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亞晨 2023-12-01 10:22:10 來源:中房網
??中房網訊 (亞晨/文)11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在出席香港金融管理局-國際清算銀行高級別會議上表示,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總體回升態勢更趨明顯,預計全年能夠順利實現5%的經濟增長目標。
??展望未來,潘功勝認為中國擁有創新能力強、市場廣闊、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鏈完整以及人力資源豐富且質量高等優勢,加上前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相信2024年及以后中國經濟將保持健康、可持續增長。
??中國正在經歷經濟增長模式轉型
??潘功勝指出,過去一年來,很多央行面臨通脹居高不下的挑戰,中國的情況則有所不同。當前中國的CPI正逐步觸底回升,預計將會溫和上行。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5.4%,這個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
??潘功勝表示,分析中國經濟需要注意兩個視角。
??一是,當前中國GDP總量已超120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8萬億美元。龐大的基數決定了中國經濟很難像此前維持每年8-10%的高速增長。
??二是,中國正在經歷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傳統增長模式過度依賴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也許短期內能實現更高增速,但會固化結構性矛盾,損害增長的可持續性。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更加重要,必須更加關注經濟結構調整,培育新的增長點,這是必須要經歷的轉型之路。
??中國房地產業正在尋求新的平衡
??此外,在問答環節中,潘功勝對于如何看待中國房地產市場等問題作出回應。
??潘功勝表示,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轉型期,確實遇到一些波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新房需求在下降;第二,房地產市場在城市之間呈現分化狀態;第三,城市化腳步在繼續,需求從新房轉向二手房,租賃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在潘功勝看來,長期看,房地產市場調整有益于中國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但短期內應當防止溢出性風險。
??對此,監管部門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貸利率,鼓勵商業銀行和借貸者去商談更優惠的利率,提供金融支持“保交樓”,向地方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向低收入人群提供公租房。同時,鼓勵金融機構支持房地產企業進行債務重組、支持房地產市場并購。
??潘功勝稱,上述措施已逐漸起到了效果,目前已經能夠看到一些積極發展的跡象。
??而對于房地產市場的溢出效應,潘功勝認為,目前這種溢出效應有限。目前,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貸款余額的23%,其中約80%為個人住房貸款。一直以來,中國實行非常審慎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房地產市場調整對金融體系的外溢影響總體可控。
??“總體來講,中國的房地產業正在尋求新的平衡。”展望未來,潘功勝認為中國的城市化趨勢將會繼續,城市人口將會繼續增加,對于基本的房屋需求依然強勁,相信會對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作出貢獻。
上交所:一視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資和并購需求
2023-12-01服務房企利用好資本市場工具,積極探索“三大工程”等項目落地實施的具體路徑。2023年第三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狀況報告發布
2023-11-29房企不良信用信息數量有所增加,債務違約情況仍在蔓延有所好轉。發改委擬支持符合條件的特許經營項目發行REITs
2023-11-29鼓勵符合條件的特許經營項目公司進行結構化融資,發行項目收益票據、不動產信托資產支持票據和資產證券化產品等。萬科擬發行14.35億元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2023-11-29根據發行方案,萬科擬向六家子公司提供14.35億元的股東借款。其中,四家是持有經營性不動產的下屬子公司,兩家是負責經營管理前述部分不動產的下屬子公司。融資再獲支持!央行等八部門:合理滿足民營房企金融需求
2023-11-28未來民營房企融資環境將得到明顯改善。央行: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
2023-11-28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對正常經營的房地產企業不惜貸、抽貸、斷貸。土地市場延續低溫,分化或進一步加劇
2023-11-27取消“限地價”對市場影響幾何?第14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展論壇落幕,大咖們都講了什么?
2023-11-24新階段 新模式。
- 10:58
- 10:47
- 10:21
- 10:14
- 10:09
- 10:07
- 10:05
- 09:56
- 09:53
- 09:33
- 09:31
- 09:29
- 09:08
- 08:37
- 08:33
- 08:27
- 08:25
- 2023-11-30 16:08:00
- 2023-11-30 11:50:12
- 2023-11-30 11:48:18
- 2023-11-30 11:35:11
- 2023-11-30 11:30:3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