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11:01:08
??【熱點聚焦】
??融創中國在3月21日曾公告稱,將于3月31日發布公司2021年度未經審核年度業績,預計延遲刊發2021年經審核年度業績。近一周后的3月28日晚,融創中國發布公告稱,由于2021年未經審核年度業績未能于2022年3月31日或之前刊發,根據港交所的相關規定,公司股份將于2022年4月1日9時起在香港聯交所暫停買賣。同時也稱,會在切實可行情況下盡快刊發集團2021年經審核年度業績。
??除融創外,另有多家房企年報暫緩披露年報,或推遲到月底發布業績,或稱月底前無法發出經審核的年報,其中包括TOP5房企中的恒大,以及佳兆業、富力、新力、融信、世茂等。
??受此消息影響,港股地產股持續走低,截止3月29日收盤,融創中國(01918.HK)跌17.41%,富力地產(02777.HK)跌11.26%,中國金茂(00817.HK)跌10.82%,世茂集團(00813.HK)跌12.50%,中國奧園(03883.HK)跌7.34%,雅居樂集團(03383.HK)跌7.21%。
??【熱點評析】
??房企稱推遲發布年報最主要的原因是疫情影響審計流程
??一方面,包括融創中國在內的部分房企表示,延遲發布年報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近期出現的新冠疫情導致出行、物流及其他限制對審計工作造成了干擾;另有部分房企稱此前曾更換審計機構,因此,推遲發布年報與審計方核數師人員變更、審計師意見分歧、審計程序無法按期推進有關,與企業經營情況關系不大,房企也明確了先發布未審核報告,后補上經審核的報告。
??但另一方面,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房企集體發生年報難產情況,反映出行業性的經營困難。2021年7月以來,房地產行業經營環境嚴峻,銷售端及融資端雙雙受限,加之疫情反復,以及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致使市場情緒負面,從而影響行業,導致收入下降。部分房企如融創中國此前發布盈警公告稱,2021年公司擁有人應占的凈利潤較2020年下降約85%;再如富力地產預計2021年或虧超80億,全年合約銷售金額僅完成目標80%,業績表現難言樂觀。
??延遲披露業績將對房企產生負面信用影響
??對房地產企業而言,當前市場正處于較為敏感的階段,公司如果無法如期發布財報、按時披露其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導致股票停牌,將加深投資者對其公司治理、財務管理、財務規劃、透明度、信息披露、財務和流動性狀況薄弱的擔憂,并可能會令其不暢的融資渠道再次受限,加劇企業的融資壓力,壓縮其流動性空間。而年報發布前夕更換審計機構或審計師,更容易引起投資者對公司的治理能力的懷疑。另外,業績的延遲發布也是國際評級機構觀察公司經營狀況的一個窗口,任何財務和流動性狀況的進一步惡化,或者業績發布的長期延遲,都需要對公司的信用狀況和治理標準進行重新評估,甚至有可能據此下調相關企業的信用評級。
??從審計機構的角度來講,近期有機構相繼辭任房企的審計工作,如普華永道密集辭去多家開發商的御用核數師,說明我國房地產行業的透明度仍然存疑。一些房企的接連“暴雷”,也使得審計師壓力陡增,投資者此時會對審計機構提出相應的質疑,如普華永道便被要求說明對中國恒大所做工作的充分性,而這種額外的質詢可能是導致近期審計師辭任的催化劑。反過來講,隨著審計人員抵制不透明的做法(如使用表外債務),可能會有更多房企面臨透明度問題,若公司管理層無法及時作出進一步澄清或提交相關解釋材料,審計機構也將無法如期完成企業的年度業績審核工作,審計流程和財報披露均將陷入停滯的困境。
??政策面寬松或將持續,房企轉型之路仍待探索
??事實上,去年年底以來,雖然政策面、資金面持續寬松,但房地產銷售復蘇、融資恢復尚未到來,市場回暖仍需一定時間。當下對于部分房企而言,經歷過去幾個月的資金擠壓,一方面可用資金越來越少;另一方面,雖然政策向暖的預期可期,但是包括融創在內的很多民營房企仍存在融資難問題,短期經營現金流仍面臨較大壓力。而春節后龍光控股的信用暴雷,再度打擊行業信心,也影響了一些民營房企后續的資金安排。在此背景下,民營房企整體流動性緊張的局面進一步加劇。
??3月以來,高層會議頻繁提出,房地產企業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并應積極推動房地產行業轉變發展方式。有關部門應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預計后續,各部門將會出臺更多應對措施,在需求釋放及融資端寬松等方面進行調整,支持房企的合理融資需求,協助房企打通銷售及融資渠道,改善經營壓力。同時,房企也積極探索包括城市更新、租賃住房、輕資產發展等在內的新的發展模式,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