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報告克而瑞研究中心 2024-12-13 14:27:50 來源:克而瑞地產研究
- 城市:全國
- 發布時間:2024-12-13
- 報告類型:市場報告
- 發布機構:克而瑞
??導語
??若穩市場政策能夠持續發力,成交規模持續趨穩,預計2025年下半年核心城市房價有望全面趨穩止跌。
??◎ 文 / 馬千里
??2024年年初以來,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金額已經連續10個月高于商品房銷售金額,據此趨勢預估,時隔八年之后,房地產行業投資銷售比將再度突破100%,“年投入”>“年產出”,行業由此進入“負現金流”時期。但是從行業關鍵指標來看,2024年也是行業正式步入去庫存的關鍵一年,多項庫存相關指標出現好轉,廣義庫存面積、潛在庫存、中期庫存等指標均在2024年出現標志性好轉。
??01
??時隔八年
房地產再現“年投入”小于“年產出”
??據國統局月度數據預估,2024年全年行業投資額將達到銷售額的104%,在更快的下跌幅度下,行業新房銷售金額已經不再能覆蓋投資金額。考慮到相當一部分投資額是來自于“保交樓”項目和已售待竣工房源,當前出現的“負現金流”并不能直接說明行業利潤率為負數。
??行業投資額與新房銷售額指標的“不同頻”,主要還是受行業發展特性影響,開發和銷售的錯期,導致行業開發投資額的波動明顯滯后于新房銷售,上下波動也小于新房成交。大量前期已售項目、待售庫存的開發,使得2021年以來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的降幅明顯小于新房市場。并在2024年行業投資超過了銷售金額,行業進入了“負現金流”周期。
??回首過往,行業上次的“負現金流”出現在2014年前后,當時行業同樣面臨著成交規模的階段性回調,但其時行業開發投資增速仍能持續上行,行業信心也在2015年之后快速恢復,并用大幅增長的銷售規模,沖淡了短時間的投資積壓和庫存憂慮,2016年后開發投資也再度提速上行。
??而目前面臨的,則是銷售和投資的雙雙下行,且銷售的下行速度明顯更快。在行業各項指標全面企穩之前,預計房地產開發投資還將持續下行一段時間。扣除2015-2021年間行業銷售規模持續上升的因素影響,估算穩定期下的行業投資銷售比應當在75%左右。若未來商品房年成交金額能夠穩定在10萬億元附近,那么目前的行業開發投資還有2萬億左右的下探空間,按近年的指標下探慣性預計,行業開發投資額的下探還將持續兩年左右,直到2026年下半年結束。
??02
??近三年庫存增速逐步趨緩
2024年三大關鍵指標均已步入去庫存周期
??2022年以來,面對行業景氣的快速下滑,中央部委及地方主管部門作出了及時有效的宏觀調整,庫存指標上升速度明顯趨緩,2024年三大核心指標更是共迎實質性好轉:
??廣義庫存面積在2024年由升轉降,年末庫存規模同比下降1%。在歷經了2022-2024年每年土地成交二成左右的降幅之后,行業供需關系終于迎來了首次實質上的指標逆轉。
??潛在庫存方面,未開工面積在2024年停止增長,維持在53億㎡的規模不變。“控增量”與“保交樓”在2024年得到了有效執行,從全國層面的統計數據來看,閑置土地規模不再繼續增長。
??中短期庫存方面,開工后未售面積持續下降,這一指標接近于業內常說的狹義庫存,2024年末較2021年末下降5%。進一步扣除竣工未售面積后,在已開工的房地產項目中,2024年末的未售庫存面積大約為67億平方米,較2021年下降9%,近三年復合平均降速為3.2%。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停工土地規模仍在持續增長,未來停復工、“保交樓”等工作仍需加快推進,而對于那些停工后成為閑置土地的項目,也應當適當收回、盤活。建議各地做好處置閑置土地的相關數據建設,便于自然資源部、國家統計局等中央部委適時發布相關數據,進一步引導行業預期穩定。
??03
??行業庫存規模匡算超120億㎡
全面達成穩市場目標將是長期過程,不必操之過急
??首先解釋一下上一節三大關鍵指標的匡算邏輯:
??其一,廣義庫存:127億㎡(理論上未售出的建面總量)
??匡算邏輯:歷年土地累計成交建面-歷年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
??此算法符合一般的意義下的庫存概念,包含竣工未售、施工未售以及待開發土地,未包含已售空置面積。從宏觀調控角度,這一指標反映了目前行業所面臨的整體庫存壓力。
??其二,未開工面積:53億㎡(閑置土地及新出讓未開工土地)
??匡算邏輯:歷年土地累計成交建面-歷年累計新開工建面
??閑置土地規模均在此內,結合近年土地出讓建面和新開工規模保守估算,目前全國閑置超過三年的土地超過30億㎡,地方盤活閑置土地任重而道遠。
??其三,開工未建成且未售:67億㎡(已開工但尚未售出,部分為停工)
??匡算邏輯:歷年累計新開工面積-歷年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期末竣工未售
??即已開工未售中的未竣工部分,此算法更多的是基于中期庫存視角,目前尚有67億㎡未售面積。相比竣工未售部分,這部分庫存還面臨著保交樓的壓力,對照目前不到10億㎡的行業年交易規模來看,中期庫存需壓降至50億㎡左右,中期供需關系才能恢復到相對健康的水平。
??在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較峰值下降近半的時代背景之下,基于目前70億㎡的施工面積,以及已成沉疴的大規模未開工土地,壓降行業庫存風險仍將是在中長期內持續面臨的重大挑戰。從去化壓力發展趨勢來看,雖然2021年以來中期庫存規模已經連年下滑,但是由于新房市場成交規模快速縮量,中期消化周期仍在持續快速攀升,至2024年末已經上升至7年左右,較2021年增長63%。消化周期的快速攀高,極大影響了近三年的行業預期變化,投資積極性明顯下降,各城市拿地企業均以央國企和地方平臺為主。若后期商品房成交能夠在10億㎡的低位維穩,且中期庫存規模能夠保持近幾年的壓降趨勢,平均每年庫存規模下降3億㎡左右,中性預計經過8年時間調整,2032年消化周期可降至4年左右,與2014-2021年間的高位相若,足以穩定行業發展預期。
??04
??商品住宅銷售規模接近階段性底部
預計2025年下半年完成短期預期調整
??進一步細分到商品住宅市場,從統計局月度同比數據來看,預計2024年新房降至7.5億㎡左右,從各類測算模型結果來看,均已跌破了現階段住宅需求規模的保守底部,近年來大量居民推遲了原有的自住購房節奏。
??從增量需求邏輯,年均新房增量需求大約在8.8億㎡左右
??估算總量=城鎮增量人口住房需求+居民住房改善需求+舊改-租賃,研究中心2023年模型
??從購房能力邏輯,年均期望新房成交規模大約在8.7億㎡左右
??估算總量=城鎮人口有能力購房需求*一手房成交占比,研究中心2024年模型
??即便展望長期市場發展,當國內城鎮化率達到70%,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8㎡的較高水平之時,屆時中國城鎮住房存量將達到470億㎡,按80年的建筑平均壽命保守計算,每年自然更替需求即可達到7億㎡左右,相對目前7.5億㎡的商品住宅成交規模來看,也已經接近了行業底部。
??結合2024年四季度以來市場發展趨勢來看,市場已經出現了眾多較為明確的企穩信號:
??其一,一手房成交占比回升,“提高質量”獲認可。2021年下半年以來,面對房價下行和房產稅等悲觀預期,部分家庭重新配置資產結構,減少房屋持有規模,“賣二不買一”,導致新房成交規模出現了“超跌”。但這些家庭規模數量終歸有限,在這些家庭完成資產配置之后,隨著一二手房交易鏈條重新恢復,再加之近年來房企提高品質帶來的推動,一手房必然會重新拿回應有的市場份額。2024年下半年以來典型城市一手房成交占比迎來回升,由8月的35%提升至10月的43%。
??其二,開盤去化率上行,購房者信心回升。2024年年末典型城市開盤去化率接近四成,較三季度提升了12個百分點,其中成都、長沙、無錫、鄭州、上海等開盤去化率均在五成以上。得益于供給側的積極調整,以及四代宅等產品力提升的帶動,2024年四季度以來購房者信心明顯回升。
??其三,土拍縮量升溫,投資信心回升。2024年11月,土地市場平均溢價率突破6%,創下年內新高,月內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均有高溢價地塊拍出,上海浦東楊思宅地更是溢價率40%,突破了上海取消限價后的溢價率紀錄。
??再加之新房成交規模同比的止跌回正,當前的新房市場正在逐步走出低谷。若穩市場政策能夠持續發力,成交規模持續趨穩,預計2025年下半年核心城市房價有望全面趨穩止跌。屆時行業長期庫存壓力雖然仍在高位,但從需求面來看,市場將完成階段性的短期調整,購房者信心也將迎來實質性的恢復。
- 12:06
- 10:17
- 10:08
- 09:50
- 09:43
- 09:43
- 09:29
- 09:21
- 09:18
- 09:15
- 09:13
- 08:47
- 08:42
- 08:3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