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兔午夜起神影院在线观看麻烦/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美女视频一区/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 欧美精品福利视频

[克而瑞]專題 | 政策持續寬松下集中供地的土地“賬”

謝楊春、吳嘉茗2022-08-03 12:01:21來源:克而瑞

掃描二維碼分享
  • 城市:全國
  • 發布時間:2022-08-03
  • 報告類型:專題報告
  • 發布機構:克而瑞

??導讀:二、三輪土拍政策繼續放寬、新房市場韌性較足的城市值得關注。

??截止到上半年,22城全部完成了2022年首輪的集中供地,另有部分城市二批次土拍也已完結。從結果上來看,熱度分化貫穿始終,企業拿地格局也并未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土地市場依舊處于底部運行的階段,回暖的持續性有待考驗。

??從2021年首次實施集中供地至今,已經持續了一年之久,企業也在慢慢適應當前供地節奏下的資金使用效率,尤其是優質地塊頻出之下,“是否拿地?在哪拿地?拿多少地?”成為了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就上半年土拍表現而言,我們認為有五方面“變與不變”值得大家關注。政策變沒變?土拍是否較2021年回暖?地價有沒有下調?企業拿地盈利空間如何?拿地企業有什么新的變化和特征?

??01

??政策端愈發寬松

??通過降門檻、降成本、增盈利提振市場信心

??(本章節選)

??自2021年首次集中供地實施以來,每一輪各城市政策都在不斷調整和優化,整體來看,呈現“松-緊-寬松-持續放松”的趨勢。除了限地價、禁馬甲、查資金等常規要求外,在競拍門檻、競拍規則上均作出“讓利”之舉,并結合優質地塊的供應,提振當前低迷的市場信心。

??1、集中土拍近五成地塊聚焦核心區域,通過優質地塊提振市場信心(部分略)

??由于2021年第二、三輪集中供地集體萎靡,在2022年,除了部分城市將原本三輪的集中供地更改為四輪進行外,地方政府也在不斷通過優化供地結構來提振房企拿地的意愿、刺激土地市場回暖。

??具體以區域視角而言,上半年22城首輪集中供地地塊中有近50%的地塊位于中心城區或熱點片區,其中重慶、長沙、寧波、杭州、武漢等城優質區域地塊占比超過70%。如重慶此次供應宅地均位于中心城區,涉及中央公園、西永等諸多熱點板塊,長沙也大幅減少了望城區等遠郊區的供應占比,岳麓、雨花等主城區成為此次供應主力。而合肥、無錫、廣州、成都、蘇州等城市占比也在50%以上。由此可見,供應主力明顯向中心城區傾斜。

1

??以上半年僅進行了首輪集中供地、且供地結構變化較大的南京為例。在規模大減之下,供地結構更偏向中心城區。對比2021年三批次出讓規模來看,南京此次集中供地規模顯著縮減,涉宅用地建面僅有151萬平方米,不及去年任一批次的規模。但在區域供地結構方面,南京此次明顯減少了溧水、六合、高淳等遠郊區的供應,供地主力向中心城區傾斜,以保證土地的順利成交,減少撤牌及流拍現象。此次推出的19宗涉宅用地中,10宗地塊均位于內環線,較2021年第二、三顯著提升,甚至比相對火熱的2021年首輪集中供地高出13個百分點。

1

??2、土拍政策“一松再松”,核心圍繞降成本、増利潤空間

??自2021年集中供地首次推行以來,政策端呈現“松-緊-松-更松”的趨勢。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土地市場的低迷、銷售市場的下行,倒逼政府出臺更多的刺激性政策來提高房企拿地的熱情。

??從集中供地整體的政策邊界來看,單宗地塊溢價率不超過15%、房企購地資金審查、禁馬甲等三大硬性要求仍未出現變動。實際上,為了降低出讓門檻、降低拿地的成本,部分城市達到最高溢價之后的拿地方式也逐步出現了變化,由最開始的競自持、競配建到搖號、競品質,杭州更是在封頂后采取一次性報價(次高者得)+搖號”的機制。

??但整體而言,集中土拍的政策愈發寬松,且主要集中在降低初期資金壓力、降低參拍門檻、降低開發成本,提高盈利空間三個方面。

??第一,通過減少保證金,延長付款期限來降低拿地初期資金壓力。典型如濟南、鄭州、上海、蘇州、南京等城市。在2022年集中供地中,蘇州、南京均將保證金比例由去年的30%下調至20%,大幅減輕了開發商初始拿地壓力,并能夠給其提供更多的投資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提的還有無錫,此次采取了預申請出讓機制,對于提交預申請并按約定交納用地預申請保證金的,在該地塊正式出讓時,可用“現金+保函”的方式補足該地塊剩余競買保證金,亦變相降低了房企繳納保證金的比例。為了進一步的減輕資金壓力,這些城市部分地塊付款周期也延長至6個月甚至更長。

??第二, 通過配建降低、降地價、降封頂溢價、提限價、取消限價等手段來降低開發成本,提高盈利空間。首先,力度最大的是在競配建層面的優化。過往競配建體量過大、產業導入要求高導致部分地塊無人問津或底價成交,因此武漢、合肥、重慶、成都等城市出臺了相關減配政策。諸如武漢,競拍程序取消了競一次性付款/競自持/競配建環節,統一采取地價“熔斷”后以“搖號”方式直接確定競得人,而在武漢第二輪集中供地中,需要配建租賃房的項目創新采取“異地配建”模式,有助于減輕企業運營的壓力。其次,天津、福州、廈門、寧波、無錫等城市在降地價、降封頂溢價方面動作頗多。尤其是去年撤牌或流拍的地塊,均采取了下調地價的措施。此外,無錫在2022年首輪土拍中,8宗地塊設置的最高限價封頂溢價率整體為9.2%,與2021年相比最高封頂溢價率有所下調,政府控制地價、保證市場平穩運行的決心顯著。最后,部分城市通過取消最高限價或提高限價上限來增加地價房價差距,以此“讓利”來吸引開發企業拿地。如成都大部分地塊的銷售限價與最高平均樓板價之間達到1萬元/平方米以上的價差,為地塊預留了足夠的盈利空間,而蘇州園區目前全部地塊均未設地塊的市場指導價。

??第三,為了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到集中供地中,參拍的門檻也在不斷降低。如上海取消先前招掛復合打分入圍方式,全部采用掛牌方式出讓,有效申請人即為競買人。合肥則是將原本不加分的二級及以下資質房企也能夠加分,進一步降低參拍的限制。另,南京也同步取消了同一集團企業同批次競得住宅地塊不超過30%的限制,鼓勵資金實力較強的企業進入布局。

??此外,北京、無錫、鄭州等城市采取了預申請、預公告的制度,一方面有助于政府對市場進行摸底,另一方面,也能夠給開發提供跟充裕的時間準備資金,并增加整體投資的可選擇程度。

??表1.2.1 2022年22城集中供地政策調整及變化情況(含第二輪)(略)

??3、北京、杭州等少數城市政策穩中有“緊”,“讓利”之下城市熱度不盡相同(略)

??02

??集中供地城市熱度分化加劇

??企業端仍是國央平占主導

??(本章節選)

??就上半年集中供地城市表現而言,政策雖然呈現寬松的一致性,但城市間的分化依舊顯著。一方面是城市與城市之間分化加劇,熱度不均;另一方面城市內部區域、板塊同樣“冰火兩重天”。此外,在“央國平”大的拿地格局下,城市間拿地企業分布也不盡相同,濟南、青島等城投托底較為嚴重,杭州則本土企業強勢,北京、廈門等則是規模化國企、央企占主導。

??1、城市表現:深、合、廈等首輪高熱,二輪土拍整體偏冷

??從22城市2022年首輪集中供地表現來看,不同城市之間的熱度分化依然在存在、甚至加劇:

??溢價率方面,2022年首輪過半數城市溢價率較2021年第三輪高出1個百分點以上。深圳、合肥、廈門溢價率超過7%,其中深圳在全部地塊均以最高限價成交的情況下,整體溢價率高達15%,熱度遠超其他城市。此外,三城土拍熱度在政策寬松、地塊優質下較去年大幅回升,溢價率分別較2021年第三輪上升10%、6%、4%個百分點。而成都、南京、蘇州、福州等雖然溢價率保持在3%左右,但與去年基本持平,整體市場熱度保持平穩,僅有重慶、北京等首輪土拍較去年熱度回升。

??反之,武漢、濟南、天津、無錫、沈陽和長春表現則相對冷淡,整體溢價率低至1%左右或以下。

1

??流拍率方面,首輪集中供地時部分城市出現了大面積流拍的情況,流拍率超過30%。例如天津、長春、濟南流拍率都超過40%,尤其天津在疫情反復、樓市下行的影響下,首輪集中供地在掛牌29宗,停牌15宗后,余下的14宗僅有5宗地能夠成功出讓,流拍率高達83%,較去年第三輪上漲65個百分點。

??在首輪土拍中,有8個城市土地無流拍,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中西部,如上海、深圳、蘇州、重慶、鄭州、長沙等。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北京流拍率分別較去年下降40Pts和10pts。

1

??結合集中供地的成交規模來看,2022年首輪成交規模較高的城市有杭州、上海、成都、長沙,成交建筑面積都在300萬平方米以上,杭州土拍不僅熱度較高、且成交規模在首輪集中供地也位列第一,整體市場復蘇速度在22城中位列前茅;與此同時,天津、長春等成交熱度低的城市,首輪成交量也處于末游,天津、長春在首輪流拍率高達82.76%和50%的情況下,成交總建面分別為54.1萬平方米和25萬平方米。

1

??綜合而言,2022年首輪土拍在門檻持續寬松、政府“讓利”之下熱度較去年第三輪有所回溫。但從上半年已經完成二輪土拍的城市來看,土地市場持續回升的趨勢并未延續。

??除北京以外,合肥、寧波、福州等溢價率均較首輪出現下降,武漢在二輪退出優質地塊也未能改變市場“冷清”的氛圍。在城投、地方國企托底之下,流拍被技術性規避,合肥、武漢等流拍情況較首輪大幅緩解。

1

??2、企業表現:國央企積極、平臺“托底”、民企羸弱,建發、濱江、中海分列TOP3(略)

??03

??部分城市地價出現下調

??土拍盈利指標有所提升

??(本章節選)

??在今年房企投資積極性銳減的情況下,為了保持土地市場的平穩運行,部分城市采取了“降價”的方式控制土地成本,出讓地塊的起拍價和限價與周邊地塊相比都有所下調,以此降低房企的資金壓力;與此同時,地價的下調帶來了盈利空間的提升,大部分城市的地價房價比都控制在0.6以下,在盈利能力成為房企拿地決定性指標的情況下,可以提高房企拿地的積極性。

??1、地價水平:部分城市出讓地塊明顯“降價”,合肥核心區地價逆勢上漲

??根據cric監測,我們發現在2022年土拍中部分城市對部分地塊“降價”,主要分為兩種方式。

??第一是政府“主動”降價,曾經撤牌或流拍的地塊重新掛牌時,起拍價有所下調,或將地塊拆分成更小的體量,降低地塊的總價,以降低房企的拿地資金壓力,典型城市為廈門和北京。

??如廈門今年首輪集中供地中掛牌的思明區2022P03(湖濱一里)和集美2022JP03(集美國際學校東側)2宗地均為去年的流拍地塊,起拍樓面價均有所下調。

??以集美地塊為例,本次出讓將起拍價下調至21293元/平方米,即使按照最高限價64000萬元測算,樓面價最高也才24335元/平方米,比去年的起拍價26236元/平方米下降了近2000元/平方米。

1

??北京則略有不同,針對去年集中供地出現的大量延期出讓地塊,今年重新掛牌后,采取了“合二為一”的方式降低總價。

??如朝陽區十八里店朝陽港685、694號地塊去年分別掛牌,起拍總價分分別為21.3億和26.1億,合計達到47.4億,合并為一宗地塊掛牌起拍價為38.8億元,“降價”高達8.6億,平均樓板價從54953元/平方米下降至44982元/平方米;另外朝陽區孫河鄉前葦溝003號地塊,出讓底價也由去年的27.1億降至19.2億,總價下降7.9億元,樓板價更是由61825元/平方米下降至43801元/平方米。

1

??第二是新掛牌成交地塊的樓板價與周邊2021年集中供地成交的地塊相比,樓板價有所下調,也是市場的“被動”降價,典型城市無錫、重慶。

??無錫首輪土拍地價較2021年有所回調,尤其惠山區的2宗商住地塊,住宅部分樓板價與2021年周邊成交的地塊相比,平均下調幅度在2000元/平方米;此外經開區的三宗地塊也有500元/平方米左右的降價。

1

??重慶更為明顯,2022年首輪供應的13宗地價格較去年周邊出讓宅地的價格明顯降低,整體“性價比”較高。在周邊有同類型地塊可對比的10宗地中,僅有2幅地的起拍樓板價微漲,其余地塊的起拍價則均不敵去年周邊成交同類型地塊的價格。

1

??2、盈利空間:上半年整體地房價比低于0.6,第二輪仍在持續“讓利”(部分略)

??集中供地以來,部分城市在地塊出讓階段就設置了銷售指導價,項目售價明確后,房企盈利空間也相對明確。

??從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城市首輪集中供地的情況來看,半數城市的拿地銷售比較去年第三輪有所下降,其中無錫、杭州等去年第三輪地價房價比在0.6以上的城市,今年首輪集中供地地房比都有所下降,尤其無錫從0.62降至0.52,大幅降低了土地成本的占比;

??另外一半城市拿地銷售比則較去年第三輪有所回升,包括濟南、沈陽等原本地價房價比就比較低的城市,地房比小幅增加后也并未超過0.5。

1

??且整體來看,今年首輪集中供地城市的地價房價比都控制在0.6以下,企業的盈利空間得以得到一定的保證。廣州、合肥、南京是今年首輪集中供地地價房價比最高的城市,其中北京2021年平均地價房價比為0.7,而今年首輪降至0.59。

??長沙、鄭州、青島平均地價房價比低至0.4以下,對于房企來說盈利空間更為充裕。去年第三輪供地中,長沙純宅地的平均地價房價比為0.4,在本來地房比就不高的情況下,今年仍下降至0.31,持續“讓利”開發商,體現了政府在投資氛圍趨冷的時候穩地市的決心。

1

??04

??城市核心區域“貴而賺”

??遠郊土地面臨更大盈利風險

??綜上所述,今年上半年集中供地地塊整體地房比低于0.6,為房企預留了一定的盈利空間。但對于項目來說,具體能否盈利除了土地成本以外,還有稅費、財務、建安等多項成本,由于不同城市建安成本不盡相同,因此本章主要從土地成本方面考慮項目的盈利情況。

??從上半年集中供地項目的盈利情況來看(以有銷售指導價的項目為主),主要可分為4大類:其中盈利最為可觀的是地房比低且房地價差大的項目,約占全部統計項目的41%,而盈利難度最大的是地房比高且房地價差小的項目,約占統計項目的17%。

1

??1、北京、上海郊區項目盈利更可觀,成都、寧波等高盈利項目分布均勻

??上半年成交地塊中,盈利較為可觀項目較多的區域主要集中于7個城市,主要是東部的核心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廈門、南京和寧波,此外還有北京和中部省會長沙。

??具體來看,上海南匯(現屬于浦東新區)和杭州蕭山區、余杭區今年上半年成交項目中,盈利可觀項目數量較高。從這些城市盈利可觀項目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北京的昌平、大興、豐臺等區域,還有上海南匯、青浦、松江、奉賢等區域,杭州蕭山、余杭、臨平等區域。

??可以看出市核心區域地價非常高的情況下,郊縣產生高盈利項目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廈門同安區也有較多高毛利項目產生,而同安區也是廈門地價相對較低的區域。

??對于此類城市來說,郊縣拿地成本相對核心區域較低,但房價也有一定的空間,所以盈利空間也較為可觀,但這些城市的核心區域房價天花板較高,所以即使地價房價比達到0.6或0.7以上的較高為,實際地價與房價之間還有2-3萬元/平方米的空間,也依然“有利可圖”。

??對于有實力在一線城市拿地,但擔心核心區域成本過高、運營難度太大的房企來說,一線城市以及核心熱點城市的郊縣擁有較好的拿地機遇。

1

??反之,在地價相對而言沒有那么高的成都、南京和寧波城市,核心城區房價較高,同樣能夠獲得較高的盈利空間。這些城市盈利空間高的項目不僅分布在核心城區,也分布在地價相對較低的區域。

??房企在此類城市拿地,主要需要從配建、自持等方面確認土地的實際樓板價與銷售指導價之間的空間,以及加強對板塊市場行情、庫存等方面的研判,才能進一步確定投資的可行性。

1

??2、競拍輪次少、溢價率低項目普遍可獲更高盈利空間

??結合地塊的競拍情況來看,可見地價房價比的高低與競拍輪次、成交溢價率具有較高的關聯度,而房價地價差則更多地取決于銷售指導價:

??地價房價比低的項目,大多以1輪或10輪以下成交,并未經過激烈的多輪競價,最終成交溢價率也已地價成交為主;反之,地價房價比高的項目,競價輪次最多的集中在2-10輪和11-20輪,溢價率則5-10%和10-15%范圍內,在房企普通便投資積極性下降的情況下,此項目還能引起激烈競爭,一般以熱點城市的核心區域為主,例如杭州上城區、拱墅區和廈門的思明區、南京的秦淮區等,這些區域的含宅用地屬于非常稀缺的資源,因此也會吸引部分資金實力雄厚的房企積極參拍。

1

??但也有部分項目,在經過多輪競拍且以較高溢價率成交的情況下,地價房價比依然低于0.6,房價地價差也高于12000元/平方米:

??例如深圳作為首輪集中供地熱度最高的城市,7宗可售商品住宅地塊的平均地價房價比為0.5,平均房價地價差為24000元/平方米。可見在銷售限價上后,即使租賃建面達到最大值,地塊的盈利空間依然可觀,也是深圳首輪土拍火熱的主要原因。

??其中,最熱門的寶安區新安A012-0112號地塊,在經過69輪競拍后,不僅地價達到最高限價,且還需要配建26000平方米租賃用房,最后整體可售樓板價達到41364元/平方米,但銷售限價高達87494元/平方米,房價與地價之間價差高達4.6萬元/平方米,利潤空間依舊相當充足。

??能夠在激烈競拍后依舊保有較高盈利空間的項目,主要取決于項目出讓時劃定的土地最高限價、配建要求、銷售指導價等。

1

??總體來看,項目的盈利空間實際上還是取決于地塊出讓階段的指標設置情況,因此,在整體投資氛圍冷清之下,22城各地在地塊掛牌階段,降門檻、降地價的現象時有發生,也體現了政府愿意通過讓利的方式刺激房企拿地,以及持土地市場穩定運行的決心。

??但是對于房企來說,拿地時測算盈利空間固然重要,但是在拿地時還需要進一步對銷售、去化等方面的研判,如果項目去化困難,則盈利難以實現。

??3、國央企以高成本撬動大利潤,地方平臺公司更偏好“薄利多銷”(略)

??4、二線非核心區地塊房地差小,成本雖低但將面臨盈利風險(略)

??05

??短期央國平拿地格局難以逆轉

??“讓利”之下關注優質地塊機遇

??(節選)

??綜合而言,集中供地所呈現的“央國平占主導”的趨勢不會發生本質性逆轉,但在資金壓力下,城投托底的意愿已經有所減弱,在國央企上半年積極補充貨值后,二、三輪土拍政策繼續放寬、新房市場韌性較足的城市值得關注。

??1、房企回款艱難限制拿地“熱情”,土拍寬松下關注“撿漏”機會(略)

??2、托底意愿持續降低,土地市場是否真正回暖取決于民企表現

??自二季度以來,房地產利好政策不斷,在“房住不炒”的大方針下,諸多地方出臺了相應的寬松政策,意在盤活市場與提升購房的積極性。市場預期的改善跌加集中供地城市的土拍門檻寬松,我們認為會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房企拿地的信心,第二、三輪土拍部分城市或將迎來拿地的“窗口期”。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政策“暖風”不斷,但市場目前并未出現實質性的逆轉,且多數城市政策出臺仍以“試探”為主,落地效果尚未達預期。2022年大部分房企將迎來償債高峰,資金面的吃緊也是阻礙房企投資復蘇的重要因素。在保交付、保現金流之下,全年投資態度仍會維持謹慎。

??從企業端來看,國央企+平臺公司的強勢局面不會反轉,仍是集中供地的主力軍。一方面在資金成本優勢下,國央企持續在核心城市補倉優質土儲;另一方面,在土地市場低位運行中,經濟壓力使得部分城市仍需平臺公司“托底”。

??我們認為,隨著銷售的復蘇以及金融環境的相對寬松,民企會更多的參與到土拍中,且地方城投、平臺公司的“托底”會有一定減少,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平臺公司不具備完全開發的能力,且持續托底對于資金要求也較高。對于部分房企而言,想要介入集中供地的核心城市,合作開發、聯合開發或將是有效的渠道。

??在房企的城市選擇上,聚焦高能級、聚焦核心城市的投資策略仍將延續。這一點從部分規模房企的表態也能看出,諸如萬科、越秀、綠城等本就注重一二線的企業,表示將繼續聚焦核心城市的土地資源。而部分以三四線為主的碧桂園、美的等,也在針對性的提出逐步退出低量級、低能級城市,布局高能級、確定性更強的城市。

??綜合而言,土地市場的熱度能否恢復,主要取決于民企拿地能力的恢復。相較之下,集中供地地塊雖優,但普遍總價較高,而部分城市群核心三四線城市在經歷過土地低潮后,整體盈利空間尚存,或將成為民企“復出”試水的首選。

專 題
返回頂部
掃描二維碼分享
返回頂部
{"code": 200, "msg":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