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王迎超 高中華 2025-01-16 09:46:35 來源:中房報
??“樓市最好的穩定器,就是真正從百姓的需求出發,建造符合市場發展需求的‘好房子’。”
??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時,黑龍江省房地產商會會長、匯龍集團董事長單勇表示,新一代年輕人的購房觀念在發生變化,對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的要求大幅度提升,企業端需在高質量發展上發力,下大力氣建設“好房子”,提供“好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求。
??展望2025年,單勇認為,市場調整已經進入“降杠桿、收存量、增賽道、穩市場”的攻堅階段,為2025年的“止跌回穩”關鍵攻堅期奠定了夯實的基礎。結合哈爾濱市場可以看出,改善型需求持續釋放,高品質產品銷售勢頭強勁。類四代住宅已出現,并引發市場熱銷,有望在未來3年內成為市場主流產品。企業需結合自身情況,積極把握政策機遇,提高項目產品力,將重點放在提高建筑質量、優化居住體驗和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上。
??中國房地產報:您怎么評判2024年房地產行業的發展?
??單勇:繼2023年提出“先破后立”之后,2024年房地產行業的重要政策、重大事件,均呈現出一定的延續性,從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消化存量、優化增量”,到9月“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再到12月 “穩住樓市”,基于市場供求關系重大變化和新形勢新問題,房地產市場圍繞“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的導向落實調整工作,包括以購代建、落實專項債等系列工作開展,從供需兩端發力穩定房地產市場,釋放了最強維穩信號,為市場注入信心。
??2024年10月以來,居民購房需求明顯回暖,新房及二手房成交量均出現明顯回升,核心城市二手房價格有所趨穩,樓市出現階段性企穩向好跡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政策在對房地產市場的堵點和難點有所突破。
??目前,市場調整已經進入“降杠桿、收存量、增賽道、穩市場”的攻堅階段,為2025年的“止跌回穩”關鍵攻堅期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中國房地產報:2024年以來,為解決房地產行業發展問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積極政策,涉及“白名單”“收儲”、調整限購限售政策、利率調整等,您如何看待這些政策及市場效果?
??單勇:國企收儲一方面助力地方政府加速商品房去庫存,為經濟發展帶來重大利好,另一方面通過政策端主動調節供需、促進房價企穩,緩解房企的資金鏈壓力,并保障了低收入群體的住房權益。
??存量房貸利率下調,與首付比例下降、房貸利率下調、減稅政策等互相配合,成為2024年四季度成交量回升、市場信心回升的重要支撐。在有效防范化解房貸領域風險、穩定銀行貸款業務的同時,提高了居民家庭的消費能力,對于提振內需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房地產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明確提出“要穩住樓市股市”,對于這一定調怎么看?如何理解“穩住”樓市?
??單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住樓市”,政策重心從側重需求轉向供需兩端發力,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預計將逐步止住過快下跌的狀態。
??而對于樓市最好的穩定器,就是真正從百姓的需求出發,建造符合市場發展需求的“好房子”。
??2024年,黨中央國務院明確了“好房子”的四個標準,11月李強總理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住房和城鄉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創新賦能中國建造,著力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求。倪虹部長也指出,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下大力氣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激活需求,帶動存量,提升交易,改善供需關系,優化去化周期,促進“人、房、地、錢”的良性聯動。
??中國房地產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您認為關于相關基礎性制度是指什么,要如何搭建?
??單勇:企業端需在高質量發展上發力,下大力氣建設“好房子”,提供“好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求,從追求規模擴張轉為專注項目品質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結構的合理優化。
??政策端注重市場和保障兩個體系的協調,加快完善住房供應,保障城鎮住房困難、工薪群體剛性住房需求,支持城鄉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租和購要協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規范發展,形成租購并舉的合理格局。
??通過協調發展,房地產發展與城市發展相協調,從根本上解決傳統發展模式弊端、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要完善住房供應體系,促進行業轉型發展。
??中國房地產報:從目前來看,房地產行業發展中遇到的最難的問題是什么?有何建議?
??單勇: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變化,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行業面臨著諸多挑戰。
??首先是人口結構及住房需求的變化,隨著中國逐漸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城市化進程的速度逐步放緩,直接影響住房需求的增長。而新一代年輕人的購房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對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的要求大幅度提升。
??同時,我們的經濟增長模式正在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這一轉變對房地產行業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房地產行業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綠色建筑、智慧城市、養老地產和租賃市場等領域的轉型都將是必然的趨勢。而居民對房地產投資價值的預期目前也呈下降態勢,重塑居民的信心,為了激發消費也是重點。
??此外,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分化愈加明顯。一線城市房價依然居高不下,三四線城市則出現了庫存積壓和房價下跌的風險。這種分化使得市場調控的難度加大。
??這些挑戰,需要政策制定者、企業和投資者共同應對。政策端需充分考慮市場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推出更為精準和靈活的調控措施,并“因地制宜”的指導方向,結合各城市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政策;而作為投資者和房企,需加強市場研究,注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同時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在新階段實現房地產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房地產報:2024年,哈爾濱市房地產市場發展情況如何?有什么亮點和不足?
??單勇:2024年,哈爾濱出讓地價仍處于谷底期,受商品房市場下行影響,土地市場整體表現較冷,品牌房企、央企拿地預期不強,土地緊缺的態勢預計仍將持續2~3年,但本土房企表現活躍,拿地意愿較強。
??受土地供應影響,商品房住宅有效供應不足,導致市場成交量價有所下行,但四季度隨著國家及哈爾濱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市場熱度明顯回升,客戶普遍消除觀望情緒、加快置業步伐,改善型需求旺盛。哈爾濱新房市場持續企穩回升,2024年11月同比實現了正增長。改善型需求持續釋放,高品質產品銷售勢頭強勁。類四代住宅已出現,并引發市場熱銷,有望在未來3年內成為市場主流產品,供給端創新趨勢初顯。
??中國房地產報:對于2025年房地產市場有什么預判,還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單勇:2024年以來,各部門在需求端、供給端、去庫存方面均出臺多項“穩地產”政策,展望2025年,房地產政策寬松基調或將延續,下階段政策有望圍繞“促進需求”和“優化供給”繼續展開。
??2024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預計2025年在綠色建筑方面或有更多支持政策出臺,在此背景下,企業需結合自身情況,積極把握政策機遇,提高項目產品力,將重點放在提高建筑質量、優化居住體驗和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上。
??隨著消費者對居住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房企需加強市場調研和客戶參與,積極了解客戶需求,加大對“好房子”建設的投入,設計出更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住宅產品,完成產品升級。
??我們要保持理性,堅守品質,突破創新,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堅定信心,推動房地產市場向更加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報告|全國大中城市租金均價創近年新低
2025-01-15短期內租金仍處于調整階段。央行:2024年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2.25萬億元
2025-01-152024年住戶貸款增加2.72萬億元。百強房企年度總結:業績同比降近三成,投資更加謹慎
2025-01-14小陽春行情有望延續,企業投資還在筑底期。關于財政政策、房地產、赤字率和化債工作,財政部最新回應!
2025-01-13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未來可期,房地產市場將進一步回穩向好。財政部: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2025-01-13支持城市政府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有需求的地方也可以用于新增土地儲備。金融監管總局:加快推進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擴圍增效
2025-01-13支持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報告|上海二手房有望率先止跌回穩
2025-01-092025年市場信心及房價具備止跌回穩空間。報告|2025年一二線城市二手房價有望止跌回穩
2025-01-07房價下行壓力或將逐漸減輕。
- 09:42
- 09:36
- 09:33
- 09:19
- 09:18
- 09:17
- 09:16
- 09:14
- 09:12
- 09:06
- 08:56
- 08:49
- 08:39
- 08:37
- 08:34
- 2025-01-15 11:15:17
- 2025-01-15 10:14:18
- 2025-01-15 10:11:56
- 2025-01-15 10:09:48
- 2025-01-15 10:07:52
- 2025-01-15 09:55:12
- 2025-01-15 09:51:02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