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苗野 2020-05-19 10:35:15 來源:中房報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的2020年全國兩會,將于5月21日拉開大幕。與此同時,今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以及“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召開的兩會,代表委員們又將帶來哪些真知灼見?
??5月18日,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獲悉,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總裁、香江控股董事長翟美卿帶來四份提案,分別是“關于發揮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建議”“關于環保管控精細化的建議”“關于經濟下行期加大民企紓困力度的建議”及“關于爭取南沙自貿區鼓勵類企業適用15%稅率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建議”。
??其中,在“關于爭取南沙自貿區鼓勵類企業適用15%稅率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建議”中提到,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一項重大國家戰略,是我國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目前,廣東自貿試驗區涵蓋三個片區,包括廣州南沙新區片區(簡稱“南沙自貿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簡稱“前海自貿區”)和珠海橫琴新區片區(簡稱“橫琴自貿區”)。其中,南沙自貿區還疊加保稅港區、國家新區與經濟技術開發區 “三區”優勢。廣州南沙肩負著重要的發展使命,要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航運、金融和科技創新功能的承載區,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自貿區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稅收政策的支持,但是,廣州南沙一直以來缺乏區域稅收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南沙的發展,不利于南沙示范引領作用的發揮。
??與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相比,廣州南沙在政策支持力度上處于明顯劣勢。目前,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均執行鼓勵類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且深圳、珠海經濟特區高新技術企業還適用“兩免三減半”企業所得稅過渡性稅收優惠。稅收數據顯示,2018年前海自貿區企業數量達17.5萬戶,橫琴自貿區企業數量達46.1萬戶,企業地理密度分別為0.55萬戶/平方公里、1.65萬戶/平方公里,遠遠高于南沙的727戶/平方公里。受此影響,2018年南沙自貿區實現稅收收入39億元,遠遠低于橫琴自貿片區的181億元和前海自貿區的446億元。顯然,廣州南沙在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方面的劣勢,嚴重影響了南沙吸引先進產業和企業落戶的競爭力,成為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制約因素。
??對此,翟美卿建議廣東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適用同等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南沙向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看齊,爭取鼓勵類企業執行15%稅率企業所得稅。
??一、在產業目錄有所側重和差別基礎上,爭取廣東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同等適用15%稅率企業所得稅。自貿試驗區肩負改革創新的使命,既要在國家法律法規的界限內創新推出與國際接軌的服務舉措,也要在稅收政策制度先行先試方面下功夫。相較國內其他自貿試驗區,廣東自貿試驗區的主打牌是深化與港澳的經濟合作,南沙自貿區與前海自貿區、橫琴自貿區均毗鄰港澳,廣東省委對南沙自貿區的定位是國際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議結合南沙自貿區的發展定位制定產業目錄,爭取廣東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同等適用15%稅率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但產業目錄有所側重和差別,以適應三個片區的差異化發展需求。
??二、適時將自貿區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按照自貿區先行先試、經驗可復制可推廣的設立初衷,爭取在自貿區政策成熟可推廣的基礎上,對注冊在廣州南沙的產業目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并逐步推廣至大灣區內地9市。
??該建議提出主要考慮幾個因素:
??一是推動區域優惠向產業優惠轉變。區域稅收優惠容易產生“稅收洼地”,形成注冊地與實際經營地分離,適時將自貿區區域稅收優惠政策轉變為大灣區產業優惠政策,契合了整個大灣區的規劃,灣區內符合條件企業都是受益對象,有一定的普惠性。
??二是推進與港澳規則對接。目前除了法定減免稅外,內地企業所得稅稅率一般為25%,與香港、澳門所得稅(稅率最高分別為16.5%和12%)相比,稅負偏高。大灣區境外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已通過財政補貼解決,大灣區產業目錄企業若能適用15%稅率,則一定程度上實現內地兩個所得稅稅負與港澳接近,有利于灣區資本、人才等要素流動。
??三是促進大灣區內地9市產業優勢互補。通過制定灣區各城市的“動態產業目錄”,例如深圳重點發展金融、互聯網、通信制造等產業,廣州重點支持汽車制造、物流運輸、融資租賃、人工智能等產業,可實行錯位發展和優勢互補,減少灣區城市間的產業同質競爭。
央行行長潘功勝:穩妥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2023-10-23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土拍規則生變,或重回價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規則調整順應市場變化,4城取消地價限制。最高發放3萬元!鄭州高新區發布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辦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給予一次性2萬元/套的購房補貼;三孩家庭給予一次性3萬元/套的購房補貼。9月份鄭州商品房銷售8608套,銷售均價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4961套,銷售面積60.02萬平方米,銷售均價11513元/平方米。9月房價:下跌態勢有所遏制,一線城市回穩趨勢明顯
2023-10-19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南京出臺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新政
2023-10-19進一步激發存量房市場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資金安全,維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上海優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
2023-10-19明確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認定。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2023-10-18房地產的調整是有利于房地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