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兔午夜起神影院在线观看麻烦/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美女视频一区/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 欧美精品福利视频

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銀川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2021-08-16 10:12:38來源:銀川市人民政府

掃描二維碼分享
  • 城市:寧夏
  • 頒發時間:2021年8月13日
  • 發文字號:銀政辦發〔2021〕47號
  • 發文機構:銀川市人民政府
  • 實施日期:
  • 效力級別:地方政府規章
  • 類別:房地產綜合規定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銀川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已經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8月7日

(此件公開發布)

銀川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2021—2023年)

??為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寧夏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及銀川市委、政府工作部署,圍繞“一高三化”目標任務,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建設,現就推動銀川市城市更新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寧視察關于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改善人居環境、補齊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質、治理“城市病”為核心,統籌推進城市更新,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利民惠民。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把補短板、惠民生作為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態環境設施,全面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宜居宜業水平。

??——統籌規劃,系統推進。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優化城市功能布局??茖W規劃、系統制定實施方案,分步推進城市治理、生態修復、功能修補、特色彰顯等專項行動。

??——因城施策,量力而行。尊重城市發展規律,按照城市規模、發展定位和發展階段,科學設定工作目標,因地制宜細化工作舉措。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導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決不搞脫離實際、超出能力的政績工程和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

??——保護文脈,修復生態。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利用,塑造城市時代特色風貌。打好綠色生態最大品牌,堅持保護優先,加快修復城市生態,修補城市功能,在城市更新中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更新管線管網,補齊城市生態短板。

??三、工作目標?

??以城市體檢結果為導向,主動“開藥方”,對癥下藥,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實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動,力爭“一年新提升,兩年上臺階,三年大變樣”。

??到2021年,推動各縣(市)區開展城市更新規劃的編制工作,把科學制訂“十四五”規劃與“一高三化”發展目標結合起來,重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不滿意的城市問題,注重提升人居環境,推動實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城市更新項目。

??到2022年,堅持建設與更新雙向發力,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各項功能設施。著力完善城市路網、公共停車等交通設施,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特色街區改造、海綿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等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推動智慧城市、生態城市、文明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公共空間優化升級,推動城市功能、品質與城市形象邁上新臺階。

??到2023年,城市更新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群眾最關心、最不滿意的城市問題得到逐步解決,生態環境修復明顯改善,“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功能品質顯著提升,人居環境持續優化,城市治理更加和諧有序,人文底蘊充分彰顯,城市魅力得到充分展現。

??四、組織機構

??為統籌推進城市更新三年行動工作,切實加強責任領導,進一步強化工作落實,成立銀川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動工作指揮部:

??總?指?揮:趙旭輝?銀川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

??副總指揮:李曉鵬銀川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吳琦東?銀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韓江龍?銀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張全智?銀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雍??輝?銀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李全才?銀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成???員:?潘靈勝?銀川市人民政府秘書長

?                 ?楊??智?銀川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                 ?黨??成?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                 ?楊銀山?市人社局局長

?                 ?吳??靜?市財政局局長

?                 ?陳進賢?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                 ?沈愛紅?市自然資源局局長

?                 ?孫??瀚?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                 ?張??杰?市生態環境局局長

?                 ?董建華?市水務局局長

?                 ?張新民?市市政管理局局長

?                 ?孟仿英?市園林管理局局長

?                 ?王亞斌?市教育局局長

?                 ?李景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                 ?項紅媛?市委網信辦主任

?                 ?余曉平?市網信局局長

?                 ?張少志?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局長

?                 ?井??勝?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局長

?                 ?馬少紅?市市場監管局局長

?                 ?陸??斌?市體育局局長

?                 ?劉志勇?市商務局局長

?                 ?范學峰?市民政局局長

?                 ?章玉明?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

?                 ?馮德旺?市綜合執法監督局局長

?                 ?馬建國?市國資委主任

?                 ?鄭振杰?市交警分局局長

?                 ?杜??勝?興慶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

?                 ?張??濤?金鳳區人民政府區長

?                 ?張建兵?西夏區人民政府區長

?                 ?楊玉龍?靈武市人民政府代市長

?                 ?赫天江?賀蘭縣人民政府縣長

?                 ?郝春明?永寧縣人民政府縣長

??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住建局,由陳進賢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負責統籌推進城市更新三年行動工作,并對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責任分工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上級和本級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務進行監督考核。指揮部組成人員因人員變動實行自然更替,不再另行調整。

??五、重點任務?

??(一)科學規劃引領行動

??1.強化設計引領。加快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編制工作,找準城市定位,優化區域功能布局,將城市風貌塑造與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相結合。邀請規劃設計專家、本土人文學者組成銀川城市更新智庫,結合銀川的人文、自然稟賦與城市特點,提煉出銀川特色,圍繞道路、水系、綠化開展城市更新設計。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住建局、市政管理局、水務局、園林局、交通局、衛健委、文旅局

??2.制定實施項目清單。各部門、各縣(市)區,要制定詳細的“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項目,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建立工程項目清單,明確項目位置、類型、數量、規模、完成時間和階段性目標,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和資金,落實實施主體和責任人。加強實施計劃的論證和評估,增強實施計劃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各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

??(二)城市動脈暢通行動

??凸顯銀川都市圈“區域中心城市”區位特質,加快“銀川都市圈”建設,完善對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實施老城區綜合交通整治,形成內暢外達的道路體系。

??1.暢通市域交通體系。加快推進“兩縱一橫”高速鐵路建設。按照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總體布局,強化城市群、都市圈間快速聯通的現實要求,規劃新增客流支撐、標準適宜、發展需要的高速鐵路,合理補充區域連接線和城際鐵路,快速融入全國高鐵網,重點推進包銀高鐵、銀川至巴彥浩特鐵路和中蘭高鐵建設,加快銀川至太原高鐵和中衛至平涼至慶陽城際鐵路前期工作。打造以銀川為中心,都市圈中心城市1小時通勤,1—2小時暢達中衛、固原,3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6—8小時到達全國重要城市的高鐵交通圈。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網絡布局,進一步優化完善外暢內聯的骨架路網結構,提升銀川市高速公路對外輻射能力。重點配合自治區交通廳推進烏銀高速平吉堡至臨河段、吳靈青北環高速等項目建設,落實自治區補助資金2.74億元。積極開展福銀高速銀川至青銅峽改線和銀昆高速北延伸至榮烏高速聯絡線等項目前期研究工作。

??牽頭單位:市交通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

??2.完善提升城區路網體系。圍繞“提升主路網、打造新形象”和“打通斷頭路、暢通內循環”兩大主題,完善城市路網布局,優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級配,提高路網密度,優化道路功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積極打造“暢通城市”。謀劃“一環三橫三縱”快速通道建設,適時啟動賀蘭山路、寶湖路、文昌街、親水街、麗景街5條快速通道工程建設,推進沈陽路快速通道連接京藏高速,構建城市快速路網體系。圍繞拉伸城市發展框架、提升城市承載功能,實施文昌街、鳳凰街北延伸,閱海路、哈爾濱路東延伸工程、規劃燕慶街等38條城市主次干道,進一步完善“九橫十九縱”城市路網體系;圍繞完善各小區、商圈周邊配套市政道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打通新華路、六盤山路等34條斷頭路,暢通城市道路“微循環”。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交警分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3.聚焦群眾便捷出行,深度改善道路通行條件。持續開展疏堵提暢專項治理,實施玉皇閣街、湖濱街等20項人非共板、機非共板道路改造工程,新(改)建44.85公里慢行綠道工程,完成9處立體過街設施建設,構建更加便捷、安全的立體城市交通體系,打造綠色出行環境。建立交通堵點、秩序亂點滾動排查治理機制,進一步優化交通組織,優化信號燈配時。對市區節點路口進行改造,優化路網結構,提高支路密度,消除瓶頸路段、路口,提高通行效率。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交警分局、市國資委、市政管理局

??4.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加大城市軌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規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合理設計公交站點,提高城市道路港灣式??空驹O置比例,加強公交首末站停車場建設。推廣定制客運、社區公交等多元化運輸服務形式,滿足不同群體的出行需求。實施銀川市一體化綠色交通建設項目部署,三年內分批次購置新能源公交車1400輛及新能源保障用車16輛,配套建設充電樁1000個,保持綠色公交車輛比例100%。

??牽頭單位:市交通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

??(三)基礎設施攻堅行動

??統籌推進城區基礎設施更新,加強市政設施維護,積極推進管線入廊,消除“馬路拉鏈”。優化城區行車、停車條件,大力發展充電樁建設。

??1.加強停車設施建設。在城區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城市公共停車場,圍繞每年新增1000個公共停車位的目標,規劃建設和尋找城市空隙地相結合,積極拓展城市停車空間。鼓勵單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設停車場,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對外開放,推廣分布、錯時停車和差異化收費等,重點解決老城區、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新建住宅停車場須按標準100%預留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安裝條件。

??牽頭單位:市交警分局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2.加快管網更新改造。加快老舊管網更新改造力度,對新華路、正源街、麗景街、清和街、福州街等老城區排水管網系統更新升級,計劃新改建43.76公里雨、污水管網,充分考慮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重新確定管網新建規模,增大管道蓄水、排水能力,因地制宜推進雨污分流改造。

??牽頭單位:市政管理局

??責任單位:市住建局、發改委、財政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3.加大供熱供氣保障力度。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供熱比例,持續改善空氣質量。謀劃第三熱源工程建設,計劃帶供熱面積5300萬㎡,其中:銀川市三區3360萬㎡,賀蘭縣1500萬㎡、永寧縣440萬㎡、惠及群眾約106萬戶,實現銀川集中供熱全覆蓋,形成“3+N”多種熱源模式的城市集中供熱系統,解決好銀川市拓展區、蘇銀產業園、賀蘭縣的供熱需求。做好燃氣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相銜接。整合燃氣市場資源,逐步建成全市天然氣環城高壓管網,不斷補充完善和改造維修主城區中壓管網,建設穩定可靠氣源保障體系。

??牽頭單位:市政管理局

??責任單位:發改委、財政局

??4.強化居民用水保障。推動實施“西線供水”工程環狀管網連通工程,加大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力度,2021年起逐年更換和連通城市49條管線,管道長度約450公里,增設91座排水井以及相應的排放管道,更換部分管段老舊閘門156臺。實現全市供水管網循環暢通,加大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力度,切實改善城市居民飲用水水質。強化水質監測,按照《寧夏“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推進城市二次供水信息化平臺建設,結合“智慧城市”市政智慧平臺,對接“西線供水”信息平臺及二次供水泵房信息平臺,實現我市城市供用水監管信息化。

??牽頭單位:市政管理局

??責任單位:市水務局、發改委、財政局

??(四)人居環境提升行動

??1.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高標準完成2021年75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惠及居民2萬戶,改造外墻保溫、樓梯間公共區域,完善提升老舊小區供排水、供電、供氣、供熱、通信等配套市政基礎設施,積極推進架空線規整。合理利用小區閑置存量資源,全面增加城市供應不足的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社區教育、養老、托幼、休閑、便民等公共服務設施。支持符合條件的老樓加裝電梯。到2022年,基本形成銀川市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舊小區,并積極推進2005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部門:市發改委、財政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2.推進棚戶區改造。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加大棚改項目建設力度。研究落實銀川市《棚改征收補償意見》,出臺《銀川市鼓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棚改實施意見》,做好政策指導。到2021年末,完成13個續建項目共4654套棚改安置房建設。同時,啟動民樂瓷磚市場、北塔四六隊、燕慶四隊、老看守所周邊、測繪局家屬院、興華家園等6個項目9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工作。按年度安排剩余棚改項目改造時序,優先解決經鑒定為D級的危舊樓房;每年至少安排土地180畝用于棚改;積極引導企業參與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力爭到2023年末,基本消除城市棚戶區和城中村。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土地儲備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3.打造完整居住社區。以打造15分鐘生活圈為目標,統籌安排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區服務、休閑娛樂、商業配套、市政公用等公共服務設施,既有住區結合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道路修建等,市轄區規劃設置46個15分鐘生活圈,不斷更新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服務能力,補充社區管理和服務缺口,將居住社區建設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求的完整單元。單個生活圈服務半徑1000米,惠及群眾4萬人。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住建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工信局、公安局、商務局、文旅局、衛健委、稅務局、市場監管局、體育局、郵政局、殘聯

??4.全面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依托智慧城市建設,以5G、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為支撐,鼓勵和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推進小區智能門禁、車輛識別、視頻監控等基礎智能設施建設或改造,提升小區數字化、智慧化水平。針對老年人群體,推廣安裝樓道煙霧傳感、居家燃氣泄漏等報警裝置,并實現與消防系統的聯動,提高火災事故預防處理能力。2021年力爭建成智慧小區900個以上,覆蓋率超過50%,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領性的智慧小區。2022年底,全市智慧小區覆蓋率達60%,2023年底,全市智慧小區覆蓋率達70%以上。

??牽頭單位:市網信局、大數據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審批局、公安局、住建局、市政管理局、民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5.加快構建住房保障。按照“住有所居”的目標,持續“降準擴面”,調整保障準入門檻。擴大公租房覆蓋面,轉化部分公租房作為政策性租賃住房;積極探索共有產權住房制度;大力提升保障房小區居住品質,逐步化解保障房空置問題,實現資產有效運轉。改進公租房租賃補貼政策,有針對性的通過貨幣補貼形式實施住房保障,由保障戶自行租賃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房屋。到2021年末保障房入住達到2.4萬戶。到2023年末,基本解決公租房空置問題,同時根據保障情況,適時重新啟動公租房配建工作。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發改委

??6.堅持“房住不炒”,保障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進一步落實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城市主體責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突出住房的民生屬性,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從土地、信貸、限價、限購等方面多措并舉,精準調控,保持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促進房地產調控行穩致遠;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對房地產運行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分析和預警,實時掌握市場運行態勢,主動應對市場變化和未來發展方向;建立科學的住房用地供應、房價調控制度和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2023年末,將房價同比漲幅控制在10%以內,環比漲幅控制在0.8%以內;聯合綜合執法、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開展房地產領域市場亂象整治工作,對違法違規行為一律嚴肅查處,確保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審批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執法局、統計局、金融工作局、公積金管理中心、寧夏銀保監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五)生態功能修復行動

??1.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按照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安全為重、因地制宜的原則,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等削峰調蓄設施。增加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植草溝。對道路、停車場和廣場進行透水性改造。城市新區建設以目標為導向,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老城區以問題為導向,結合城市棚戶區、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等,重點實施金鳳區北部雨污分流及海綿化改造工程、城市第二排水溝補水工程、興慶區西北部片區排水防澇設施工程。通過新建調蓄池、利用周邊綠地湖泊有效控制雨水地表徑流。新建道路全面推廣使用透水鋪裝和透水路面,增強道路對雨水消納功能,改善城市水生態。2021年底建成區海綿城市面積達到22.4%。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園林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市政管理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2.藍綠空間提升。統籌城市水系濕地公園體系,打造“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綠色休息圈。均衡布局公園綠地水系、加快各類公園綠地建設,提升綠化品質。建設包括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小微公園的城市公園體系。高標準實施城市新建道路景觀綠化、空地美化等重點園林綠化工程建設,著力改善城市段河湖溝渠等水系的生態景觀環境,加強城市周邊“綠肺”建設,強化建成區與新建區的同城化園林建設。重點圍繞溝渠水系、湖泊濕地、文保單位,建設各級、各類公園,逐步形成300米見綠、500米見園、800米親水的格局。

??牽頭單位:市園林局、水務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3.加快構建完善的河湖管理體系。因地制宜實施河道治理、清淤疏浚、打通阻隔、生態修復,打造安全型、生態型河流水系。構建布局合理、生態良好、引排得當、循環通暢,蓄泄兼籌、調控自如的河湖水系連通體系。加強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項目建設,在銀川市全國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基礎上,實施黃河銀川城市段綜合治理工程、典農河城市段綜合治理。壓實“河長制”責任,著力推進黑臭水體示范城市建設,實現長制久清。提高水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實現水環境逐步改善,重點入黃排水溝水質綜合評價達到IV類,主要河流、湖泊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確保黃河清澈安瀾、長治久安。

??牽頭單位:市水務局、市政管理局、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住建局、發改委、財政局

??4.加快推進再生水利用,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加快完成銀川市第一再生水廠配套管網工程、第四污水處理廠再生水管網工程、城市第二排水溝補水工程,完善再生水設施建設體系。到2023年,新建60公里再生水管網,擴大再生水管網覆蓋范圍,提高再生水利用率,鞏固“國家節水型城市”成果。探索建立除工業補水、園林灌溉外,再生水用于自然濕地補水的使用機制。創新再生水建設利用機制。探索再生水“建設-運營”的實施模式,采取授權特許經營權,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管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形成良性發展機制,減少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提高水資源利用。

??牽頭單位:市政管理局

??責任單位:市住建局、發改委、財政局、國資委

??(六)精細管理突破行動

??1.規范管理道路挖掘。加強道路挖掘審批管理,嚴格落實道路挖掘相關審批手續,合理組織道路開挖、文明施工,避免重復開挖、野蠻施工,有效維護道路的完好、有序。制訂城市道路年度挖掘工作計劃,對計劃外的開挖原則上不予審批。加強批后執法管理,對現場文明施工措施落實不到位,造成揚塵污染、視覺污染的,超范圍、超時間的占道、開挖等行為及時制止并進行處罰。

??牽頭單位:市政管理局

??責任單位:市綜合執法局、住建局、交警分局、審批局、自然資源局、園林局、交通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2.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加強物業行業黨的建設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加大“社區黨組織—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組織架構建設力度,持續推進“交叉任職、雙向進入”,努力形成“黨建引領作用明顯、行業監管更加完備、運行機制科學有效、物業管理規范有序、人居環境舒適和諧”物業管理新局面。建立健全物業行業信用監管體系,規范物業市場招投標行為,利用好“紅黑名單”管理辦法,合理優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將我市物業行業信用體系建設融入全區信用監管體系,實現跨區域、跨領域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培育一批信用度高、服務能力強的優質企業。提升物業行業智能化服務水平,通過“互聯網+”、“智慧銀川”,大力推動發展社區菜籃子、養老服務、家政等線上線下物業社區服務,提升物業服務效能。到2021年末,全市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占比達到65%,到2022年末達到70%。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市政管理局、綜合執法局、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

??3.城市精細化管理提質增效。一是持續推進城市廁所革命。推進公廁智能化建設,健全完善管理體系,優化升級管理系統,完善“銀川公廁”微信小程序,實現公廁位置查詢全覆蓋。二是持續推進以克論凈精細化管理,實現主要街道的機械全覆蓋,機械化作業規范有序,開展背街小巷凈美提升,打造特色街路,逐步擴大機械化作業覆蓋率,穩步提升城市道路潔凈水平。

??牽頭單位:市政管理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綜合執法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4.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成立宣傳志愿者服務隊伍,廣泛開展“五進”宣傳,每月開展一次主題活動。引進市場化企業,采取積分獎勵兌換日用品等方式提高居民積極性。鼓勵居民小區建設垃圾分類收集房,推行定時定點回收工作。加快完成銀川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展示中心項目,引進大件家具、廢紙、廢塑料資源化利用設施,完善可回收物末端處置工作。鼓勵有條件的黨政機關單位、學校、居民小區等場所引進廚余垃圾就近就地處理設施或通過自然堆肥等方式處理家庭廚余垃圾、果皮菜葉促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市轄三區環衛對不具備垃圾轉運功能的環衛設施改造提升為生活垃圾分揀中心或者環衛綜合體。到2023年,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60%。

??牽頭單位:市政管理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5.強化生活污水及黑臭水體動態監測。實施銀川市城市供水污水處理行業監管信息化平臺項目。在3座自來水廠、8座污水處理廠內建設數據采集站;建設城市生活污水監管平臺中心站,與操作平臺、中控系統相連,實時掌握城市供水、污水處理企業生產運行狀況。實施銀川市黑臭水體智慧管控平臺建設項目,完成信息采集系統、PLC自控系統、計算與存儲系統、數據資源中心、應用支撐平臺、業務應用系統、標準規范體系設計、安全系統設計、指揮調度中心等九大模塊內容建設。

??牽頭單位:市政管理局

??責任單位:市水務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6.推進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發展。大力推進建筑能效提升,積極開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建設試點工作,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規模。推進商品住宅全裝修、綠色生態住房等新型建造方式,滿足居民高品質住房需求。實施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到2022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到2025年占比達到90%,力爭達到100%。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以政府投資項目為示范引領,推動全產業鏈、多專業協同,優化構件和部品部件生產,提升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標準化水平,通過體制機制建設、市場培育和產業鏈發展多措并舉的方式,逐年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力爭到2023年末,裝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25%以上,裝配率按照國家標準不低于50%。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審批局、自然資源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七)歷史文化保護行動

??根據《銀川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6版)中篩選普查的5個街區,提高擬劃核心保護范圍的保護利用水平,充分挖掘鼓樓—玉皇閣歷史文化街區,承天寺、藏經樓—清真中寺、南熏門、中山公園4個歷史文化特色街區,塑造城市風貌文化特色。加強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文物保護力度,合理控制歷史城區的建筑形態和布局。加強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加快推動低效土地利用。針對現有銀川市9處工業遺產,加強有效保護及活化利用,涉及城市規劃、文化旅游、文物保護、生態環保等部門,應制定有效的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工作機制或管理辦法,確定牽頭單位和配合單位,各部門協作配合,共同推進開展保護性利用工作。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文旅局、民政局、生態環境局、工信局、審批服務管理局、興慶區政府、金鳳區政府、西夏區政府

??(八)醫療資源提質行動

??加快醫療基礎設施提升和建設。加大對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的投入力度,優化資源配置,完善體系布局,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切實增強群眾就醫獲得感。實施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項目中的銀川市傳染病醫院、銀川市疫控中心能力提升、銀川市應急醫療衛生物資儲備中心、金鳳區醫控中心等項目,強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和硬件建設,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能力。推進互聯網+120信息化建設,推進院前急救機構的人員、車輛、業務運行等全環節的信息化建設,實現院前急救機構管理和急救服務智能化。加快推進興慶區鳳凰北街、富寧街、金鳳區北京中路、永寧縣和靈武市城市社區等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切實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實現便民惠民。

??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九)教育資源優化行動

??破解西夏區“創新創業高地”和“基礎教育洼地”不平衡發展難題,充分發揮大學城輻射帶動作用和人才集聚效應,補齊職教園區配套服務設施短板,服務銀川科創新城建設,以“構建全鏈條教育體系”為目標,堅持“校城一體、產城融合”,精心打造集優質教育、醫療、人才配套等為一體的西夏區教育小鎮。加快銀川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啟動銀川公共實訓基地(銀川市技工學校)招生培訓工作,推進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加強省內外城市間人力資源服務合作交流,完善“銀川都市圈”三市一地人力資源一體化機制,拓寬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引進渠道。落實好關于勞務移民促進就業實施辦法,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發改委、財政局、西夏區政府

??六、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指揮部辦公室要加強統籌協調,各牽頭單位要制訂具體的工作方案,明確各責任單位的主體責任、相關部門的協調責任、建設主體的實施責任,切實做到領導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

??(二)強化聯動機制。各縣(市)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把城市更新列入重要議事議程,結合實際,統籌謀劃,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協調推進機制,形成合力,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要求,嚴格項目落實責任管理,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加強協調,搞好配合,確保城市更新工作有序推進,取得實效。?

??(三)強化監督考核。將城市更新三年行動開展情況納入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工作體系,指揮部辦公室要會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定期不定期地對各縣(市)區、各部門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督辦,督查結果與年度目標任務考核直接掛鉤。

??(四)強化資金保障。市財政積極籌措資金,加大對城市更新工作的投入。同時發動社會力量,多方位籌措資金,共同推進城市更新工作。?

??(五)強化輿論宣傳。宣傳部門精心制定宣傳計劃,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期刊等新聞媒體廣泛動員,提高社會公眾對城市更新三年行動工作的認識、理解和支持,使城市更新工作體現群眾意愿,滿足群眾需求,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點擊下載:銀川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庫(2021—2023年)

專 題
返回頂部
掃描二維碼分享
返回頂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