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于帥卿 2024-01-16 09:50:38 來源:中房報
??2024年伊始,萬科啟動了新一輪組織變革。
??1月14日,萬科內部發布組織調整和人事安排,成立商業事業部,將7大區域的商業業務、印力集團統一并入商業事業部。
??其中,印力集團為萬科旗下的專業商業物業開發與運營能力平臺。截至2023年6月底,萬科累計開業203個商業項目,印力累計開業73個商業項目,2023年上半年商業業務營業收入 43億元。
??人事安排方面,原南方區域首席合伙人孫嘉出任商業事業部首席合伙人,丁力業繼續擔任印力集團董事長,同時兼任商業事業部首席顧問;王海武擔任商業事業部核心合伙人。2023年加盟萬科集團的“萬科新人”周軼群,接任南方區域首席合伙人。
??此次入職短短3個月的周軼群,直接晉升萬科總部所在的南方大區區首,打破了萬科超10年沒有從外部引進過經理人直接任區首的傳統。
??對此,萬科方面回應表示,“公司一直堅持開發經營服務并重的戰略,此次組織調整和人事安排是匹配戰略發展需要。一方面,消費類基礎設施REITs試點為商業業務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通過商業板塊的一盤棋建設和強化團隊管理力量,以更好地抓住商業業務發展機會;另一方面,開發業務在當前市場嚴峻挑戰下,更需要以大江大海的開放心態,不拘一格用人才。”
??事實上,萬科頻繁的人事換防源自2019年的“大江大海”計劃,時年率先高喊“活下去”的萬科,意為讓區域內的人流動起來,促進組織活力,開啟14個城市總大換防。如今,經過最新劃分萬科組織架構包括北京、東北、華中、南方、上海、西南和西北七大區域,以及物業、商業等9大BG事業部。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萬科此次的人事變動是為了適應公司商業業務的快速發展,整合資源,提高效率。成立商業事業部,將有助于統一管理商業業務,加強與印力集團的合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孫嘉等人的職位變動也反映了他們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可能會為公司帶來新的活力和創新。不過,這也需要孫嘉和周軼群等高管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經驗,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孫嘉轉戰商業
??有業內人士表示,萬科此次人事調整,孫嘉其實是有新的機會。
??“這主要取決于他在新職位上的表現。孫嘉在新的職位上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他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不過,對于他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夠利用新的機會,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柏文喜表示。
??萬科供職已近17年的孫嘉轉戰商業,這也意味著萬科有意加強商業板塊的資源整合與深耕。
??2023年下半年以來,消費類基礎設施REITs試點取得關鍵突破,作為業內轉型布局最早的萬科,其旗下的“中金印力消費REIT”是首批消費基礎設施REITs之一。旗下商業業務也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此前,萬科董事局主席郁亮直言,對于物業方而言,消費類REITs的落地相當于住宅按揭貸款的政策,對房企從開發到運營的轉型提供助力。
??在萬科內部,孫嘉是較早開始探索和實踐經營性業務的管理者之一,其在上海任職期間,就開發和運營了多個商業綜合體。同時,孫嘉在資產交易方面也有較豐富的經驗,與多個投資基金、國有企業有過成功的合作。
??外界對孫嘉并不陌生,不僅是他如何廣為人知的加入萬科的故事,且從2016年3月開始,成為萬科財務負責人的孫嘉,每次都出現在萬科的年報或中報業績會上,與主席郁亮、總裁祝九勝一起,接受媒體及投資者提問。
??孫嘉出生于1978年,北京大學本科,哈佛商學院碩士,畢業加入麥肯錫。2007年加入萬科后,他先后擔任萬科戰略與投資管理部總經理、西安萬科總經理、上海萬科總經理、集團副總裁、集團首席財務官、南方區域區首。
??就履歷而言,孫嘉與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同樣畢業于北大,學的都是經濟專業,且都曾擔任過萬科財務負責人。孫嘉曾一度被認為是郁亮的接班人。
??2019年5月,負責財務工作的孫嘉“臨危受命”,接替張紀文出任萬科南方區域首席合伙人。自擔任南方區域區首4年多來,期間萬科其他幾個區域區首均有輪換。不過,這是萬科近年首次直接起用“業界老將、萬科新人”接替區首。
??南方區域不僅是萬科的大本營所在地,也一度是萬科業務種類最多、戰線最長的區域。在孫嘉執掌的這4年間,萬科南方區域業績雖然連年下滑,但還是保住了業績第二的位置。2020~2022年,萬科南方區域的銷售額分別為1502億元、1450億元、1039億元。
??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萬科南方區域實現營業收入378.29億元,權益凈利潤44.24億元;在集團整體的占比分別為20.9%、34.62%。兩項數據在7個區域中的排名均為第二位。
??萬科內部人士表示,“對比行業大勢來看,南區的業績其實相對保持了穩健。”
??周軼群“空降”萬科南方區首
??“業界老將、萬科新人” 旭輝原副總裁周軼群,出任南方區域首席合伙人。
??公開資料顯示,周軼群是1979年生人,在蘇州大學讀完本科和碩士,于2005年取得管理學碩士學位,跟郁亮是同鄉。從學歷背景上看,不同于萬科一眾哈佛、北大、清華畢業的高材生。
??今年45歲的周軼群在地產行業擁有近20年的從業經驗,曾在順馳、路勁、仁恒和旭輝等多家房企任職。
??畢業后加入順馳地產(融創前身),先后擔任無錫公司總經理助理、集團戰略發展中心高級經理等職位,隨后又擔任順馳上海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不久,順馳地產陷入困境,在香港路勁獲得順馳近95%的股權,成為順馳地產最大股東后,周軼群順勢加盟路勁地產。
??周軼群在路勁待了8年時間,這期間他曾先后擔任路勁地產濟南公司常務副總、上海公司總經理等職位。他主導拓展開發的“上海莊園”“上海院子”成為明星項目,受到市場和業內人士高度認可。
??2014年年底,周軼群離開了路勁,2015年加入了仁恒地產,并在同年12月出任仁恒上海公司總經理。
??在仁恒地產的這段履歷,被業內稱為是周軼群職業生涯的閃光點。在任期間,周軼群分別帶領仁恒上海公司突破了100億元及200億元大關,開始在上海名聲大噪,逐漸躋身頭牌房企行列。
??2022年,周軼群離開待了7年的仁恒地產,加入了旭輝集團。最初在旭輝擔任集團副總裁兼運營中心總經理,后出任旭輝山東銀盛泰集團總裁。旭輝集團董事林中曾評價周軼群“是業內難能可貴的青年才俊,曾打造出許多讓同行稱贊、讓客戶驚艷的明星項目。”
??不過,在旭輝宣布暫停支付境外債務,進入境外債務重組階段后,不到一年時間,2023年10月,周軼群因個人原因辭任了旭輝集團副總裁兼江蘇區域總裁職務。
??2023年11月,加盟了萬科開發經營本部,從他過往職業生涯來看,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并無南方區域的工作履歷。此次人事調整,也體現了萬科在用人方面“以大江大海的開放心態,不拘一格用人才。”
??不過,坊間有傳聞稱,其實任職旭輝之前,周軼群就與萬科開發經營本部首席合伙人兼CEO張海溝通過。
??加盟萬科短短3個月的時間,“萬科新人”周軼群就直接晉升萬科總部所在的南方大區區首。有市場消息稱,從上海空降到深圳,委以重任,這背后是張海對萬科地產開發業務人事安排的絕對話語權。張海的管理風格是顆粒度非常高,在他的管控下,萬科區首的影響力和發揮空間已經被大大壓縮。
??“此次周軼群接手南方區域,也將面臨兩方面的壓力。”柏文喜表示,首先他需要迅速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業務模式。由于之前沒有南方區域的管理經驗,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了解南方區域的情況,并制定出有效的管理策略。其次,他需要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帶領南方區域實現新的增長。這需要他具備出色的領導能力和業務管理能力,同時也需要得到其他高管的支持和合作。
??這一切,對于“萬科新人”周軼群來說,都是不小的考驗。
住建部、金融監管總局: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
2024-01-15篩選可支持的項目名單,更加精準支持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西安住建局召開房地產企業座談會,中海、華潤、綠城等18家房企參會
2024-01-12圍繞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水平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合肥:租房提取住房公積金將全部線上辦理
2024-01-12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大力推進四縣一市房產數據治理工作,實現四縣一市租房提取線上辦理。浙江:推進商品房預售制度等改革
2024-01-12完善城鎮住房體系,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央行上海總部:推動上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2024-01-12積極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大連今年將建設改造三個城市安居項目
2024-01-11規劃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170套,實施12000平方米城市危房改造,啟動城中村改造項目。廈門召開房地產開發企業座談會,13家房企參加
2024-01-11堅定發展信心,做好政策儲備,加強房地聯動,提升住房品質。2023年上海新房成交約8萬套,二手房成交金額同比上漲16%
2024-01-10新房市場更加趨于理性,二手房市場仍保持一定活躍度。
- 09:44
- 09:42
- 09:41
- 09:39
- 09:37
- 09:07
- 09:03
- 08:57
- 2024-01-15 12:29:07
- 2024-01-15 12:19:52
- 2024-01-15 12:16:44
- 2024-01-15 12:11:41
- 2024-01-15 11:46:01
- 2024-01-15 11:41:42
- 2024-01-15 10:32:14
- 2024-01-15 10:27:33
- 2024-01-15 10:16:09
- 2024-01-15 10:10:57
- 2024-01-15 09:53:55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