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 11:52:58來源: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自治區市場監管局關于開展信用提升行動的通知
各盟市及滿洲里市、二連浩特市市場監管局:
??為貫徹落實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開展信用提升行動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意見》,決定在全區市場監管系統開展以“深化包容審慎信用監管、護航市場主體健康成長”為主題的信用提升行動,現將《深化包容審慎信用監管 護航市場主體健康成長若干措施》發給你們,并提出以下要求,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深刻認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信用監管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精心組織,周密實施,把信用提升行動與助企紓困解難、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結合,融入信用監管工作,著力提高市場主體整體信用水平,護航市場主體健康成長。
??二、積極探索創新。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首創精神,結合本地實際,開展信用監管創新試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提升自治區信用建設水平。
??三、強化宣傳解讀。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宣傳提升行動,做好政策解讀工作,提升政策知曉度,提高市場主體依法誠信經營和參與信用建設意識,推動形成信用監管社會共治新格局。
??各盟市市場監管部門要將信用提升行動階段性工作情況和工作總結分別于2023年6月15日前、12月15日前報送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信用監管局。
??聯系人:高軍,電話:0471-6385597
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3年2月27日
??(此件主動公開)
深化包容審慎信用監管護航市場主體健康成長若干措施
??以開展信用提升行動為切入點,深化包容審慎信用監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護航市場主體健康成長,現提出以下措施。
??一、開展企業信用合規建設。針對信用監管領域高頻多發違法行為,梳理合規風險點,編制企業信用行政合規指導清單,制定企業信用行政合規建設指引,對企業經營行為、日常運營、生產活動等方面提出行政指導建議,防范法律風險,預防和避免違法行為發生。對受到行政處罰和信用懲戒的企業,能夠主動整改并在承諾期限內完成合規整改的,可提前解除懲戒措施,進行信用修復。建立企業信用行政合規正向激勵機制,提升市場主體主動合規能力。
??二、開展信用培育。加強市場主體誠信教育,組織開展信用監管法律法規培訓,加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知識普及力度,提高市場主體依法誠信經營和參與信用建設意識,廣泛宣傳《企業誠信管理體系》(GB/T31950)和《企業質量信用分級分類準則》(DB15/T 2875-2023),采用大數據分析方式,篩選一批重質量、守信用的企業形成“白名單”。加強與有關部門和機構對接,提供反映市場主體質量信用狀況的信用信息,為市場主體享受退稅減費和金融支持等政策提供支撐。支持引導行業協會、信用協會等社會組織參與市場主體信用建設,為市場主體提供各類信用服務。
??三、探索實行“包容期”管理。探索對新設立的市場主體給予2-3年包容期,在包容期內以行政提示、行政建議、行政約談等柔性監管方式為主,積極引導和督促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只要不觸及安全底線,可以依法從輕或不予行政處罰。全面落實市場主體初次未年報不予行政處罰制度,對新設立市場主體依法審慎使用查封扣押凍結財產、吊銷營業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等行政措施。
??四、推行事前失信警示提醒。在年報、信用懲戒、清理長期停業未經營企業等環節,采用電話告知、信函提示、上門走訪等方式,對信用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進行警示提醒,將失信處置由事后懲戒向事前預防延伸。對于市場主體決定暫時不從事經營活動的,可以引導其進行歇業備案,探索利用信用風險分類模型等工具監測分析發現突出信用風險,為市場主體發布信用風險提示和指導,幫助市場主體防范化解失信風險,提升市場主體誠信水平。
??五、建立完善信用承諾制度。完善公示系統功能,支持市場主體就產品或服務質量、文明誠信經營、遵守國家廉政法規等事項主動向社會公示。將守諾情況核查、不實承諾處理、失信懲戒、信用修復、守信激勵等信息記入企業名下,形成閉環管理體系。
??六、建立信用懲戒容錯機制。對年報公示中的聯系電話、郵政編碼、電子郵箱、公示的企業網站及從事網絡經營的網店名稱、網址與檢查情況不一致的,經提醒指導,由企業及時改正,未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可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年報時間截止后,企業經申請修改年報公示信息中的聯系電話、郵政編碼、電子郵箱等基礎信息,可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對未在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經營,但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聯系,且無其他違法行為,引導其采取變更住所或經營場所等方式糾正違法行為,經說明理由,可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被抽查企業的年度報告中,由于疏忽大意、統計口徑不同,致使出現數據錯誤,且企業無主觀故意并及時改正,未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可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七、規范日常行政檢查行為。加強行政監督檢查計劃的制定和管理,規范日常檢查、專項檢查行為,無法定事由不得隨意開展檢查。嚴格按照隨機抽查事項清單,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等特殊行業、重點領域外,對市場主體實施檢查,必須采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抽查方式,并將抽查事項和抽查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八、探索實施柔性監管。在登記事項監管、年報和信息公示等環節,對信用風險低的企業優先采用非現場監管、觸發式監管等柔性監管方式,除投訴舉報、大數據監測、轉辦交辦案件線索,一般不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做到“有事必查、無事不擾”,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
??九、優化信用修復服務。建立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的信用修復工作機制,提升信用修復效能。統一規范信用修復流程、提交材料、辦理時限,提升信用修復“網上辦”便利度和辦結率,探索“承諾容缺”“承諾免查”等信用修復模式。加強信用修復指導,幫助失信市場主體重塑信用、恢復正常生產經營。
??十、建立市場主體生存狀況跟蹤評估機制。根據市場主體類型、行業分類、存續時間等分類建立市場主體數據庫,利用年報數據、信用信息,組織開展不同類型市場主體活躍度分析評估,分析市場主體生存狀況和活躍度,評估政策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