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兔午夜起神影院在线观看麻烦/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美女视频一区/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 欧美精品福利视频

專訪任澤平:中國經濟結構面臨20年來最大的巨變

觀點邵軒嵐 2022-02-21 17:01:51 來源:中國房地產金融

掃描二維碼分享

??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思維。當思維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你對中國經濟是悲觀的;當思維轉變到新時代、新經濟、新周期,你對未來就是樂觀的。

??2021 年已去,2022 年已來。“經濟結構面臨20 年來最大的巨變,房地產和傳統基建的老周期漸漸落下大幕,屬于新能源、新基建的新周期、新時代正在到來。”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日前接受《中國房地產金融》專訪時表示。

??在任澤平看來,很多人對傳統經濟非常悲觀,房地產、重化工業、老基建逐漸落下大幕,行業遇到挑戰和困難;新經濟蓬勃興起,人們對此非常樂觀,新能源、動力電池、低碳、綠色經濟、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這些行業在高速增長。

??一、新一輪穩增長來了,經濟結構面臨20年來最大的巨變

??《中國房地產金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對2022 年的要求是“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釋放出什么信號?

??任澤平:2021 年 5 月以來經濟開始放緩,2021年 8 月以來經濟下行加速。近期政策持續釋放出清晰信號,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新一輪穩增長開始啟動。

??一是貨幣政策轉向寬松,降息降準再貸款支持低碳、數字經濟、新基建、小微企業。以“12·6”宣布降準為標志,貨幣政策正式轉向寬松,以支持新一輪穩增長。

??寬松是兩個方向:第一個是定向降息、降準、再貸款,給新基建、新能源和數字經濟。第二個方向,對于房地產過緊的前期政策給予適度松綁。

??對股市,不用太悲觀,新能源是長期機會,不過,今年的股市風格一定會有變化。

??二是財政政策更加積極,中央提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2021年上半年,中央的基建投資思路是以質量為先,質重于量,加嚴對專項債發行的要求和監管,更注重“調結構”。

??2021 年四季度以來,政府專項債加快發行,財政政策發力基建穩增長作用提升,以基建托底經濟,質和量齊重。預計今年,出于穩增長的底線要求,專項債將前置發行,預計今年一季度社融有望企穩回升。

??《中國房地產金融》:對 2022年經濟的形勢,您如何看?

??任澤平:經濟社會結構面臨20年來最大的巨變。很多人對傳統經濟非常悲觀,房地產、重化工業、老基建逐漸落下大幕,行業遇到挑戰和困難;新經濟蓬勃興起,人們對此非常樂觀,新能源、動力電池、低碳、綠色經濟、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這些行業在高速增長。

??雙周期、穩增長、新基建、軟著陸、提估值是2022 年五大關鍵詞。世界經濟的關鍵詞是中美雙周期,中國宏觀政策的關鍵詞是穩增長,新經濟的核心是新基建,老經濟的核心是房地產軟著陸,資本市場的主要機會是“提估值、穩增長和新基建”。今年經濟增長動能也將發生切換,由出口支撐轉向消費復蘇、新基建發力、房地產軟著陸。

??二、房地產實現軟著陸與供給側改革思路

??《中國房地產金融》:中財辦副主任韓文秀日前表示,房地產業規模大、鏈條長、牽涉面廣,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高的份額,對于經濟金融穩定和風險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統性影響。您如何看?

??任澤平:確實是。房地產對經濟貢獻大,但風險也大,實現軟著陸非常重要。我們有一個統計數據:2020年中國住房市值占股債房市值的比例為66.6%,中國住房市值與股債房市值的比例偏高,居民大部分財富在房子里。

??建議:在適當調整過緊政策的同時,關鍵在于構建長效機制,即城市群戰略、人地掛鉤、金融穩定和房產稅,改變過去重抑制需求輕增加供給、重行政手段輕市場手段的做法,采取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

??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是需求,土地是供給,金融是杠桿。隨著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和區域中心城市流入,通過“人地掛鉤”和金融穩定實現供求平衡,房價是供求的結果,進而實現房地產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房地產金融》:您曾提到,房地產大開發的時代已經落下了帷幕。

??任澤平:我提一個數據,中國戶均套戶比,現在是1.09。什么意思?就是從總體上來講中國的房子已經基本飽和了。除了個別區域中國未來房子還有需求,中國房地產大開發的時代已經逐漸落下了帷幕,還有最后十年時間窗口。明顯看到這些傳統行業的大幕正在落下,重化工業要搞雙碳,像地方招商都不歡迎高碳行業,事實上未來這方面的需求也會開始下滑。

??《中國房地產金融》:您曾經說,要跟著人口流動去買房,對今年、明年的房價怎么看?

??任澤平:人口往哪里流動,哪個地方房地產就是繁榮的,就會有需求,房地產就有機會。從城鎮化率超過60% 以后,就要記住一個詞,分化。未來中國城市一定是分化的,房價是分化的。我做一個預測,未來大約只有 20% 的城市人口流入,房價長期上漲。會出現大約70% 的城市人口流出,房價陰跌,拭目以待。

??三、新消費與新基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房地產金融》:您能否總結一下 2021年消費與投資的情況?

??任澤平:首先,受就業、收入、復蘇 K 型分化影響,當前中國消費仍疲軟,2021年 10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復合增長 4.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兩年復合同比增長 3.2%。保障就業民生,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消費活力。

??其次,近年來高技術產業明顯加速,2021 年1-10 月 高 技 術 制 造 業 投資同比增長 23.5%,快于固定資產投資 17.4 個百分點。但高技術產業整體占經濟的比重不大。2020 年,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5.1%。而占比較大的傳統產業正趨勢放緩,整體投資增速低迷。

??轉型期,中國需要實現也有條件實現一定合理經濟增速。把握好新舊動能轉換的過渡期,避免“運動式”、“一刀切”,在合理的增速水平上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中國房地產金融》:對于擴大內需,您一直倡導發力新消費與新基建,如何理解?

??任澤平:新基建短期有助于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于培育中國新經濟、新產業,是實施跨周期調節的主要抓手。新基建將支撐未來20 年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在補齊鐵路、公路、橋梁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特高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城際高速鐵路、城際軌道交通、大數據中心、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創新穩增長,發展創新型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

??《中國房地產金融》:上一次采訪您時,您曾提到中小企業利潤擠壓明顯。現在您如何看?

??任澤平:情況仍不容樂觀。2021年 5 月以來,PMI新訂單、房地產銷售、中小企業經營活動、社融信貸等多個月回落。8 月以來經濟下行加速,物價連續高位震蕩,經濟周期從滯脹轉入衰退。

??近兩年民營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民營企業用40% 左右的銀行貸款貢獻了 50% 以上的稅收、60% 以上的 GDP、70% 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 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 以上的企業數量。高質量就業,是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的前置基礎。當前,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均存在。農民工就業難、高校畢業生群體總量壓力大、靈活就業群體的權益保障亟須跟上步伐。

??《中國房地產金融》:2022 年,中國會不會出現通脹,全球經濟會好嗎?

??任澤平:2022 年將出現通脹大挪移,從工業品通脹到消費品和結構性資產價格通脹,與貨幣寬松、穩增長有關。隨著PPI 向 CPI 滯后性傳導、豬周期筑底 2022 年中期有上漲可能、低基數效應等,通脹壓力仍存。

??2021 年 11 月 CPI 同比上漲2.3%,豬價環比企穩回升,對 CPI 負向拉動降低,11月扣除豬價后CPI同比為3.1%。蛋奶果蔬價格反彈。

??2021 年 11 月 PPI 同 比 上 漲12.9%,高位回落0.6 個百分點。10月底保供穩價政策密集落地,煤炭產量和市場供應量持續增加,限產限電情況有所緩解。11 月南華工業品指數環比 -13.8%,動力煤、焦煤、螺紋鋼價格指數環比-39.2%、-33.2%和 -17.1%。

??我們有一個判斷:全球正面臨大滯脹,背后是貨幣超發,滯脹是對貨幣超發的懲罰,主要三種手段:零利率或負利率、QE、直升機撒錢。相對于歐美,中國這一輪的貨幣紀律保持得較好。

??《中國房地產金融》:目前傳統企業有一些悲觀情緒。

??任澤平:一些新產業蓬勃興起,比如新能源、新基建、數字經濟等爆發式增長。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 136 萬輛,2021 年是多少呢? 2021年 1-10 月份就已經銷售了 256 萬輛,按照中汽協的預計去年可能會超過300 萬輛,這些行業都是爆發式翻式增長。

??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思維,當思維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你對中國經濟是悲觀的;當思維轉變到新時代、新經濟、新周期,看到中國經濟新亮點的時候,你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就是樂觀的。

??五、凡是阻礙生三孩的行業都可能成為改革對象

??《中國房地產金融》:中央明確要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您如何看?

??任澤平:做研究要多關注中長期的問題,短期的波動、漲漲跌跌難免,但對于國家社會、民族來說,中長期問題更重要。未來凡是阻礙生三孩的行業都可能成為改革對象,比如教培,比如房地產,比如游戲。

??可看看 2020 年全球總和生育率的數據:歐洲1.6,北美 1.8,拉美 2,大洋洲 2.4,亞洲 2.2,中國 1.3,日本 1.3,非洲 4,再過 100 年會發生什么?

??中國老齡化少子化加速到來,生育率持續下降的主因是,教育醫療住房價格攀升,養老負擔加重,女性就業權益保障不足,“生得起、養不起”。這些未來都將成為改革的對象,降低生育、養育、教育的成本。當前,教育成本明顯攀升。房價快速攀升,2004-2020年房貸收入比從 17% 增至56%,全球前十大高房價城市中國占了一半。“四二一”家庭結構養老負擔重擠壓生育意愿。女性勞動參與率高但就業權益保障不夠,導致生育機會成本高。

??《中國房地產金融》:您有何政策建議?

??任澤平:放開三孩的生育效果或不及預期,我們建議,應盡快全面放開生育,建立生育支撐體系。

??有幾方面的措施。一是實行差異化的個稅抵扣及經濟補貼政策,覆蓋從懷孕保健到 18 歲或學歷教育結束,經濟補貼參考當地生活成本和工資水平,一線城市三孩經濟補貼應在每月3000元以上;二是加大托育服務供給,大力提升 0-3 歲入托率從目前的 4%提升至 40%,并對隔代照料實行經濟鼓勵。三是要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并對企業實行生育稅收優惠,加快構建生育成本在國家、企業、家庭之間合理有效的分擔機制。四是加大教育醫療投入,促進教育公平,推動以城市群戰略、人地掛鉤、控制金融杠桿、房產稅為主的新房改,降低撫養直接成本。
原創 宏觀 政策 市場 公司 土地 觀點 金融 海外 產業鏈
2023-10-23 更多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數環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