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吳若凡 2022-09-21 12:14:22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差市場結交真朋友。”9月19日萬物云正式開啟全球路演的當天,萬物云董事長朱保全在朋友圈不禁感慨。
??這一句話的確道破了當下物業公司在資本市場的真實處境,即風口過去估值回落。
??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物業股市盈率普遍在50倍左右,2020年前后上市的物業股市盈率則多在30倍~40倍,到如今....
??萬物云選擇在這個階段IPO上市,市場反應不算熱烈,據披露此次萬物云發行規模預計8億至9億美元(最高61億港元),未及此前百億的預期。不過就募資金額而言,萬物云依然是今年規模最大、最受關注的一家上市物企。
??當前環境中在萬物云看來“結交真朋友”同樣重要。可以看見,在引入基石投資人階段,萬物云即受到了7名基石投資者的支持,合共認購2.8億美元的發售股份,不僅基石投資者數量及認購數較大多上市物企更多,投資者背景也引人關注,例如淡馬錫、中國誠通、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UBS等都是國內外知名投資人。
??雖然萬物云在二級市場還會結交到多少朋友,仍待觀察。不過在嘉和家業物業服務研究院研究總監李艷杰看來,經過幾年調整物業股估值已經相對合理,并非不是二級市場參與者的好時機。萬物云選擇“逆勢而上”,或許正當時。
??萬物云“朋友價”募資 9月29日敲鐘上市
??根據9月19日萬科企業(02202.HK)公告,全球發售將予提呈發售的萬物云H股股份總數將為1.167億股 (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發行價介于每股47.1~52.7港元,擬全球發售約1.167億股H股,其中香港發售占10%,國際發售占90%,另有15%的超額配股權。
??“這是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看得出萬物云交朋友的態度。”一家20強房企的投資者關系負責人表示。這一認購價格可以說是誠意滿滿,吸引了淡馬錫、瑞銀等一眾豪華基石投資者。可見行業內對萬物云的價值普遍予以認可,而影響預期的因素更多來自市場。
??在2022年上半年業績會上,萬科管理層公開表示,萬科分拆萬物云上市不是賣豬仔,叫個好價錢就把它賣掉,而是希望通過上市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萬科最在意的并非萬物云上市的短期市場估值,而是通過資本市場支持它的進一步發展。
??萬物云管理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分拆上市主要是由于萬物云自身發展已經成熟,公司的既定戰略不會以捕捉資本市場的窗口為主要考慮因素。
??李艷杰也認為,從萬物云自身來說,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是借助資本市場獲得助力。雖然現在市值較低,但未來企業的發展優勢和成長性是較高的。現在愿意認購的才是真朋友。
??的確,就萬物云的業務而言,規模有亮點、業務有穩性。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萬物云在管面積達約8.4億平方米,其中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在管建筑面積約7億平方米,商企和城市空間服務在管建筑面積約1.4億平方米。
??這一在管面積僅次于“物業一哥”碧桂園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桂園服務”,HK.06098)的8.432億平方米(包含三供一業面積8520萬平方米),是龍湖智創生活(截至2021年12月28日)在管面積的三倍,從規模上看,萬物云是物業行業當之無愧的“巨無霸”。
??同時萬物云母公司萬科集團作為地產龍頭企業,儲備資源充分,為萬物云長期發展提供堅實保障。萬科集團目前仍有1億平方米的在建資源,約4000萬平方米土地資源項目儲備,面積增長確定性強。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萬物云實現收入分別為139.27億元、181.45億元、237.05億元;同期利潤分別為10.4億元、15.19億元、17.14億元。
??就業務模式而言,萬物云自身具備強勁市拓能力。如商業項目上,萬物云借助戴德梁行強勁的拓展能力,商企空間服務第三方在管占比達84.1%,遠高于目前上市物企均值37.8%。截至2022年6月30日,萬物云實現營業收入143.5億元(含向萬科集團提供服務的收入),同比增長38.2%。其中,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收入80.8億元,占比56.3%,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收入51.1億元,占比35.6%,AI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收入11.6億元,占比8.1%,具備較好的抗風險性與可持續性。
??不過雖然萬物云有較高的長期價值預期,預計將于2022年9月29日敲鐘上市的萬物云到底會獲取怎樣的動態估值和股價走勢,依然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因為物企上市風口已過,資本賦予物業股的估值空間也在降低。
??物業股風口過估值落 考驗企業成長性
??此時的確不是上市的黃金階段。近一年以來,一方面受到房地產市場流動性危機的影響,物業股板塊出現持續性的回調,使物業公司的資金、獨立性等受到一定程度的質疑,打擊了投資者信心,恐慌情緒有所蔓延;另一方面,宏觀經濟承壓及疫情反復,迫使物業服務板塊在大盤整體帶動下進入下降通道。
??李艷杰指出,物業是和房地產強相關的行業,在調控的情況下,物業估值大幅回落是大勢所趨。整個估值的支撐邏輯來源于盈利能力,這直接影響市場估值,其次是成長性,這主要基于規模和未來業績增長的確定性。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4年~2021年期間,赴港上市的物企多達55家。尤其是2020年成為物業公司赴港上市的大年,包括融創服務(1516.HK)、華潤萬象生活(1209.HK)、恒大物業(6666.HK)等18家物業企業均在這一年成功在香港上市。
??但2021年以后,資本市場因物業板塊高同質化、標的稀缺性逐漸喪失,疊加房地產市場消極情緒波及物企,使得物業股估值回歸,板塊PE值近乎腰斬,并首次出現待上市物企招股書集中失效的現象。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演變,物企估值也開始逐漸回歸理性,中物研協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59家上市物企市盈率PE均值首次跌破十倍,僅剩8.0倍。其中,碧桂園服務(06098.HK)股價由最高的85.2港元跌至目前的14.74港元,最新市值僅497億港元,較最高點縮水已經超過80%。
??不過就萬物云而言,上述投資者關系負責人表示,上市時點的選擇除了市場熱點和估值以外,還有其他制約因素,主要和公司整體戰略以及資本運作有關。
??或許就像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此前的表示,之所以選擇這個時機把萬物云分拆上市,就是因為“萬物云已經成為一個城市服務商,而不是一個傳統物業服務商”。
??物業估值分化加劇 優企搶奪未來空間
??從長期維度來看,目前物業股資本預期偏弱,但這不一定是常態,優勢大企業或許還有可觀的空間。
??李艷杰表示,目前市場上華潤萬象生活估值高達30余倍,保利物業(06049.HK)、中海物業(02669.HK)、綠城服務(02869.HK)20倍以上的市盈率,說明市場不是對物業股極度悲觀,而是對物業股更挑剔。
??“前兩年物業股的估值高,主要源自于其規模成長性和規模性,其次,物業股有一定的消費屬性,過去幾年和大消費相關的領域的板塊普遍受到資本熱捧,一些物業企業上市的時候,都是以項目涵蓋的業主能夠提供多少社區增值服務為賣點。”
??李艷杰認為,近幾年邏輯發生了改變,物業企業有較大規模的社區消費群體作為流量支撐,但經過幾年的實踐,資本市場發現,社區零售和線上消費平臺相比,優勢并不突出,換言之,社區消費的粘性和產品銷售能力在物業平臺上并未真正有所體現,有點故事講完了,資本市場也失去了興趣的意思。不過,經過幾年的發展,物業企業的真實情況也在顯現,在市場期待值下降的情況下。對于萬物云這類優質企業,在市場較為低迷的情況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在這個板塊內優勢反而相對突出。
??綜合來看,物業行業已在資本板塊、規模及收入、品牌知名度等多方面呈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現象。隨著萬物云的入市,龍頭物企的資本化已基本完成,富途證券研究報告指出,萬物云完成上市,雖然會提高投資者對板塊的配置力度,但是上市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投資者調倉,對于板塊內現存的物管公司,尤其是基本面不太扎實、關聯方遭遇流動性危機的公司,這一挑戰十分現實,并且大概率會發生。
??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好公司上市會重振大家對板塊的信心,以競爭加速行業優勝劣汰洗牌速度,是對板塊質量的推動。
央行行長潘功勝:穩妥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2023-10-23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土拍規則生變,或重回價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規則調整順應市場變化,4城取消地價限制。最高發放3萬元!鄭州高新區發布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辦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給予一次性2萬元/套的購房補貼;三孩家庭給予一次性3萬元/套的購房補貼。9月份鄭州商品房銷售8608套,銷售均價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4961套,銷售面積60.02萬平方米,銷售均價11513元/平方米。9月房價:下跌態勢有所遏制,一線城市回穩趨勢明顯
2023-10-19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南京出臺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新政
2023-10-19進一步激發存量房市場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資金安全,維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上海優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
2023-10-19明確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認定。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2023-10-18房地產的調整是有利于房地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