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苗野 2023-08-28 10:49:22 來源:中房報
??8月,民生銀行遭遇“多事之秋”。
??剛被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開出4780萬元的大罰單,又被交易商協會點名警告。
??8月24日,交易商協會官網公布一份自律處分信息顯示,民生銀行作為債務融資工具的主承銷商,存在多項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管理規則的行為。對此,交易商協會對民生銀行予以警告,責令其針對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這或許與近期民生銀行主承銷的債券不斷曝出違約有關。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查詢企業預警通APP數據顯示,民生銀行主承銷的債券有30只發生違約,累計違約金額245億元,涉及16家企業,其主承銷的房企債券違約金額達58億元,違約主體包括金科地產、榮盛發展、新華聯、佳源創盛等。
??實際上,坊間關于民生銀行很有可能成為本輪房地產債務危機最大受害者之一的討論甚囂塵上。就在近日民生銀行主動終止的500億元可轉債募資計劃的兩輪問詢中,上交所都重點提到了有關民生銀行涉房業務的安全合規問題。
??“現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經審慎分析與論證后決定終止本次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事項,并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撤回相關申請文件。”8月12日,民生銀行公告稱,該次擬發行A股可轉債總額為不超過人民幣500億元,用于補充發行人核心一級資本。
??歷經6年,多輪問詢,民生銀行主動放棄這輪自2017年就開始籌備的巨額融資,這是繼與“泛海系”糾葛之后,民生銀行的又一舉動引發市場關注。
??“究竟是誰拖累了民生銀行?”“叫停500億元可轉債后,民生銀行測算的2025年493.39億元的核心一級資本缺口后續如何補充?”“民生銀行對高風險房地產開發商的風險敞口到底有多大?”“民生銀行房地產貸款的總體風險是否可控?”……投資者和股民們紛紛拋出了疑問。
??針對此相關問題,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聯系民生銀行投資者關系部并發送郵件,其工作人員以只向投資者披露為由拒絕了采訪,并表示不會就記者的采訪需求與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和轉達。截至發稿,未收到民生銀行的相關回復。
??頭頂“我國第一民營銀行”的光環,在經歷資產規模膨脹后陷入內外交困的尬境中,資本隱患、業務合規、處于上市股份銀行尾部的營收凈利增速等多方面的危機,無疑給管理層帶來不小的壓力。面對承銷債券與對公貸款不斷發生房企暴雷的情況,民生銀行又將如何出清風險?這也需要管理層給出答案。
??叫停500億元可轉債,涉房問題成重點
??這份“補血計劃”,民生銀行籌備了6年。
??早在2017年3月,民生銀行首次公告提出公開發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先后收到并回復了證監會的兩次反饋意見,2020年8月,民生銀行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單》,之后發行申請平移到交易所。2023年3月,民生銀行收到上交所出具的《關于受理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滬市主板上市公司發行證券申請的通知》,此后,上交所對其進行兩輪問詢。
??最終,民生銀行還是沒能成功闖關。
??“一是此次融資規模較大,當前二級市場承受能力有限;二是該再融資方案推出時間較長,放在當下有些不完善之處。”民生銀行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通過可轉債補充資本有利于民生銀行更快速進行規模擴張,但撤回申請不會給銀行的正常經營帶來影響。
??從上交所的兩輪問詢函來看,問題細致且尖銳。
??3月,上交所對民生銀行的首輪問詢中,問題聚焦在房地產貸款、大額融資必要性、經營情況、合規情況、媒體質疑五大方面。7月的第二輪問詢在融資必要性基礎上問及融資規模合理性、發行方案合理性,以及監管處罰等合規問題、房地產客戶具體情況等。
??上交所向民生銀行下發第一份審核問詢函之后,民生銀行以公告的形式披露了一份長達48頁、近3萬字的回復。
??對于房地產貸款問題,上交所重點問及該行對公房地產不良余額和不良率問題,尤其關注對出險房企的敞口覆蓋情況。
??民生銀行在回復中提到,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行對公房地產業貸款余額為3633.44億元,占貸款總額的8.77%。房地產貸款余額(含對公房地產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集中度占比為26.32%,低于27.5%的監管要求。同期,該行對公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余額為155.4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4.28%,占比和不良率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5.64%、3.23%)。
??對于出現風險的房地產客戶,民生銀行表示,截至2022年末,所有集團減值計提金額對缺口覆蓋率均在100%以上,合計計提減值準備對總缺口的覆蓋率為237.03%。
??不過,在7月第二輪問詢中,上交所進一步要求民生銀行以表格列示報告期各期末全部房地產客戶情況,列示在全部客戶中出現債務違約、信用評級下調、無法及時兌付債務等風險事項的房地產客戶具體名單、應收金額、賬齡、是否逾期及逾期時間、減值計提金額、計提依據等。
??截至目前,民生銀行對第二份問詢函的回復尚未公布。
??“500億元融資計劃叫停后,民生銀行或將面臨較大的資本充足壓力。如果不提高盈利能力,只依靠留存利潤補充資本會后繼乏力。”一位不愿署名的銀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民生銀行是多家出險房企的主要債權人,不良貸款率的飆升及內控失調都會使得民生銀行面臨更大的再融資挑戰。
??房地產風險滋生
??民生銀行與地產圈關系匪淺,房地產業務曾是拉動民生銀行資產規模擴增的一大引擎。
??1996年,民生銀行成為我國第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起家于房地產的泛海控股是民生銀行的發起人之一。在民生銀行登陸A股那年,其第一大股東新希望,并列第二大股東泛海控股與東方集團皆有房企背景。
??2008年,民生銀行地產金融事業部成立,乃四大事業部之一;2014年,民生銀行地產金融事業部提出地產金融的“投行化”;2015年,民生銀行開始和房企頻繁合作,包括正榮、陽光城、金科、佳兆業、藍光、寶能、泰禾、恒大等。2017年,連續舉辦10年中國不動產金融年會的民生銀行,請來了融創、旭輝、泰禾、易居等數十位地產圈大咖,那時候他們之間聊的最多的話題是“房地產的新時代”。
??之后兩年間,民生銀行先后和18家房企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從中可窺見房地產對民生銀行的分量之重。
??2019年,民生銀行資產規模首度突破6萬億元,由上年末的5.99萬億元增至6.68億元,增幅11.46%。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占比上升,由上年末的50.99%升至52.2%,在對公貸款和個人貸款中房地產業務均表現強勁。從貸款行業集中度來看,民生銀行房地產業貸款占比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居首位,且呈走高趨勢,依次為12.69%和13.66%。個人住房貸款所占比重亦從27.26%上升至29.72%。
??不過,隨著房地產行業前期累積的風險開始顯現,民生銀行房地產相關貸款風險膨脹。民生銀行副行長石杰曾坦言:“我行房地產業務資產質量承壓。”
??從2021年開始,民生銀行房地產業務的不良貸款率飆升。當年在房地產業貸款同比下降17.95%的同時,該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卻驟增214.93%至95.74億元,不良貸款率由年初的0.69%攀升1.97個百分點至2.66%。到了2022年,民生銀行對公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余額155.45億元,不良貸款率升至4.28%。
??值得一提的是,恒大“暴雷”,民生銀行作為恒大最大的銀行債主,對其債務規模高達293億元。同樣深陷房地產困局和巨額虧損中的泛海控股,民生銀行對其貸款余額也有212億元。
??盡管民生銀行多次向投資者表示“房地產項目總體風險可控”,但自恒大、泰禾、藍光、陽光城等戰略合作伙伴紛紛“暴雷”以來,民生銀行的股價一度暴跌超過30%,對沖基金和其他賣空機構對它的看跌程度也一度超過國際上任何一家銀行。
??此外,監管部門和投資者對民生銀行涉房業務風險敞口的憂慮也沒有停止過,至今這個問題的答案依然是未知數。不過據花旗此前研報顯示,民生銀行對高風險開發商的風險敞口約1300億元,占一級資本的27%,在國內大型銀行中占比最高。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亦表示,隨著民營開發商風險升溫,民生銀行至少需要3年才能完成壞賬清理。對高增長和股東回報的追求,促使該行進行了許多高風險的投資。
??值得警惕的是,民生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較低,2022年時僅有141.06%,較2021年末下降了4.24%。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民生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僅為144.11%,在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民生銀行排名倒數第一。
??“房地產相關業務是拖累民生銀行的一大包袱,這個問題不解決,將會為其未來發展留下一定的隱患。”某券商分析師認為,除了承銷債券多次“踩雷”違約房企外,民生銀行的貸款質量也飽受房企暴雷拖累。當下民生銀行最棘手的就是要在自身不陷入流動性危機的前提下度過房地產行業的寒冬。
??民生銀行距離轉折點還有多遠?這是留給管理層的問題。
央行行長潘功勝:穩妥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2023-10-23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土拍規則生變,或重回價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規則調整順應市場變化,4城取消地價限制。最高發放3萬元!鄭州高新區發布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辦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給予一次性2萬元/套的購房補貼;三孩家庭給予一次性3萬元/套的購房補貼。9月份鄭州商品房銷售8608套,銷售均價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4961套,銷售面積60.02萬平方米,銷售均價11513元/平方米。9月房價:下跌態勢有所遏制,一線城市回穩趨勢明顯
2023-10-19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南京出臺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新政
2023-10-19進一步激發存量房市場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資金安全,維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上海優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
2023-10-19明確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認定。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2023-10-18房地產的調整是有利于房地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