和環鄭網簽價格下調項目占比均在55%以上,價格下調幅度在10-2500元/平方米不等。青島魯信和璧花園、天津金地水西印等項目2023年的銷售價格,與曾經的高點相比下降了3成以上。
??除了與往年價格相比價格下滑,一些項目今年以來每批次推售價格都在下調,更是使得客戶趨于觀望。鄭州美盛教育港灣2、3月均有推盤,同樣推售超高層產品,2月批次的新房價格在20000元/平方米左右,3月價格就降到19000元/平方米以下。天津、青島不少項目也在以8-9折促銷。
??二手房成交均價則在持續走低。天津今年以來二手房成交均價由1月的22656元/平方米一路走低至7月的20089元/平方米,累計跌幅達到13%。青島、鄭州二手房也在3月達到階段性小高點后持續下滑,7月與3月相比價格回落幅度分別達到5%和9%。相比之下,長沙二手房價格整體持穩,波動幅度相對較小。
??從項目層面來看,鄭州、天津等重點城市上半年成交量排名靠前的二手房小區,大多靠的是降價走量。就比如鄭州正商明鉆、橡樹玫瑰城等價格降幅超過2成。
??(二)土地市場低成交、低溢價,廣義庫存基數高難去化,新房難有上漲預期(本節有刪減)
??2023年上半年,集中供地政策優化,由“雙集中”供地變為“擬供應清單”模式,重點城市受提質減量供地策略的影響,入市地塊數量減少,成交規模走低。據CRIC監測,青島、長沙、鄭州2023年前7月涉宅用地成交規模均不及2022年全年41%,基本都創了前7月同期新低;僅天津加強了供地強度,今年上半年涉宅用地成交規模高達260萬平,占2022年全年65%。
??從各城市土拍情況來看,2023年以來基本保持著相對慘淡的行情。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四城均以底價成交為主,成交占比均在65%以上。二是從前7月各城市溢價率來看,均在5%以內,且拿地主要以國央企和優質民企為主,房企對于這些城市投資相對謹慎,持觀望態度。三是從前7月流拍率來看,天津流拍率最低也達到了4%,長沙、青島持穩在6%,而鄭州高達12%,34宗地塊中有4宗流拍,地市慘淡程度可見一般。
??地市的成交低迷也反映出房企拿地投資積極性較低,行業信心不足的特征。事實上,每一次樓市大熱行情的啟動都伴隨著地價瘋漲,地王頻出,而低迷的地市行情也使得本就觸底的市場信心更加悲觀,短期來看對于樓市的負面影響還在持續加劇。
??此外,廣義庫存高企問題也值得引起高度關注:據CRIC監測,青島廣義庫存量已經逼近1億平,潛在庫存消化周期已經突破100個月,整體庫存問題仍需要較長時間化解。天津、鄭州次之,基本廣義庫存去化周期在4-5年之間,而長沙庫存風險相對可控,廣義庫存去化周期在30個月以內。
??(三)“新增+存量”的供給顯著縮量,遠郊剛需為主的供需錯配制約成交(本節有刪減)
??當前四城或多或少都面臨供給約束:一方面整體供應縮量顯著,供小于求持續加劇,限制成交放量。據CRIC監測數據,四城2020年之后整體新房供應規模便開始逐年下行,2022年基本都迎來階段性低點,2023年如是,四城前7月供求比均小于1。
??二是當前各城市還存在不同程度的供需錯配,以天津為例,前期成交暴漲,主要源于本地剛需、剛改部分恐慌性購房情緒影響,因當前成交分化加劇,30%項目貢獻80%成交量,而短庫存項目占比高,未來部分區域也將面臨供應短缺,從而限制成交放量。
??結合典型4城8月預期供給結構,我們也不難看出,仍以剛需為主導,青島、長沙、天津加強了近郊和遠郊盤供給,但是從當前改善盤熱度不退的需求結構來看,短期供應實則難以有效適配客群需求,因而這也是影響成交放量的主要因素。
??從庫存結構來看,核心區域適銷對路產品基本已經銷售殆盡,目前廣義庫存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圍去化難的剛需片區。以青島為例,即墨、膠州、膠南廣義庫存面積均超1200萬平方米,在售項目扎堆,未來去化依舊道阻且艱。
??(四)二手房掛牌量增價跌,全面吸收有效剛需、分流新房客戶(本節有刪減)
??重點城市2023年以來二手房市場相對活躍,自住需求剛需消費降級,涌入二手房市場置業,分流新房熱度,致使寬松政策對新房市場刺激作用不顯。
??典型城市二手房市場經歷階段性小陽春,二手房市場一般先于新房復蘇。從走勢來看,天津、青島二手房成交呈沖高回落走勢,鄭州二手房成交更為堅挺。天津、青島二手房成交靠前發力,在2月二手房成交面積就已經逼近或創造2022年以來最高點,3月成交更是躍升,天津成交接近200萬平,創3年來新高,青島成交也達到66萬平。鄭州起勢晚但持續久,2月成交還比較低迷,3月成交環比倍增,這一増勢一直延續到5月,成交沖高至72萬平,創2020年以來單月新高,6月,鄭州二手房成交雖然不免下滑但整體還處在高位,市場猶存韌性。
??典型城市二手房市場表現優于新房,二手房成交占比普增。長沙二手房成交占比首次突破四成,較去年下半年增長9個百分點。大鄭州二手房成交面積升至44%,主城區二手房成交規模更是首次超過新房,達到53%,市場進入存量時代。
??二手房成交規模增長亦顯著于新房。尤其是鄭州,2023年前7月二手房累計成交354萬平方米,已經達到去年前三季度累計成交水平,環比增長96%、同比增長60%,增幅均高于新房。青島二手房成交同比翻番,增幅同樣遠高于新房。
??表:天津、青島、鄭州2023年前7月一二手房成交占比
??數據來源:CRIC中國房地產決策咨詢系統
??之所以二手房更能有效導入剛需,成交表現能優于新房,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供應顯著放量,二手房掛牌量穩中有增。就比如鄭州,2-6月月均新增掛牌近1.8萬套,較去年下半年的月均新增掛牌量翻倍,3月單月更是達到2萬套,創2022年以來新高。天津亦是如此,前7月累計新增掛牌14萬套,而去年一整年僅新增18萬套。
??掛牌量激增一方面由于是限售期集中期滿,或限售松綁加速到期所致,前者如長沙,2017年9月長沙出臺限售政策,按照早期取證1-2年的交付周期計算,大多數房源在2022年前后開始解禁,后者如鄭州、青島,限售松綁也釋放了一批房源,另一方面是投資客借勢出貨,套現離場,乘2-3月小陽春之東風,投資客集中掛牌出讓手中房源,以鄭州為例,掛牌房源中10年以內的次新房,面積段在90-140平的偏大面積房源占比較高,這類人群大概率賣舊不買新。
??二是二手房以價換量,單價優勢凸顯,新房倒掛紅利漸失。限售松綁掛牌增加、買方更有議價權,部分房主急于套現也在主動降價,二手房價格優勢因此凸顯。以鄭州和天津為例,新房與二手房間的價差呈逐漸拉大之勢,鄭州2023前7月一二手房成交均價相差約2654元/平方米,而天津更是達到了5769元/平方米。
??再比如長沙,由于二手房價格滯漲,加上土地限價逐步放開,長沙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的紅利更是逐漸消失,就比如2020年時代梅溪領峰新房售價14700元/平方米,比周圍二手房均價便宜近2000元/平方米,而2023年上市的長沙北中心保利時代,新房售價1.1萬元/平方米,比周圍二手房價格貴了2100元/平方米,二手房性價比凸顯,也吸引不少需求由新房市場轉入二手房市場。
??三是新房產品“越做越大”,二手房總價更友好,倒逼剛需買二手房。例如長沙,2017年-2023前7月,入市新房套均面積已經從117平方米升至142平方米,即便不考慮單價漲幅,套均總價也明顯增加,而二手房110平左右的三房房源數量更多,足以滿足剛需對總價和面積的雙重要求。又比如鄭州,123萬就能上車一套二手房,而新房平均則需要161萬以上,天津新房、二手房的套均價更是相差近1倍,對于購買力有限的自住剛需而言買新房支付壓力較大,故而轉投二手。
??PART.03
??展望:可增加有效供給+延長限售以穩預期,四季度預期將改善但難回高點
(本節有刪減)
??(一)短期政策可強化需求端刺激,延長限售期限倒逼剛需回流
??當前樓市的低迷行情實則是多方因素綜合導致,短期來看,利好政策基本呈現出應出盡出的情況,后續我們認為,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供給端,地方政府應當延續當前“提質縮量”的供地策略,壓縮供地量的同時進行供地結構的調整,對于熱度較高、供給稀缺的片區增強優質地塊供應,而對于庫存較大的片區縮減甚至無需供地,以時間換空間。
??需求端,持續刺激。一方面不斷提升居民購買力:一是放松公積金貸款,減輕剛需家庭購房壓力,必要情況下可以提取公積金余額支付首付。二是通過財稅刺激托底樓市,鼓勵新市民、多孩家庭及各類人才購房消費,主要涉及下調房地產交易稅費,并實行購房補貼。三是定向紓困收入困難群體,緩解其恐慌情緒,主要涉及合理延后還貸期限,減免住房按揭貸款利息。另一方面,還可通過延長限售年限來維穩新房市場。具體來看,限售年限的延長可以控制短期二手掛牌量不至于顯著激增,供求平穩的情況下,業主降價跑量的情況也會得以緩解,部分剛需客群有望重回新房市場。
??(二)中長期應解決購買力不足,本質要促經濟、穩就業提振預期(略)
??(三)四城新房成交或邊際改善但增幅有限,二手成交動能轉弱
??以當前各城市新房供求走勢來看,除了長沙上半年成交同比微降之外,余下城市均超過去年同期,結合各城市往年上半年成交占比情況進行推算,今年成交規模超2022年問題不大,不過要重回2021年高點尚有難度,整體行情仍處于弱復蘇態勢。
??而從未來的推貨結構來看,以銷定產仍是房企主流策略,尤其是品牌房企也加強了核心區域土儲補倉,下半年改善產品仍將占據較大的比例,以長沙為例,預計2023年全年將有938萬方供應量,略低于去年水平;根據推算,下半年預供應520萬方。其中谷山、省府北、洋湖南、金星北、高鐵新城西等核心板塊下半年供應量較高,預計單個板塊供應均在18萬平方米以上。由此不難推斷,高端改善成交占比還將持續加大。
??從二手房行情來看,整體成交動能也有轉弱跡象,未來大概率穩中有降。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一是掛牌量增價跌,房東基本都在調低心理預期;很多城市業主拋售的都是90-120平房齡6-15年房源為主,即功能性較為完備的次新房,整體呈現出看跌后市;二是居住需求回歸自住,目前二手房全面承接剛需剛改,依托于二手業主提供的高性價房源,而從新房市場分流,后續隨著這部分房源消耗殆盡,整體剛需購買力降級,業主預期房價和購房者所能支付的總價之間的鴻溝也將逐步拉大,后續整體成交增長動能還將轉弱。
- 08:57
- 08:52
- 08:33
- 08:31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